政协委员:精英教育是对多数学生发展权的漠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00:57 城市晚报

  新闻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指出,只有把教育办成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才能打破目前基础教育的“精英模式”。“我们当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前提是要确保不能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孙继业委员忧心地说。

  别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这是发生在城市里最熟悉的情景:每天清晨,一个个未成年的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每个周末,走出校门的孩子又在家长的陪伴下,在一个个补习班之间穿梭。为了上一所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挤上这一座座独木桥,孩子们不得不从背上书包那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苦学之旅。尽管他们年龄各异,但是脸上却都写着同一副表情:不快乐!

  学生学习负担过于沉重,大大超过了身体负荷,这个问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担忧。全国

人大代表宋文新是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她对记者说:“现在,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小学课程,小学学习中学课程,中学学习大学课程,层层加码,我们的孩子实在太累了!”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和小组审议时发出同一呼声。

  “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难,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靠加班加点学习。据调查,小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初中生9-10个小时,高中生13个小时。”宋文新代表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试教育导致一些学生升学无望,辍学率在部分地区重新升高,尤其是初中成为辍学高发区。

  改一改教育的“标尺”

  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作了这样一个中美学生比较:一组纯粹计算题、一组简单文字题、一组答案唯一的应用题、一组答案不唯一的应用题,前三组中国学生均高于美国学生,而在答案不唯一的题目上明显处于劣势。对此,张志焜代表说,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自信心被磨灭了,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我们的孩子勤奋刻苦、有知识、有技术,但恰恰在创造性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败下阵来。

  近年来,教育部门确实为推行素质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据不完全统计,仅教育部制定的有关减负文件就达49份。各地下发的减负令就更多,为什么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呢?自去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实施素质教育写入法律,素质教育不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工作,而成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为什么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呢?

  对此,孙继业委员认为,我国有实行精英教育的文化传统,每个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之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升学竞争激烈,这是孩子学习负担重的主要原因。“现在对教师和学校考评标准还是分数和升学率,而以分数论英雄,是对学生的不公平,也是对人才评价标准的误导。”李莉代表说。

  江林昌代表说:“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出现就业难,虽然原因很复杂,但大学生自身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全社会,包括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花费了这么大代价,难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吗?”

  教育要面向全社会

  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语出惊人:“我所认识的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此言一出,足以令国内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瞠目结舌。宋文新代表说,丁肇中这番话是对我国“精英教育”模式的有力一击。

  赵彦修委员说,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和谐社会建设不能忽视每个人的发展,再实行精英教育就是对大多数学生发展权的漠视。

  宋文新代表说,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改变基础教育的“精英模式”;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加大违法成本;通过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消除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差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在社会中找到个人的位置,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发展空间。据新华社(记者张晓晶、邬焕庆、蔡玉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