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撒探会:暴雪之后市长反思城市应急机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10:46 央视《小撒探会》
采访陈政高 采访刘志强 采访应松年 访陈政高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中国法治报道》两会特别节目《小撒探会》3月13日播出《大雪出考卷 小撒探访市长代表》,探测东北一些城市在经历百年不遇暴风雪后的城市应急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锦州市市长刘志强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主持人撒贝宁的专访,回忆了大雪袭来时的心路历程。以下是节目播出内容。 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扫雪体现了一个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 撒贝宁:这次遇到的雪是有气象资料以来100年最大的一次,您在那两天是怎么过来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着急吗? 陈政高: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回去,他们说飞机场已经关闭了,你回不去了,然后我想坐汽车回去,(他们又)说高速公路已经封闭了,你可能回不去只能退回来,然后其他途径我也找不到了,在这里我和市长通了几次电话,我对扫雪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撒贝宁:当时您心里有底吗? 陈政高:我认为我们沈阳市有这个能力。我当市长的时候(注:陈政高在担任沈阳市委书记之前,当了6年沈阳市市长),就提出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城市连雪都扫不好,我们还能干什么?当时有些同志对我这个提法不太理解,说有点太重了。我感觉到扫雪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了一个城市政府的管理能力。我为这个事曾经和新加坡的总理李显龙交流过。我说新加坡能种好草,大家都认为新加坡有这种公共管理能力。沈阳能扫好雪,证明沈阳市也有这个公共管理能力。这个城市是可以信赖的,这个城市是有能力的一个城市。所以我说这次暴风雪对沈阳市的公共管理能力是个重大的考验。 撒贝宁:这次考验,100年一次。 陈政高:这个杆的高度太高了,但是沈阳人跳过去了。 撒贝宁:接下来我们想让您做一道题,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是我们这次记者去的时候,沈阳市民在这场大雪当中他们比较担忧的几个问题,我们想问一下陈书记,在您的心目当中,这些问题的排序会是怎样? 陈政高:这个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每个都是群众所急需的。 撒贝宁:每件事在您心目中都是排第一? 陈政高:你说哪个能离开呢?你告诉我,你说哪个能排第二,在我看来,都得排第一。 撒贝宁:谢谢您。真的没有想到在一个市委书记的心里面,所有的答案都排在第一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书记说沈阳完全有能力同时解决所有的困难。我想这种底气可能也是在于我们的应急方案确实作了充分的准备。 锦州市长刘志强:我一天接了200多个电话 辽宁锦州此刻仍在面对暴风雪带来的考验。我们首先找到的是锦州市市长刘志强代表。以下是对话实录。 撒贝宁:这段时间您还记得吗,大概有多少电话打进来是关于大雪的? 刘志强:平均是1、2分钟进来一个,有的是反复地讲进展,有的是进一步地了解和请示,跟我说一些事情,这一天到晚上8点左右,我大概能接到有200来个电话。 撒贝宁:在这样一种紧张的状况下,您作为市长又不在锦州,而是在北京开会,离得那么远,您心里有底吗? 刘志强:我很着急,我不能在一线指挥,就是觉得情况老是了解得不清楚,所以我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和家里商量,好在我们家里队伍很能干。一共拿出了7个预案,包括消防、包括交通、包括供水、供电这么7个预案。 撒贝宁:这些方面哪个最薄弱? 刘志强:交通。我们下雪过去都没有超过10毫米,这一下下了近半米的雪,这种突然性的扫雪就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在短期内使这个城市交通不瘫痪,这是我们面临的课题。这个老天给我们提个醒,锦州对海啸都有预案,我们这次也算有一个经验教训。今后我们肯定要制定这方面的预案了。 应松年:大雪考验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探访了两位市委书记、市长代表的答卷后,《小撒探会》节目组采访了长期研究这一问题的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代表。应教授正好也是辽宁团的代表,他对这场暴雪也非常关注,而他更关注的是这场暴雪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本期《小撒探会》节目将于3月12日19点30分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中国法治报道》栏目播出,3月13日7点45分、12点重播。)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