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肖扬:9名省部级官员去年被判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02:40 北京娱乐信报
据新华社电 3月1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分别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席会议。
代表们正在听报告。信报记者 陆欣/摄 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判处9名省部级官员 [报告摘录] 2006年,人民法院共判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825人,地厅级92人,省部级9人。 [报告解读] “查处了那么多大案要案,振奋了党心民心。我们对反腐败充满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光说。记者就有关统计进一步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据介绍,在2006年人民法院判处的889042名罪犯中,共有24890名国家公务人员。 [进展]肖扬表示,今年要把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职责,依法严厉惩罚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 探索刑事被害人救助办法 [报告摘录]探索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办法,以保护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 [报告解读]“事实上,自邱兴华案件发生之后,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一话题进行研究讨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吕伯涛表示,对于这部分人群,应该怎么处理解决,是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表示,对罪犯确无赔偿能力,而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其生活困难的案件,由有关方面给受害人一定救济,以解决这些受害人的实际困难,这是司法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展]目前已经在10个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了试点工作,去年共为378名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亲属发放救助金780.24万元,使被害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肖扬说:“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在更多的法院推广这项制度。” 诉讼调解倡导“和为贵” [报告摘录]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贯彻落实“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司法原则,以定纷止争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报告解读]“民事审判牵涉千家万户,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全国人大代表尹忠显表示,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商事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 [进展]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前不久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不断扩大诉讼调解案件的范围。 行政审判探索“和解”机制 [报告摘录] 2006年,全国法院共撤销、变更、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14250件;对合法的行政行为,依法判决支持,维持行政机关行政行为37360件。 [报告解读] “在影响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政府与人民群众、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尹忠显说。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赵大光把这个新机制称作“和解”机制。他说,在近年来的行政审判实践中,由于城市拆迁、征地补偿等行政案件大量增加,一些行政案件呈现出当事人之间矛盾容易激化,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等不良社会效果的特点。 [进展] 赵大光表示,全国法院积极探索建立促进行政案件当事人和解的工作机制,努力寻求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减少社会对抗的有效途径。 一年结案逾810万件 [报告摘录] 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3668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5007件。 [报告解读] “一年810多万件案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平均到每一天就是2万多件。”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尹忠显说。 事实上,“案多人少”已成为近年来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不容乐观的另一个现实是:2000年以来,全国共2万余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基层法官因各种原因离开法院。 [进展]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商请有关部门逐步解决法官编制不足和人才流失问题。在经费物质保障方面,向基层人民法院包括人民法庭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两会数字】 去年全国法院提供司法救助
最高人民检察院——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70人 [报告摘录] 开展追逃专项行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70人,比上年上升137.6%。 [报告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永运说:“腐败是各国共同打击的对象,国与国间的司法合作、协作配合日益紧密,法网越织越密,犯罪嫌疑人终究逃不出法律的制裁。”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局长王建明表示,我国要建立对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全方位围剿”体系。各个部门正在积极开展协作,并且拓展国际司法合作空间。 [进展]我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引渡条约,与49个国家签订了司法协助条约。最高人民检察院已与75个外国司法、检察机关签署了83个双边合作协议或合作谅解备忘录。 职务犯罪一半多是“大案” [报告摘录] 2006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33668件,在这之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大案有18241件,占到了一半以上。 [报告解读]全国人大代表陈文清说,2006年,检察机关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继续在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上下工夫,法律监督的意识、能力和成效明显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 [进展]2006年,各级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 “利剑出鞘”整治商业贿赂 [报告摘录] 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指挥查办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员在药品注册、审批中收受贿赂和严重渎职等重大案件,对45件重大典型案件挂牌督办。 [报告解读]“商业贿赂的本质就是贿赂,它普遍存在于各种商业活动之中,常常披着正常商业回报的外衣,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尚宇分析说。 [进展]检察机关的强力出击,在有关行业引起强烈震动,有力地促进了各个系统的自查自纠,促进了行业之风的好转。 不判赖昌星死刑与司法公平无关 据新华社电 针对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对赖昌星一案进展情况的关注和疑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昨天表示,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是国际合作途径缉捕赖昌星的必要条件,这种做法与司法是否公平没有任何关系。 这位发言人表示,我国从加拿大遣返赖昌星,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作出承诺,实现遣返;要么拒绝承诺,放弃遣返。 “与不作承诺,放弃遣返相比较,我们作出承诺以争取实现遣返,这是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也是世界上遣返嫌犯的通行做法。”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是国际合作途径缉捕赖昌星的必要条件,是追究赖昌星刑事责任的合理代价,是权衡利弊后作出的正确选择。这种案件不能与没有国际因素的案件简单比较,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与司法是否公平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案件未经审判即作出量刑承诺是否有超越司法程序之嫌的说法,这位发言人解释说,首先,遣返活动当然发生在审判之前,因此,不能以案件未经审判来质疑遣返中量刑承诺的合法性;其次,包括量刑承诺在内的遣返活动,法律上也规定了必要的程序,包括量刑承诺可以由外交部代表国家对外表达,但要先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等。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