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全免”之后更需保障经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09:20 河北日报

  两会看河北⑩

  "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的庄严承诺,让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欢欣鼓舞。如何把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办好办实,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全免之后,贫困地区学校的日子可能会更难过

  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为保证全免之后学校正常运转,中央决定提供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我省根据各地财力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对于免学杂费和补充公用经费资金,除中央财政承担60%部分外,地方财政负担的40%部分依据不同情况分担:2003至2005年三年平均人均可用财力在全省排名前30位的县(市、区),省、设区市、县(市、区)分担比例为15%、10%、15%;在全省排名后50位的县(市、区),分担比例为25%、10%、5%;其他县(市、区)分担比例为20%、10%、10%。

  “地方负担部分由省财政拿大头,这充分考虑了各县的实际情况,听说今年省级财政已安排了免学杂费资金3亿多元。”尽管如此,在基层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金宝龙代表仍对部分贫困地区学校表示出担忧:“以前收学杂费是现钱,现在免了,一些县财政又不宽裕,拿不出所承担比例的钱来,学校的经费怎么保障?”

  金宝龙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与前些年相比,尽管我国农村中小学办学状况有很大改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们经济实力还不强,历史欠账又多,贫困地区的不少学校在艰难地维持着生存。

  我省一位贫困地区的初中校长曾就“一费制”问题,与记者算过一笔账:学校有1000余名学生,每学期收学杂费16万元,除了课本作业本费后还剩4万元左右。这4万元包括5000多元电费(由于用地下水,水费不用掏钱),最低1万元的笔墨纸张等办公用费,剩下的钱已不够3万元的取暖费用。由于缺钱,许多事情只好能拖的拖,能缓的缓,实在要办的就欠账。为了躲债,他每年都被人堵10来次门,有时大年三十也不敢回家。“没办法,县里穷,拿不出钱来。我这个校长是凭着良心干的,哪天实在干不动了,就辞职。”校长的话让记者记忆犹新。

  对此,陈秀丽代表也深有同感。她曾经当过中学副校长,目前又作为副县长分管教育。“许多贫困县发公教人员工资还靠上级转移支付,教育投入捉襟见肘。”这几年,陈秀丽代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教育跑项目、跑资金。不管是教育口的,还是财政口、发改委的,只要能和教育沾上边,她都要一次次地去跑、去试。“县里穷,就得跑,就得要。要不,农村的孩子怎么办?”她说。

  陈秀丽代表感到,农村孩子学杂费全免之后,在现有的经费保障机制下,国家、省、市分担的经费没问题。“关键是县,特别是有些贫困县,尽管承担的比例很小,但拿出这部分钱确实很困难。”陈秀丽代表说,“如果这样,农村学校的经费就会缩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如果县里投入不到位,学杂费取消之后,一些学校的日子可能会更难过。“国家取消学杂费,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上起学,上好学,如果因此而导致学校生存困难,办学质量下降,那会令人寒心。”许多代表委员呼吁,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让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不做无米之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除学杂费后,必须把政府拨付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农村中小学,让他们不做无米之炊。这是代表委员的一致呼声。

  “国家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甚至可以把贫困县政府承担的免学杂费资金全部承担起来。”尚金锁代表感到,虽然在目前推行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国家考虑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西部、中部、东部,中央按不同的比例给予补贴,但这个划分还是显得稍微笼统。“中部、东部也有不少贫困地方,我省张承地区不少地方和西部地区一样贫穷。”他说。

  尚金锁代表担心,在当今一些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个别地方还有可能把国家和省、市免学杂费后投入的钱挪用。学校处于弱势地位,有苦难言,最终可能导致运转更加艰难。

  国家也考虑到这方面问题。去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免学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财政必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并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或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今年3月2日,在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即将开学之际,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我省召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座谈会,再三强调,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等违规行为。

  尽管如此,教育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的事情,在一些地方仍时有发生。以前学校收学杂费的钱不能足额返还不说,极个别地方甚至还通过学校向学生收费。为杜绝过去由于资金层层划拨造成的对教育经费的截流、挪用现象,唐山市丰南区撤销了乡镇中心校和国办学校的财务机构,建立了教育支付分中心,负责全区教育经费的整体运行及各学校的财务收支管理、监督,学校财政拨款全部纳入其中。到今年底,我省力争在150个县(市、区)建立教育支付分中心。

  “这项制度规范了政府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拨付制度,使教育财政由隐蔽化走向了公开化,由模糊化走向了明晰化。上级和同级财政教育专项经费能够及时划转到教育部门,防止专项经费被长期滞留和挪用。”尚金锁代表说,“但它还会受到当地政府制约,如果能把全免之后的补助资金由市,甚至是省统起来,绕过县一级政府,直接下拨到教育部门,效果会更好。”

  即使如此,“全免”之后把补助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到农村中小学校,也仅仅能够维持学校低水平运转。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不仅要对农民少取,还要对学校多予。

  国家“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2010年教育投入占GDP的4%。邵喜珍代表认为,这仅仅是以政策的方式提出,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实践证明,在政府的各种责任当中,许多责任都有刚性的要求,如安全、环保、计划生育等,这些刚性要求对落实责任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教育投入没有刚性措施,再好的政策也落实不了,那样只能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

  邵喜珍代表建议,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考核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强硬的问责制度。要把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和官员的政绩、升迁相挂钩,经费投入如果达不到法定增长,一票否决。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全免”之后,只有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才能保持农村教育健康发展,也才能遏制学校由于经费短缺而乱收费,从而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报记者 胡博理 [北京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