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物业税将提高房屋租赁成本损害贫困群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3:13 新民网

  新民网独家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民网·独家报道】物业税、利息税、土地增值税、房产交易税、营业税、高档商品消费税……名目繁多的新老税种,业已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

  14日,一份来自中央党校的研究数据宣称:国税总局发布的关于税负率仅18%的数字出现失实,中国实际的宏观税负高达31%,正对刺激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9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与27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取消利息税的提案。吴敬琏先生表示:“利息税伤害普通百姓,收得没有道理!”……

  14日,学者易宪容爆出观点称,“建立物业税体系后,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可以解决,房价也可以降下来”……

  15日,新民网就税率对房地产及百姓生活将要或已经产生的相关影响,连线了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印堃华教授。印堃华首先驳斥了将物业税称作房价“稳定器”的论断,他通过新民网表示:“如果征收物业税,第一个后果是使目前尚不算高的

房屋租赁成本骤然升高,经济贫困的承租群体将成为直接受害者。”他认为,物业税是平抑不了房价的;用宏观层面的税率手段来调整微观层面的房价问题,是“用药失误”;如果把消费比作骆驼,税收比作稻草,物业税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赋税——影响消费的主因

  印堃华告诉新民网:“富人的钱只会去找钱、生钱,不会总放在银行里;爱存钱的主要是尚不富裕的人群,因此利息税伤害的也只能是不富裕的人群,这个税早就该取消了!”他分析认为,负税率过高是致使我国消费长期不旺的首要原因。此外,消费环境和舆论影响也导致高档消费上不去,国家在激励高档消费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认为,在医疗、社保状况未改变的情况下,老百姓对未来的担忧势必转化为目前的过度储蓄行为,取消利息税可能不利于降低储蓄率。印堃华表示,社会保障永远都难让所有人满意,政府应该把人民的注意力引导到创造财富的热情里,而不是引向财富分配的热情里。

  利息税——使穷人利益受损

  日前,国税总局有官员表示,全国庞大的存款数额,富人的款项占了多少没有测算过。如果存款大部分集中在富人手里,那么取消利息税后,谁获益最大?

  然而,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却显示,截至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8万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9112亿元,同比多增5838亿元。央行认为“主要是春节期间居民工资、奖金增加较多,农民工工资也多集中在春节前发放……”这个统计恰好印证了“只有不够富裕的人群才更愿意选择存钱”的观点。

  土地增殖税——政府吃亏

  今年开征的土地增殖税,一直被普遍认为是“稳定”房价的良药;印堃华认为这个观念必须纠正。“实际上,土地增殖税是一个房产开发环节的税种,会使开发商的利润被压缩;如果开发商非要维持原来的利润,只能通过提高房价来达到目的。”

  据了解,土地增殖税虽然使政府得到了一笔“预算外的横财”,但如果与更科学的模式比较的话,政府的利益还是相对地损害了。比如,按照地产、房产分别招标的模式:大规模的毛地投向市场进行首轮“平通”后,由政府收回;再将这些土地分成小块分别进行房产开发“招拍挂”,之间的级差地租收益可以达到10倍以上,土地增殖的收益就可以全部落入政府的口袋。“现在,虽然有了土地增殖税,但政府最多只能拿走土地增殖的60%;而且房地产开发周期并不能缩短。”印堃华说。

  物业税——租客成最大的“埋单者”

  据了解,北京2006年底的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9300元,而同期的二居室平均租金只有每月2500元,“房屋出租的回报率远远低于银行的最优惠贷款利息。这相当于房东正在用自己的钱‘补贴’无房户。”

  如果物业税开征,按照我国自有住房率80%以上的比重,大部分家庭将被纳入征缴范围。印堃华说:“物业税只有向下家转嫁,也就是向租户转嫁。”由于租房者处于房产产业链的最下级,因此物业税的最大“埋单者”也就非其莫属。

  物业税——浇灭中产阶层的梦想

  印堃华告诉新民网,我国房地产业目前仅仅是处在“改善住房条件的初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外国广泛征物业税是因为人家已经没有住房问题了,‘温饱’早就解决了。”

  对于在我国近些年新兴起的“中产阶层”,印堃华认为要允许这些人有梦想的权利,“市中心有一套房,郊区有一套房,有什么不可以呢?”

  各税种——无法让房价下降

  由于广大群众对房地产业的陌生,对未来的房价走势摸不清头绪,有的专家建议未来不要买房、有的官员又建议抓紧时间买,让人民无所适从。

  对此,印堃华告诉新民网,世界经济向好10年,富人会越来越多,对房产、尤其是一些国际化大城市的房产的需求会趋向刚性;而从长远看,房价将是理性的、不以人民的情感为转移的。比如,上海和北京的房价水平可能将不仅取决于中国的经济,还取决于世界经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房价可能落下来吗?!”

  宏观调控带来的反思

  在上海房地产行业沉浮数十年的印堃华,被媒体称作“上海房产三教授”之一。他对新民网表示,从90年代早期,上海房地产起步开始,已经经历过1999年、2003年两度“过热”,但中央的调控措施却始终不外乎“紧缩银根”、“紧缩地根”、“压缩供给”、“限制消费”等思路,“这个思路是很值得反思的。”

  印堃华说,房地产过热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直接反映,而固定资产投资失控是一种“体制的弊病”,每个经济周期、甚至每年都要发生一次。推动国内固定投资过热的三大力量——地方政府、垄断行业、国内上市公司都责无旁贷,“因为这些投资或是来自公款、垄断利润,或是来自股市圈钱,粗放的特征很难免。有人将这个现象称为‘社会主义的投资饥渴症’,我觉得很有道理。”

  上海房地产业协会会同市府研究室撰写的《上海房地产开发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应将房地产培育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认为“开发商只要给予正确引导,就可以成为协助政府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的有力助手,切莫将其当成对手和敌手”。

  据当时参与编制该报告的印堃华告诉新民网,报告最重要的意义是首次肯定了“房地产作为周期长的风险性、开拓性投资行为,不仅需要谋取平均利润,还要有创业利润、创新利润、摩擦利润、风险收益等超额利润。政府的政策侧重点不应是限制其谋利,而是在引导开发商合法谋利的同时,让其为城市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过去十年,上海工业建设投资比重从60%降至30%左右。房地产业从2000年开始填补工业部分退出之后的“空白”,增加值从3.75亿元增长到373.2亿元;投资从90年代初不足10亿元,增至2002年的72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3%;增加值更是从2003年的980亿元起,按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7%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新民网 米远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1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