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政录:三位一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6:3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许雪毅、李柯勇、朱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社会问题,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随着社会的变化,如何教育未来的接班人成为一个越来越有挑战性的课题。近日,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建议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孩子上小学时在校门口遭到敲诈。第二天我和其他两个家长赶过去,发现是几个中学生合伙干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州一中教务主任李必成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虽然索要的钱财不多,但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能由此走上犯罪道路,很让人担心。”

  2005年底,福建省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控制的调研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团伙化”特点。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伙平说:“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一拍即合,共同实施犯罪。调查表明,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犯罪人员60.8%是团伙犯罪。”

  调查还发现,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种种新特点令人担忧:犯罪动机侵财化,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方法智能化,犯罪种类多元化,犯罪心态激情化。

  “未成年人教育影响到整整一代人,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说。

  “很多父母忙于挣钱,疏于照顾孩子。”李必成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不太和谐的家庭为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笔。

  全国

人大代表林强说,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一些负面信息常常自觉不自觉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有些学校存在畏难情绪,教育方式也不够生动。这就把一些孩子推到社会上,推到网吧里。”全国人大代表高翔说,未成年人教育应该是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应该用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除继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本之策。

  陈万志委员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家庭的责任不可推卸。家庭是“第一道防线”,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关心教育子女,做到爱教结合,爱而有度。

  “老师要增强‘依法治教’的观念。要非常清楚学生所享受的权利,避免出现对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林强认为,“特别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提倡民主、平等,使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

  李必成代表认为,教师应当寓情于教。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那些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给与更多的关爱,不能侮辱、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能泄漏学生的隐私。

  高翔代表提醒人们重视社区教育。他说:“要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使孩子投入社区生活,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以外的社区教育。鼓励孩子们参加对身心发展有帮助的文体活动,投入社会群体生活。社区监督,依靠社区力量建立未成年人托管机构,都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