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7:27 西部时报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 -本报记者 代秀强 吴桦源 7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7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支持——— 温家宝总理说“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资高于上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 《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规划》,这为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和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让西部人民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 “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西部大开发也不能一蹴而就。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并为西部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势的支撑?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打好西部开发长远发展的基础。”这位曾经长期在西部地区工作过、对西部发展状况了如指掌的官员如是说。“今年的西部开发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打好长远发展基础,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人才开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继续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王金祥开门见山地道出西部开发今年的工作重点。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王金祥说,今年要新开工建设一批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能使广大城乡居民直接受益的重点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他说,今年还要加快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制定实施退耕还林的相关后续政策,继续实施西部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和沼气入户等项目。加强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总结推广贵州、云南开展岩溶地区治理试点经验,研究制定补助政策到期后巩固发展退牧还草成果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工程,启动实施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工程。推动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区、青海湖周围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和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坚决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认真实施重大环境整治工程和重点节能工程。 “在这里,我要着重说明一下有关制定实施退耕还林相关后续政策的问题”。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工程范围包括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中央已投入资金1304亿元,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部分工程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扭转;同时,工程的实施还带来了其他效益,比如,推动了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了扶贫济困等。但是,退耕还林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少数退耕户没有留足口粮田,后续产业发展跟不上,停止补助后存在反弹隐忧。二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局部虽有改善,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退耕还林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自然条件恶劣、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集中地区补助政策到期后,退耕农户生活可能有困难。 王金祥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体指导思想,切实落实“五个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下转08版) (上接01版)他说,国家正在抓紧研究实施一些相关后续政策。主要从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对特殊困难地区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在推进沼气入户、异地扶贫、后续产业培育、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 鼓励和引导重点区域优先开发 西部大开发的难点在于多数地区脆弱的生态和资源条件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人口过上小康生活。面对这些约束条件,选择条件较好的重点区域进行优先发展就成为《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一个新亮点,这是基于我国国情和西部地区区情的历史性选择,是区域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指导方针,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而带动和拉动周边地区发展。”王金祥说。今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将启动《西部地区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将主要依据发展基础、增长潜力和约束条件等因素,对各类重点区域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进行科学规划。推进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带加快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集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优势资源加工基地。深入研究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四川川东天然气综合开发、陕宁蒙地区能源综合开发、青海柴达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疆油气资源综合开发、甘肃金川和白银有色金属开发、贵州煤电化一体化、广西、云南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云南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区域发展问题。大力推进跨地区重点旅游区以及西藏旅游业发展。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统筹规划西部地区重点区域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他说: 首先,从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经济发展一般都是在有条件的区域先发展起来,然后再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西部地区同样也有这样的一些区域,具有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鼓励这些地区优先发展,可以尽快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其次,从影响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来看,西部国土面积虽然有685万平方公里,但大部分国土面积为高山、荒漠、戈壁、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同时,又是我国大江大河的重要发源地和上游地区,相当一部分区域不适宜开展经济开发活动,甚至不适宜人类生活、居住。 最后,从西部地区发展的实践看,在发展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一些重点区域。如成都平原、重庆市区、沿陇海线关中—天水地区、环北部湾南北钦防地区、沿呼包线地区、天山北坡地区,以及以其他各个省会城市和大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城市圈地区,还有已经列入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大规模开发基地的区域,边境重点口岸城镇等等。这些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较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潜力比较大。 据了解,《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等跨省区重点经济区,以省会城市及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城市圈,重要资源富集并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区和重点边境口岸城镇。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多,城乡差距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西部大开发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抓好水、电、路、气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基本口粮田、区域性商品粮基地和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开展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这是王金祥和他的同事们为稳步推进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的一剂良方。“让所有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具体表现在西部地区就是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大力开展扶贫事业等。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抓手就是支持集中连片地区开发性扶贫,加大异地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对边远高寒山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等特殊困难地区和人口的救济救助。”他说。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要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两基“攻坚计划按期完成。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鼓励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和联合办学、联合研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支持农村乡镇、贫困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逐步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覆盖区域。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和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特色民族文化和体育产业。 加强人才开发工作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这是王金祥每次被问及“西部大开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时的明确答案。王金祥说,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工作要以稳定和培养当地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强化农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人才交流和合理流动,加强各类人才培训。他说:“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完善激励政策,创新人才开发机制;组织实施一批西部人才开发重点工程,不断拓展人才开发新的平台。”他介绍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今年将要和其他部门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 《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培训实施方案》。继续实施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工程等重点培训工程,依托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启动新农村建设能人工程、乡村医生培训工程和技工工程等实用人才开发项目。依托浙江大学,办好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继续实施西部领导干部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加强人才开发基础能力建设,完成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二期项目建设,培育和扩大一批西部人才开发基地。推进国家开发银行与西部地区共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平台尽快发挥效益。促进西部人才开发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长效机制,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王金祥说,国家将加快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坚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确保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以及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对西部地区的投入高于上年。 王金祥介绍说,长期建设国债和中央财政预算内建设资金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十五”期间,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长期建设国债投入就达2758亿元,占同期全国总投入的43%左右。近几年来,尽管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减少,但中央政府仍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弱,主要包括:一是保持长期建设国债投入西部地区的比例不降低,并力争每年有所提高;二是逐步增加了用于西部开发的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的投入。 他说,今年中央财政性资金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比例要继续高于上年。这笔资金将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基础科学、公共文化、公共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减少贫困、公共安全等方面。 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长效机制的内容还包括: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西部开发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制定实施《关于推进区域协调互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见》,积极引导和支持东中部地区企业采取各类形式参与西部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鼓励国内各类有条件的企业依托西部地区边境口岸实施 “走出去”战略,重点与周边国家开展商品贸易、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西部开发促进法》起草工作。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西部广大干部群众的希望,也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王金祥说:“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考虑资源环境人口等承载能力,决不能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老路。只有在好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才是健康的协调的发展。单纯追求快速度,极易造成经济和社会不协调,人与自然不和谐,经济增长波动大,反而欲速则不达。” 他说:必须可持续地推进西部大开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也就是在确保“好”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发展步伐。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