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来的人大代表——廷·巴特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9:45 人民网

  回忆当年:“能到阿巴嘎旗去才是真好汉”

  “我只想离得越远越好,再也不想回来了。”说到他当初下乡,廷·巴特尔微笑着说。“我当时听说牧民一般都不洗脸,我想我得找个有水的地方。” 于是,廷·巴特尔在军用地图上找到了一个有湖泊,有河流,还有森林的阿巴嘎旗。

  廷·巴特尔介绍,当时的阿巴嘎旗,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偏远、穷。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到北京算什么,能到阿巴嘎旗去了才是真好汉。”从北京去阿巴嘎得四、五天的时间,先骑马,辗转到张家口然后上火车,才能到呼和浩特,没有汽车是进不去的。

  “我最怕别人知道我读了几天书,因为让人知道你懂文化就要当领导。”不会蒙语的廷·巴特尔自学了十天蒙语,然后把所有的汉、蒙语书籍一股脑儿烧了。结果廷·巴特尔还是被淳朴的牧民推上了队长的位置。全队83户牧民,200多号人口,大到放牧生产,小到油盐酱醋,事无巨细,都要廷·巴特尔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操持。

  当知青可以回城的时候,他优先安排其它知青回城,自己却在那里扎下了根。等到承包到户分牲畜的时候,他定下规矩,任何人都可以买队里的牲畜,当作自留牲畜,除了知青和队里的干部。知青,其实就是他自己。

  草原生态恢复:牧民的思想也要改变

  “草原生态的保护,不仅仅国家要加大投入,我们牧民的思想也要改变。”谈到草原的生态恢复时,廷·巴特尔一收脸上的笑容对记者说道:现在国家的投入,平均到每亩草场还不到一块钱,需要加大国家对牧区草场的投入,但是牧民传统的放牧思想也要改变。

  “六畜兴旺”,是牧民的传统。廷·巴特尔却为养羊还是养牛算起了一笔账,以一头牛的卖价等于五只羊来计算,一头牛是一张嘴、四只蹄子,五只羊是五张嘴、二十只蹄子,养一头牛的收入跟养五只羊是一样的,对草场的破坏却远远少于养五只羊。

  “科学放牧,科学管理草场才是解决草场沙化的最好办法。”廷·巴特尔认为,干旱和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对于草地的不同土质,应采取放养不同的牲畜,如在阿巴嘎旗有水,草长得高,是沙地,就适合放牛,而不适合放羊。因为羊会将草根拔起,使草场沙化。同时,对草场进行科学测试,确定草场承载量,进行科学放牧,甚至在个别草场进行轮牧、禁牧等等一系列措施。

  谈新牧区建设:不能与新农村建设一样

  “新牧区建设可不能跟新农村建设一样。”对于现在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廷·巴特尔提出了自己对新牧区建设的想法。

  廷·巴特尔说,牧区不同于农业区,生产方式不一样。现在耕地在不断减少,集中建房节约耕地,这是很好的,但是新牧区建设却不一样。在牧区每户人家都有几千亩草场,每户人家的距离相隔二、三十公里是很正常的,如果集中起来,那就很难放牧。

  廷·巴特尔认为,新牧区建设可以建相对集中的“联合体”形式,通路、通电,要方便生活。放牧也可以采取“远放近养”的方式,如果集中起来,那对草场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廷·巴特尔认为,对于牧区的卫生院建设,不能一个村建设一个卫生院,因为牧民过于分散,牧民到村里和到镇里的距离是一样的,同时去镇里还可以办其它的事情。没有牧民去村卫生院看病,造成资源的浪费。可以合并成为一个大的卫生院,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同样,对于牧区的学校建设,也是这样,应该让孩子们去城里上学,是廷·巴特尔坚定的信念。

  与狼相处:人与狼也能和谐

  在草原上生活了33年的廷·巴特尔对狼的习性摸得通透,他能通过狼行走的脚印,看出狼的种类,分出狼的性别,也能判断出狼的下一步计划。“狼,这东西聪明,但是多疑。”这是廷·巴特尔对狼的第一个评价。

  廷·巴特尔说,草场里的狼,只要它在草场里产崽的时候,你不侵犯它,它就不会侵犯你的牲畜,如果别的狼来到草场,它还会为你保护牲畜。与狼的长久相处,使廷·巴特尔对狼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但是他坚信人与狼能和谐相处。

  (廷·巴特尔,全国

人大代表、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

人民网
记者 王新玲 蒋荣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