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传承传统文化媒体要先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10:56 中国新闻出版报
如何守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许多政协委员都带来了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提案。谭孝曾委员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梅艳芳可是不知道梅兰芳,表面上看很可笑,其实是很可悲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不能一味迎合,还应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多了解。黄新德委员认为,应把传统文化纳入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各种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多,各种建议、倡议和实际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如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地名复古、“抵制圣诞节”等等,随之关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在这场宣传优秀文化的传播阵势中,媒体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现代传媒如电视、网络等具有快捷、受众面广的特点,同时又容易产生理性沉淀不足,为某些浮躁风气所影响等问题。 作为建设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应注重它的普及性本无可厚非,但故意追求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或者有意无意地反映一部分、掩盖一部分,做貌似客观实则容易产生误导的宣传,实属不该。如“十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十博士炮轰于丹”等等,一些报道动辄“十博士”,看似突出了分量,却强化了噱头,弱化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使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表演秀”,助长了做“秀”或恶搞风气;诸如复兴汉服、地名复古等,也因缺乏主流意识的引导和挖掘,而流于表面疏于内涵,反而助长了受众对传统文化不够严肃的“看着玩”的心理。 一些讲座性电视节目,利用专家名家效应,对其研究领域却有意无意地较少说明,或者对节目的学术性和娱乐性界定暧昧,最后虽引起争议扩大了影响,但使不明真相的受众囫囵了夹生的知识,久而形成偏颇的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损伤。媒体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作用值得肯定,但如何扮演好自身角色,以有效地达到弘扬目的,则应该思考。 在笔者看来,一是应做到真实客观,避免误导;二是应有效规范、正确引导,避免成为各种“秀”场的炒作工具。如何更好地借助现代媒体传播传统文化不仅值得媒体自身深思,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清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