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官员称农村养老是社保体系最薄弱环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23:54 东方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温总理指出,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杨魁孚认为,除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国在社保体系建设方面还可以走得更远。他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据悉,我国现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而农村老龄化要重于城市,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加重了农村的老龄化。

  那么,农村养老问题出路何在?两会期间,杨魁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交了有关农村养老问题的提案。

  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21世纪》:农村养老问题有多严重?温总理提出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与此有何关系?

  杨魁孚: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也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最为薄弱的环节。以前,城市养老问题比较紧迫,因为怕老人吃不上饭。在农村过去有地,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但现在农村养老问题也在日趋严重。

  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其中60%分布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靠家庭养老,因此,中国的“未富先老”现象,其实最严重的是农村养老问题。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在广大农村还未建成社会保障制度。据调查,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21世纪》:过去依靠的家庭养老模式基础已经松动?

  杨魁孚:农村养老问题变得严重与目前农村养老模式发生变化有关。过去,农村主要是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但如今,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和留家的儿童。

  而且,由于社会变革给新旧两代人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的代际隔阂,加之家庭小型化等,传统的家庭养老关系已经开始松动,“重小轻老”现象很普遍,儿女养老模式已经存在问题。有调查报告反映,一些有儿女的老人倒不如无儿女的老人。

  中国农村的孝道文化也在发生变化。调查显示,有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整体来看,农村新房一般是小两口住的,老房子是老两口住。老年人生活低于平均水平。

  农民养老难也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关,这反过来加重了养老问题。

  过去依赖土地养老的模式也存在问题,因为全国有几千万农民土地被征用,有的补偿很低,很难进行未来养老。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21世纪》:原来不是一直在探索农村养老试点吗,为何进展不大?为何国家“十一五”规划没有农村养老的硬性指标,而有农村合作医疗的约束性指标?

  杨魁孚:部分农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的养老保险试点大多已停止。一些地方虽然在继续坚持,但发展也不顺利,未激发起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因为过去的一些农村养老试点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商业化模式,是单一的农民参加养老交费。国家企业不出钱,农民不愿意交费。

  现在,应当从实际出发,农民自己出一点,集体和财政也出一点,再加上土地养老的依托,以及家庭养老的基础,通过社会化管理,以及农村老年协会的监督,就可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农民无论是在城市作为农民工,还是在家务农,养老的专业账户要落实到人,不能动。农民自己多积累,少靠子女养老,这是有必要的。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有集体经济的,一般日子好过些,农民养老有补贴;没有集体经济的就办不好。国家可以提倡有集体经济的发养老补贴。

  《21世纪》:依靠子女养老这条路越来越行不通,因为现在一个子女养四个父母、多个爷爷奶奶的越来越多,对此您有何建议?

  杨魁孚:农村喜欢生男孩,这与传统文化影响以及农村养老有关。养儿防老的观念也需要改变,儿不仅包括儿子,也应该包括女儿。我们提倡“女儿也是传后人”,女儿也能养老。

  农村养老模式构想

  《21世纪》:你对农村养老模式有哪些构想?

  杨魁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觉得,可以努力开创农民养老的新局面。

  具体来说,各级政府首先应承担起责任,把农民养老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抓好,可以作为各级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考核指标之一。

  其次,把家庭养老纳入社会化管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仍然是解决农民养老的主要依托。

  再就是要继续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逐步将被征土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这方面决不留下后遗症。土地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应该得以保护,用法律的形式定下来,规定由其经营,产出的东西可以归其所有,也可以转租,征地要严格审批。

  另外,对当前农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筹资方式要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对参保农民进行补贴,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扩大保险覆盖面。对投保期交纳较少,现已进入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参保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助。

  需要多方出力

  《21世纪》:您认为农村养老的出路何在?有人说,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人均财政,以及财政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普遍实施全民社保的最低条件,即建立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保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您认为呢?

  杨魁孚:全民社会保障目前还一下子达不到条件。主要原因是人口太多,欠账太多,农村人口比例过大,一步到位有难度。但可以逐步调整,逐步解决。

  目前应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保障意识,在未老之前就为将来的养老生活打下经济基础。

  《21世纪》:其他您还有什么建议?

  杨魁孚:经过调研,我觉得在“孝文化如何弘扬”、“家庭养老强化管理”等方面,村委会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村委会出面评定孝顺的家庭,就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还有,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建立,将成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一项有利保障措施,这个制度应当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另外,农村老年人协会作为群众组织,可以让老年人日常互助、相互有精神寄托,也可反映老年人意愿、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成立农村老年人协会,将有利问题的综合解决。本报记者 定 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