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盘点:十大热词漫卷两会风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7日08:58 新闻晨报
■晨报首席编辑张武

  【民生】

  国计民生,民生真正成为国计

  尽管“民生”并不是什么新词汇,但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热过。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围绕民生问题建言献策,为人民如何更幸福、更安全、更有尊严地生活寻求解决之道。民生,毫无疑问成为两会的主旋律。

  实际上,早在今年的中央春节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发表了堪称“民生宣言”的新春祝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而在两会召开前约一个星期,新华社总结出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环保等“12道民生难题”,而破解摆在我们面前的这12道“考题”则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两会更像“赶考”,所有代表委员都面临同一道作文题:民生。

  【媒体开放】

  开放的同时,拥有更开阔的视野

  今年两会,境外记者首次可直接联系代表团和代表进行采访,而不必像以往那样通过第三方代为联络。除此之外,全国人代会新闻中心在网页上还破了50多年的天荒,首次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而不再将此当作机密,不可泄露。由于政府放宽采访的新举措,今年两会被认为是境外媒体在华的第一场新闻“战役”。

  第四次参加两会报道的凤凰卫视评论员曹景行感慨道: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信息的透明和开放方面不断进步,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开放,其背后是一种自信,自信才敢开放。

  不光新闻在逐渐“门户开放”,两会畅所欲言的气氛也日渐浓厚,政府已学会包容不同的声音,从中我们隐约看见一个民主强国的身影。

  【中国式奢侈】

  “面子经济”,须有里子支撑

  中国经济的列车近些年来可谓飞奔不止,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增加。然而,伴随而来的奢靡之风正引起社会的不安。人们把这种悄然蔓延的风气称为“中国式奢侈”。

  既然冠以“中国式”,便见其普遍性。的确,席卷其中的消费主力不仅有一夜暴富的有钱人,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商家和普通消费者。政府办公楼必求奢豪气派;暴富阶层追求炫耀式奢侈;普通消费者也不时“死要面子活受罪”。对此,代表委员纷纷声讨,认为这种奢侈不仅挥霍大量社会财富,而且带坏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成由勤俭败由奢”。国家已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走在富强道路上的中国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仍应对奢侈浪费保持清醒的警惕,其中行政浪费首先该遭当头棒喝。

  【医改】

  生病了,但愿不要再闹心

  生老病死,最牵动百姓神经。如何解决讨论了好几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是两会大热点。去年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说,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不能只靠我一个人。当年9月,由14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随即成立。而将于今年内出台的医改新方案,能否给予一个完美的答案,令人期待。

  医改的争论实际是指能否把医院推向市场的问题。但近年来,药品“降价死”、医院过度治疗、医药价格混乱等照旧像病毒一般杀不掉,医改争论峰起。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公立医院的各项费用支出由政府财政拨款,公共医疗应“去市场化”。发改委主任马凯也表示,要真正解决药价过高过乱,必须解决医院定位、财务体制改革问题。

  高强说,1997年的医改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操作上出了问题。希望医改新方案能带给人们价廉物美的医疗服务。

  【废除高考】

  “公平与效率”的一场较量

  废除高考!全国人大代表范谊的建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两会最热烈的争论话题之一。在范谊看来,上大学的机会和公平性问题已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应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逐步用包含学习潜能测试的综合选拔替代高考,以此选拔精英人才。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一时众说纷纭。有人举双手赞成:高考制度造成积弊深重的应试教育,不改变现状则中华崛起希望难以快速实现。有人跺脚反对:公平对公共教育来说是首要的,废除高考对农村孩子尤不公平,这在某种程度堵塞了向上流动的通道。还有人激愤地说,高考制度不是人才地狱,废除高考只能造就白卷英雄张铁生或纨绔子弟薛蟠这样两种人。

  教育部长周济后来表示,目前高考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改革,但它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据报道,台湾省教育改革实行多元入学制度,结果走样成多“钱”入学。基本可以断定,高考不会取消,但这场关于“废除高考”的争论却让人感受到各方意见的释放。

  【农民工】

  一个群体开始广受关注

  历史终于把灯光照射到农民工的身上。下届全国人大代表将第一次跃动农民工的身影,农民工队伍将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有人评价:这应当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数达1.5亿,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然而,农民工代表始终为空白,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一直处于“失语”状态。此前,有全国人大代表曾经做过农民工,但在当选人大代表时身份发生了改变,已不能代表农民工利益说话。

  农民工加入工会了,农民工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了,还有代表建议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但如何使工资、医疗、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养老保险等各种保障措施覆盖到农民工群体,仍将面临一系列艰苦的探索。

  【物权法】

  是你的,谁都不能拿走

  两会期间一直吸引公众关注的,毫无疑问是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物权法》。其中最关键的是,物权法明确规定,私有财产开始享有与公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地位。境外媒体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将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禁止非法侵占公私财产,中国已进入“富而好礼”的新发展阶段。

  《物权法》的诞生过程堪称千锤百炼,历时13年、8次审议、召开座谈会100多次、征求社会各方意见1万余条。在立法过程中,保护公、私财产的对立成为最激烈的争议。“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句简单规定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不同观点的持久交锋。

  《物权法》回答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自动续期、农民土地承包期届满可继续承包等热点,但依然有一些法律“缺口”留待改革中完善。不过,《物权法》给人更大的想象,是催生民法典。

  【尽快出台】

  以法律之剑消除社会隐患

  如果要数清楚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尽快出台××法”的呼吁,绝不容易。这些立法呼声五花八门,大到维护社会公平、管好亿万人民群众养老钱的《社会保险法》,小到治理垃圾短信的相关法规。

  两年前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最初想法便源自“尽快出台”的呼吁。现在的呼吁,明天也许变成真正的法律。那么,不妨倾听两会上这些急切的声音:应尽快出台《廉政法》,尽快出台官员个人资产公布制度,尽快出台旨在遏制政府浪费的《反浪费法》,尽快出台户籍法,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尽快出台《电信法》,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尽快出台《电影促进法》,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尽快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尽快出台精神卫生法,尽快出台《旅游法》,尽快出台循环经济法……尽管许多“尽快出台”的要求会延宕拖后,但从这密集的“尽快出台”的建议中,人们能感受到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热望。

  【高官致歉】

  知错就改,能负责有担当

  两会上,一些高级官员就自身履职中的不足向民众公开表示歉意,令人诧异又欣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就“群众不满意”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向大家道歉”。教育部长周济检讨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就环保指标未完成而向代表鞠躬自责。卫生部长高强坦言,这几年对

职业病防治问题“重视不够”,药价虚高也令群众不满。

  这些道歉或检讨显示了诚意,也让人看到责任政府的担当。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各级官员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其中的“公仆意识”或许是这个转变的注脚。有网友认为,道歉之后必须兑现承诺,且“光领导下决心不行,必须全部公务员真正地

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甚至贪污腐败。

  【共享】

  让阳光能照到所有角落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至少三次提到“共享”:“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一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台下则报以三次热烈的掌声。

  我们可以理解“共享”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后,实现大家共同富裕,让所有人都能吃到改革开放的甜蜜果实,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自由、幸福的

和谐社会。一些保障制度正不断扩大对象范围,“全民低保”、“全民医保”的目标令人充满期待和向往。

  而在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脑海中,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是完整的一盘“大棋”,和谐社会“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