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16:0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赵承、张旭东、王宇) 3月16日上午10时,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近3000名人大代表,郑重地按下表决器,行使亿万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掌声阵阵,大会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报道两会的新华社记者,我们通过采访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真切地感受到报告字里行间所涌动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信念和力量。

   “一个好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群众关心的报告,群众参与的报告,要使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管用”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即将结束时,如何认真负责地向人民报告工作,成为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瑞雪纷飞的寒冬,到春风拂面的三月,几番磨砺、几经锤炼。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一次生动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是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2006年12月初,以国务院研究室同志为主,邀请有关部门和地方同志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报告起草工作开始启动。

  起草组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且召开了座谈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温家宝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重点内容、表述方法、改进文风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好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群众关心的报告,群众参与的报告,要使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管用。”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起草组同志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投入起草工作。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起草组驻地常常灯火彻夜长明。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温家宝总理对起草组的同志们说,要看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向人民的承诺做得怎么样,哪些任务完成了,哪些还要继续做好,哪些还要做好承接,以便更好地做下去。这样更有利于人民的监督。

  报告起草过程中,注意无论是总结2006年政府工作,还是部署2007年任务,都同前几年提出的任务相衔接和呼应,体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初稿形成后,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亲自动笔修改。

  2006年12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的《报告》送审稿。

  2007年1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报告》送审稿,起草组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的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形成了《报告(征求意见稿)》。

  1月26日,国务院第9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决定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发给31个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央党政军群151个部门征求意见。

  百川归海,万言同宗。一条条意见、一个个建议如涓涓细流源源而来。这些成百上千的意见和建议,寄托着亿万人民对报告的殷殷期盼。

  1月30日至2月8日,温家宝总理分别召开5个座谈会,包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经济、社会和自然科学界专家学者座谈会,教科文卫体界代表座谈会,企业界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

  “大家可以放开讲,讲讲你们的心里话。”“把感触最深的、意见最大的讲出来。”温家宝总理微笑着鼓励大家。谈问题,毫不隐讳;提建议,具体实在。言者无忌,听者认真,座谈会洋溢着坦诚、务实的气氛。在这里,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建议受到充分尊重,共识在交流中凝聚。

  “我最怕讲群众不懂的话!”温家宝总理说:如果在人民大会堂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群众不关心,不议论,不提意见,不谈想法,这个报告是失败的;如果大家都关心,甚至等汽车、火车时,都驻足听一段,这个报告才算成功。我们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车间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派出所民警、种粮农民、农民工、下岗创业人员、农技推广员、银行职员、商场管理人员和大学研究生等被请进中南海发表意见。为基层群众代表单独召开一次座谈会、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第一次。

  国计连着民生。吃饭、穿衣、上学、看病、买房……百姓念叨的日常琐事,群众希望解决的生活烦恼,被吸收进政府工作报告。

  起草组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大到报告结构、实际内容,小至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逐条认真研究。报告在修改、补充中变得丰富、完善。

  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是各方面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2006年,尽管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全国仍然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温家宝总理说:我心里感到非常不安,要实事求是地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坚定不移,一定要完成。

  根据温家宝总理指示精神和各方面的意见,起草组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部分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实报告了2006年节能减排所做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对没有完成这两个目标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在2007年工作部署中,加强了节能减排的措施。不少建议认为,由于节能减排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调整进展情况,工作和措施见效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宜把五年的目标简单地分解到每一年。因此,在修改过程中,采纳了这个建议。

  “‘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目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国务院以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这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总理在报告中说。正如一些代表在审议中所指出的那样,矛盾不回避、工作有改进、决心不动摇,力度要加大,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求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

  报告中还对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8%左右作出说明,这是“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报告还充实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宣读了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亿万百姓福祉的政府工作报告。

   “认真负责地向人民报告工作,努力回答好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勤德善政者,贵在养民”。民生之本,民心所向。

  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之初,温家宝总理就明确地指出,要认真地负责地向人民报告工作,努力回答好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总结工作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实事求是;部署工作注重明确任务,提出具体措施。力求减少空泛议论,做到文风朴实、语言精练。

  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组的同志进行了大量的民情民意调查。他们从各个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分门别类地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报告中充分体现。

  在温家宝总理直接修改的内容中,多是涉及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工作报告要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时,坦陈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详细列举了群众不满意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几个问题。

  ━━在今年必须把握好的政策原则中,特别指出,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两项重大措施,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重点抓好的四件事,房地产调控的四项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对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阐述政策明确、措施具体。

  群众关心的热点,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这不是巧合,这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连心的见证。

  ━━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中央财政为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支出将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这些投入和支出看,无一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很实在,讲的是老百姓身边事,说的是老百姓心里话。”李向志代表说。

  “我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更加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这方面花的篇幅越来越大。这个改变,不是写法的改变,而是政府职能和工作内容的改变。”常德传代表说。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努力让广大农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35岁的关丽霞代表,来自黑龙江逊克县新鄂乡新鄂村,这是一个位于小兴安岭北麓、距离北京2000公里之外的偏僻小山村。3月5日这天,当关丽霞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开幕式时,全村村民将近500人都在收看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村里人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打来电话说,日子更有盼头了。”关丽霞代表说。

  这是一份关心人民的报告,因而也是一份人民关心的报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会场响起的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充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把握大局,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7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

  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做好2007年的工作,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四个“着力”,找准了当前发展的软肋,指明了进一步前进的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

  ━━突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完善和落实政策,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这些措施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的“三农”工作,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无论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财政投入的强度、科技进步的速度以及改革的深度,都非以往所能比拟,9亿农民将迎来更加光明的生活前景。

  ━━突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与去年相比,今年把节能减排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8项硬措施,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硬任务,表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中国经济发展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结构不合理。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的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将使中国经济迈入一个新境界。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改革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这份2万字的报告中,“改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这些重大的改革将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体制保障。

  ━━突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在近几年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三项重要的工作。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这是政府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

  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组对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逐条仔细研究,国务院对报告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共修改33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12处。

  大会闭幕前夕,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之中。比如,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中,在“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里,增加了“居民住房”;在第三部分关于“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中,增加“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在第三部分关于“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修改为“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在第四部分关于“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增加了“加强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在第四部分关于“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之后,增加“全面推行

劳动合同制度”;在第六部分“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第三段,“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增加“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

  在2007年的春天里,政府工作报告向人们勾画了一幅国家走向更加富强、人民走向幸福的壮丽图景。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抒写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