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话小林小百合:在中国时刻都被感动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00:59 新京报
新京报对话小林小百合:在中国时刻都被感动着
小林小百合在《人民中国》杂志社工作期间与中国同事讨论报道内容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下月访问日本。为推动中日民间交流,突出普通民众和商贸人员在中日交流中的作用,本报从今日开始将陆续推出“中日交流年”系列专题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小林小百合 1988年毕业于东京迹见女子学园,之后进入东京日中友好协会工作12年。来华30多次。2000年9月来到中国工作,在《人民中国》杂志社做编辑、记者,工作主要内容是向日本人介绍中国。2005年成为自由撰稿人,在日本“东方书店”(出版社)网站主页写专栏介绍中国。

  与小林小百合女士在一个咖啡厅见面,一开始谈话的重点就是她所从事的中日交流工作。小林女士说:“我只是一个为中日民间交流作工作的很多人之一,只是个小人物”,但他也对记者强调,“我来中国已经近30次,在中国我时刻都被感动着!”

  “在中国时刻都被感动着”

  “20多年中国变化太大了!”提到中国,小林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小林第一次来中国还是在1987年,当时她还在日本东京迹见女子学园读大三,自费到

北京大学进修。“那时来
留学
的日本人还不是太多,自费的更少。”她语气坚定地说:“尽管只有两个月,但这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

  小林的家乡在日本长野县,是日本相对内陆的地区,上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很多长野人到中国“农业开拓”,日本战败之后回乡。这些人当中就有小林的远房亲戚。小林说,长大后知道这段历史,感到自己“也许和中国有些缘分”,因此在考入大学后便决定亲自到中国来看看。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日本古代文学,第二外语是中文。

  当时到北大确实只是想看看中国到底什么样,因为当时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时间不太长,日本对中国的报道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很多报道就是说中国贫困,甚至还有日本人问我中国是不是还有四人帮?“小林笑着回忆说。

  从那之后,小林陆陆续续到中国来了很多次,直到如今常住在中国。“与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比,两国关系密切了不少,北京变化更大”,小林对记者比划着。据她讲,当时北大周围没什么楼房,到北大去连

出租车都少见,只能挤公共汽车跑很远的路。而如今的发展却日新月异。

  “冰融了,水暖了,春天就到了”

  小林对1987年第一次到中国人家里印象非常深刻。当时他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得到一家四口的热情欢迎,亲身体验到中国人的好客,“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家。我与他们一起包饺子、拍照,非常热闹”。小林说,这次做客的经历为她今后从事中日友好事业坚定了信心。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小林拿出一份报道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新京报》,指着总理“召远在修近”的话对记者说,她理解温总理的意思就是“远亲不如近邻,要与邻居和平相处”。小林称,我们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也能对中日友好发挥作用。早年中央民族大学两位老师教小林中文的时候,让她记住了这样一句教诲:要换成中国人的思维来看中国,“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就是应该多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小林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看到,在报纸上温总理有关中日关系的一些重要词句,小林都用红笔划了线。

  她认真地指着划上红线的“融冰之旅”四个字对记者说:“我很赞同这句话,冰融化了,水暖了,春天就到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她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小林就几乎一直在东京的日中友好协会工作,负责采访和编辑旬刊《日本与中国》。

  小林说,在日中友协工作的时候,她印象最深的是接待了来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两个参观访问团。当时刚毕业不久的小林中文还不是特别好,但是作为导游和陪同,小林与代表团的各位成员朝夕相处。

  “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学过中国地理,西藏是中国西部比较偏僻的省份,十多年前的西藏地区也不富裕,但代表团成员每个人都是非常乐观、非常自信,经常唱歌跳舞来歌颂自己的生活、憧憬未来的美好。”小林有些动情地说,“他们感染了我,也让我知道对中国还有很多不了解,所以当时我就想有机会会再到中国,特别是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小林还对记者讲起了一件她记忆深刻的日中两国民众同修南京城墙的事,在东京日中友协工作期间,该协会号召日本人重修南京城墙。小林不仅做宣传组织工作,也亲自到中国采访、报道,并且和很多从日本来的对华友好人士一块在南京城墙的修复工地上搬砖修墙。当时很多日本人和中国人一块儿劳动,场面很热烈,也很感人。

  用杂志和博客向日本人介绍中国

  2000年,小林的中国生活从《人民中国》杂志社开始。

  这是一份用日文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的刊物,小林讲,因为它有50多年的历史,因此在日本的中老年对华友好人群中影响非常大。小林的报道也受到了很多日本读者的反馈,“我收到过他们的来信和电子邮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两国的交流应该更密切,介绍的内容应该越多越好。听到他们的鼓励我也很高兴,觉得工作得到了肯定。”小林兴奋地说。

  当初是用传统媒体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现在,小林对博客的作用大加赞赏。她说,如今是网络时代,自己也应该利用好网络来更好地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特别是如今中日经济交流非常发达,这更加需要中日两国民众在心灵上真正沟通,对此互联网和博客的作用就很大。“这就是我在博客上记录中国生活的原因之一。”小林说,“我希望没有到过中国的日本人看到我的博客之后,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国。”日本“东方书店”经常出版介绍中国的书籍。小林在该书店的主页上有一个自己的专栏,向日本介绍中国的出版动态。小林说:“这对日本人了解中国人目前最关心的事很有帮助。”

  到景山和大妈一块儿唱《东方红》

  如今小林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中国人中间。小林女士说她喜欢中国的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曲艺。经人介绍,小林在曲艺大师于万海先生“门下”做了一天的徒弟。“这可不是正式的拜师啊,就是一次练习,请先生教我打快板,看看我够不够格。”

  谈到学快板时小林一脸的幸福。她说,自己经常跑到天坛公园人少的地方去练习。“我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日语说快板。”不只对快板兴趣浓厚,小林还常到北京的各大相声俱乐部听相声,她告诉记者,在崇文门附近的崇文区文化馆也有周末相声剧场。她甚至还知道德云社和郭德纲。

  “我常听的,大部分还能听懂。我觉得东方的幽默是有共通之处的。“小林还希望有机会能把中国的这种幽默形式和日本的”落语“和”慢才“结合起来,一起发扬光大。

  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小林对北京人的许多“现代娱乐方式”也很感兴趣。小林在采访快结束时告诉记者,他还喜欢去北京的公园,“有一阶段我常早起去景山公园,和大爷大妈们一块唱《茉莉花》,还有《东方红》,因为里面就有我一个日本人,这些热情的北京老人还合唱《北国之春》来欢迎我。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面貌让我觉得非常振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乐

  ■链接

  中日两国人员交流数据图

  

新京报对话小林小百合:在中国时刻都被感动着

  其他相关数据

  ●商务航班(2005年冬航班时刻表)

  从中国飞往日本的商务航班:每周296班从日本飞往中国的商务航班:每周244班

  ●在中国国内的日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人数据推算,在华日资企业(包括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约920万人

  ●地方城市交流友好城市关系:315对(截至2006年2月28日)

  ●中国国内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数量

  1998年调查:约24万人

  2003年调查:约39万人

  ●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中国人

  约有14万5270名中国人参加考试(2005年)(参加考试人数居世界之首)

  ●中国国内的日语教学机构

  共936所,其中大学有475所;高中以下有302所;职业学校有159所。

  (资料来源:日本驻华使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