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全球变暖仍是主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05:02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本组撰稿本报记者 顾雯

  【南京日报报道】新闻提示:去年冬天百年以来最暖;今春寒潮、大风明显偏多;春花冬开、候鸟不愿南飞、狗熊不肯冬眠……全球变暖,已不再是学术课题,而是真真切切走近了我们。我们已确切感受到,“不测风云”和人类的“旦夕祸福”关乎得越来越紧密。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气候究竟已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明天是“世界气象日”,昨天,南京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请教了有关气象专家。

  长期照射紫外线 人的个头长不高 ?

  专家有此一说,未获科学证明

  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由于污染物质不断增多,导致臭氧层渐趋变薄。试验表明,臭氧分子每减少1%,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根据国际臭氧趋势专题研究组的预测资料统计分析,预计到2050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将至少增加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郑有飞教授发现,紫外线的照射对植物长高有严重影响,理论上说,长期照射紫外线的人可能也无法长高。

  郑有飞介绍,将同一品种的豆芽苗在实验室里培育,一部分照射紫外线。试验发现,经过强烈紫外线照射的豆芽,全都身材矮小,难以长高。

  “这说明,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会使得植物生长过程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大量增多,这种物质会促进植物钙化,使植物无法长高。”郑有飞说,理论上植物和动物生长特性是相通的,紫外线照射对动物甚至人类可能也存在着类似的影响,经常照射紫外线的人有可能无法长高。从全球来看,低纬度国家天气炎热,紫外线照射时间长,身高普遍没有寒冷的欧洲人高。但目前只是一种假设,还没有经过试验证明。

  植物暖冬“失眠”

  部分一年一熟 作物可能变成一年两熟

  在研究了20多年以来我国植物生长周期变化资料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郑有飞认为,今后一年一熟的农作物有可能变成一年两熟。

  他在研究后发现,尽管我国不同植物的生长、生育时间都不相同,但相比20年前,如今无论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生长周期、生育周期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包括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在内的草本植物,从播种到收割,普遍比20年前缩短了3—5天。梧桐、柳树等木本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也缩短了3—5天,而这一现象在我国越往北部越明显。”

  据介绍,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随着平均气温升高,农作物成熟得比以前快。对于木本植物而言,果实脱落后,树叶需等待秋冬季才会落下,现在秋季气温比20年前高,天气冷得晚,因此生长周期被拉长了。

  郑有飞认为,农作物生育周期缩短,有可能导致50年后一年一熟的作物会变成一年两熟。“这对植物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以往冬季是植物低温期,此时植物会进入“冬眠”,保证来年有足够“体力”结出饱满果实。但现在气温升高,很多植物都开始“失眠”,生育期缩短,植物一年2次开花,需消耗的水分将更多,向空气中释放的热量也会加倍,这会加剧对气候的负面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专家认为,植物可以显示其生长过程中温度、降水量、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也可用于气候预报。如根据春季树木开花期的早迟推测春季气温的高低,根据作物物候期的早迟预测当年生长季内是否会出现低温冷害。

  城市“哪儿最热” 将来可预报

  新街口温暖如春时,中山陵却凉风飕飕。全球变暖,南京究竟哪儿最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申双和教授告诉记者,初步勘察结果是,南京的夜晚城市热岛效应更明显。专家们将绘出南京第一张热岛效应图。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据了解,此前南京研究热岛效应的专家发现,鼓楼是全市最热的地方,浦口、八卦洲则平均气温最低。申双和说,即将绘制的这张热岛效应图,将用最精确的卫星遥感图片资料,图上一个网格代表的面积为20平方米。通俗来说,绘制出来的热岛图不仅可以反映鼓楼、新街口等地的热度,而且可以将热岛区域具体到比足球场还小的一个范围内,这在全国还属首次。

  此外,调查发现,南京夜晚的热岛效应比白天更明显,城区夜晚普遍要比郊区气温高出3℃左右,这也就是市民感觉夏天夜晚越来越热的主要原因。而探测热岛是为今后预报热岛做准备。今后

天气预报中可增加一个“热岛强度”指标,夏季可根据当天气温情况,对市区各个高温区做进一步具体预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