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研究所,彩茧又添新绚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0:24 扬子晚报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这首优美的南朝民歌描写的正是江南蚕农劳动的场景。事隔1500年,如今的江苏仍然是全国的养蚕大省,不同的是,一批蚕农养上了效益更高的彩色蚕茧。

  仅2006年秋天一季,新沂市马陵山镇马树杰就卖掉了5000多斤的黄色蚕茧,收入9万多元。马树杰养的天然彩色茧,是一项商务部重点推广的项目。

  基因重组

  让柬埔寨野蚕变家蚕

  在大自然中,野生的蚕吐出的丝是五颜六色的,以黄、绿、橙、红四种颜色为主。但这些蚕产量不高,而且丝的颜色不均匀。如何实现野蚕家养化,取得高质量的天然彩色丝,一直是蚕丝业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徐世清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致力于彩色茧的研究。徐世清告诉记者:“2000年,我们与日本和柬埔寨合作,在柬埔寨先后收集到了100多个彩茧原始品系,从中发现了一个颜色非常均匀的品种。通过基因重组,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培育出了黄色茧的家蚕品种。”该品种已被柬埔寨农业部和工业部应用。此后,苏州大学的培育品种又增加了肉色、绿色和红色,取得了家蚕天然彩茧研究和开发的突破性进展。

  蚕农投入不变,

  收入提高三四成

  2003年秋天,上海华源集团牵手苏州大学建立了新沂彩色茧生产基地,开始仅有10户农民尝试养殖,量很小。原本抱着试试看态度的养殖户发现,虽然这是一项高科技成果,但彩茧比白茧更好养,投入也没有增加,甚至不需要技术人员专门的指导。仅几个月后,很多养蚕户就找来,希望能养彩茧。2006年,他们收获了7吨多彩茧。如今,新沂4个镇有200多户农民养彩茧,约有2000张茧,每张为2.5万头。新沂马陵山镇一位副镇长说,蚕农们愿意养彩茧,因为它比养白茧收入高30%左右。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海安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2003年开始和苏大合作。公司具体负责该事务的副总孙道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6年秋季彩茧的收购价为每公斤25元至26元,与此同时,白茧的收购价仅为18元左右,顶峰时也不过20元。总体算来,好的时候,农户可增收40%。2005年11月,在商业部杭州新产品成果评选会上,该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同制作的两种天然彩丝成衣夺得两项“丝绸新产品成果金奖”。2006年4月份,该公司用彩丝制作的产品又获得中国丝绸协会评选的“丝绸创新产品金奖”。2006年下半年,他们开发出的彩色蚕丝被出口到日本,每条卖到400美元。

  两项专利为彩茧保驾护航

  彩色茧孕育成功,如何防止市场假冒保证养殖户的利益,是研究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经过攻关,苏州大学2004年成功开发出简单易行的方法与试剂盒,用来快速区分人造彩丝和天然彩丝。

  2006年底,“彩色茧”产品标准和“彩色茧生产技术规范”获得江苏省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彩色茧生产在江苏率先有了护身符。据苏大介绍,先后有日本、泰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一些厂商前来洽谈,希望能够购进彩丝。

  就在记者采访结束时,苏州大学收到一封来自射阳县的信,一位当地官员以县政府的名义提出希望能与苏大合作,共同开发拓展彩茧业。本报记者 刘艳元

  本报通讯员 孙宁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