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生贤:我不怕丢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4:43 《小康》杂志

  对 话

  周生贤:我不怕丢官

  2005年12月1日,周生贤临危受命成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他如何盘点自己一年多的为政得失?如今他又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采写/《小康》记者 张志

  20061月8日下午,周生贤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小康》杂志的独家专访。

  《小康》:您希望环保总局在民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

  周生贤:环保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真正列入议事日程,所以流传着这样一个话,“环保嘛,就是宣传起家,收费养家”;国内说我们是“三涩部门”,就是地位苦涩,关系青涩,囊中羞涩。

  而我在调查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环保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调查的结论是,一部环境保护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史,所以环境问题必须跟经济结合考虑,环境问题才能列入应有的议事日程。

  我当时就认为,搞好环境保护的“牛鼻子”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跟环境保护的关系,后来我就围绕这个问题做调查研究,给中央建言献策。在这个调查研究基础上,中央开了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 “制定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环保资金从2006年开始,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相对有大幅度的增加。虽然时间非常短,但在很大程度上环保进入了一个、扮演了一个从综合部门进入宏观决策部门的角色,改变了前面那种尴尬的局面。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们正逐步改变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环保工作形象。

  《小康》:这一年多来您觉得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周生贤:最遗憾的是我们的约束性指标“没降反升”。

  中央把GDP作为预期性的指标,而把能源和环保这两个指标——单位GDP节能20%,污染总量控制减少10%,作为约束性指标。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应急中心共处置环境事件159起,是2005年的两倍。但这一年执行的结果,约束性指标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升了。这是不是我们的工作部署有问题呢?你看中央花这么大的力气,我们也是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迎来的就是“不降反升”,所以这既是我遗憾的一件事情,也是压力最大的一件事情。

  《小康》:您是从基层老师、公社书记做起的,您觉得基层的经验给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周生贤:一方面,我在省里干了30年,在北京干了10年,过去30年我是向上看了30年,从下面向上看,调到北京以后我是从上面向下看,有好多问题才清楚。回过头来这样一看,过去有些事可以不那样干,也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另一方面,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制定方针政策毛病也比较多,为什么执行的时候有些东西落实不下去,因为执行政策的过程当中,结合实际方面还有差距,所以现在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哎,我们现在都是抓落实不够,一个是抓落实不够,难道都抓落实不够吗?所以在政策制定过程的当中出现了问题,这样“一上一下”才看清楚了。

  《小康》:您怎么看讲真话跟官位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你怎么处理?

  周生贤:如果你把当官作为一个工作和为人民做事的一种条件,而不是一种可以追求的东西,你就会当的很轻松。你比如讲“不降反升”,我并不怕我丢官,我甘心在丢的时候,丢的活该,丢了我也高兴,但更重要的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不是说指标“光降不升”,和2005年相比,2006年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增幅分别下降了11.3%和4.4%,应该说成绩不小,可我更多地是考虑中国的环境状况必须要改善和提高。

  《小康》:2006年4月,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您如何看这三个转变?

  周生贤:三个转变是历史性的、战略性的、方向性的。总理讲话时全国近12万人听了报告,用电视电话的形式传下去,全世界为此发了两万多条新闻,评总理这三个转变的思想。

  所以这个思想提出来以后,应该说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所以我们就根据三个转变的思想,制定或调整了现有的不符合三个转变思想的一些法律法规,补充了一些规章。尽管现在做得远远不够,按我们的设计是三到五年清理完毕,现在应该说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中国人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现在对此还是非常有信心。

  《小康》:据我们所知,环保总局曾利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您怎么看待当前有些部门的机关作风问题?

  周生贤:机关整顿的目标是有限的。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先进性教育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群众意见很大;第二个就是部分干部对“三个转变”不适应的问题。当时机关整顿的时候,先进性教育给大家承诺的东西有些没有兑现,比如说住房问题,几百户人没有房住。有一套房子,争得头破血流,这种问题特别突出,等等,都需要通过整顿来改善和加强。现在回过头来看,整顿达到了预期目的,基层的同志普遍反映总局的作风有了明显改进。机关的同志工作劲头也更足了,心气更顺了。

  《小康》:您当林业局长时在中国林科院上了两年的研究生班,到了环保总局有什么打算?

  周生贤:在林业局当局长时,开始的时候我几乎连什么是林分都搞不清楚,心里很着急。这样怎么能胜任工作,怎么与专家学者在同一平台交流?于是我痛下决心,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中国林科院研究生班上课,一直坚持了两年。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到环保局工作,这也是我最不熟悉的一个行业。所以现在我又在中国环科院进行学习,我加入他们的研究生班。我是去年的元月7号进去的,到现在已整整一年。记得那天是2007年元月8号,正是一个学期结束放假的日子,校长说,局长,从下一周开始放寒假,你可以不来了,开学的时候再来。我说好,他们说局长,我说这个不是局长,全都是你的学生,都应按学校的制度办。

  《小康》:《中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一书出来在国内国际均产生巨大影响。很难想象这本书是利用节假日写出来的。您如何看自己的这部专著?

  周生贤:这个书没有一个人给我帮忙,我不会打字,我都是写出来的,让他们去打。所以这个书要有艺术的语言概括,就是把真诚献给人民,发自内心的,对中国林业的热爱。

  《小康》:但现在很多官员因为没有时间去学习,也没有时间写书。

  周生贤:一天挤出来半个小时读书,你一年就可以读好多书,我就不信谁连半个小时都挤不出来。

  《小康》:那您怎么看待学习呢?

  周生贤:首先有一个认识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你学习干嘛呀?我的目的很明确,我学习是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是为了图虚名,搞学历。我是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影响决策才学。比如污水治理这个东西不清楚,你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这就是我学习的目的。记得当初在中国林科院研究生班毕业的时候,中国林科院要授予我博士学位,我坚决不接受。学习要能坚持下去,学习要有三股劲:第一,读懂弄通靠钻劲,这也是我的经验;第二,长期坚持靠韧劲,我认为地方官就应该讲地方话,所以我在宁夏就讲宁夏话,到了北京也讲北京普通话。我开始来北京的时候,念一个文件要出一身汗,现在可以了;第三就是获得时间靠挤劲,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它总是有的。

  周生贤推荐的3本必读环保书

  《寂静的春天》——告诫人们不要自掘幸福的坟墓;

  《增长的极限》——预言世界如不重视环保问题将面临的灾难性崩溃;

  《只有一个地球》——没有环保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最近我们把此书版权买回来了,我写了一个序,重新出版了。我想以后有机会把这几本书推荐给所有的省委书记、省长。

  “从沉痛的代价到宝贵的觉醒,我认为人类痛定思痛的觉悟都集中反映在3本书里,这也是环保工作者的必读之书。”这位环保工作的领头人说。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