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邮政储蓄银行于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16:59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荆国栋)历经数年“纸上谈兵”和半年多的紧张筹备,邮政储蓄银行终于“破冰”浮出水面。今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并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分支机构,在东、中、西部进行试点,适时向全国推广。而就在邮政储蓄银行挂牌的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储蓄也终止了恢复储蓄业务20多年来只存不贷的历史,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在全区4盟市于今年3月1日开始试点运行。

  ★邮储银行挂牌成立

  早在去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时,业内外人士都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挂牌时间及其管理方式和业务范围进行了种种预测,有关人士分析,可能最早在今年6月挂牌。

  而就在人们预测之时,银监会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也提出了要求,组建将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其董事会除独立董事以外,三分之二的董事来自邮政体系。不仅如此,邮政储蓄银行与基层邮政企业的经营关系和利益格局基本维持不变。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依托已有的3.7万处邮政网络经营,联体办公。

  然而,就在人们期盼之时,邮政储蓄银行却横空出世挂牌成立,董事长是中邮集团董事长刘安东,行长为陶礼明。在完成挂牌登记之后,邮储银行还将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分支行的组建,并先行在东、中、西部进行试点,条件成熟时在全国推广。

  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邮储银行在成立后可以全面办理商业银行业务,但是,根据银监会的部署,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

  其实,自2006年3月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获批以来,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就进一步拓宽。截至2006年底,邮储已累计向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超过3200亿元。

  ★内蒙古四盟市推行首批试点

  就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前的不久,内蒙古邮政储蓄也终止了20多年来只存不贷的历史,从3月1日开始,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储汇局陆续在呼市、鄂尔多斯、呼伦贝尔、赤峰市4个盟市16个市县区19个邮政储蓄网点首批开办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并计划在5月底前在全区各盟市全面推行。

  存单小额质押贷款是以未到期的定期存单为担保,贷款额度为1000元——10万元,主要是面向个人贷款。据介绍,存单小额质押贷款期限分半年期和一年期两种。半年期的基准贷款利率为5.58%,一年期的利率为6.12%。需要贷款的用户只需用本人或者他人的存单做质押,最快1个工作日便可以完成全部手续,拿到贷款。在开办初期确定贷款限额为:单一客户本人质押贷款最高限额为10万元;单一客户他人质押贷款最高限额为10万元;单一借款人的本人质押贷款和他人质押贷款最高限额为20万元。

  ★储蓄变银行终破“瓶颈”

  邮政体制改革后,邮政储蓄究竟是应该从邮政集团分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商业银行,还是应该留在邮政集团内?这一问题是影响邮政储蓄改革的一个难题。

  其实,1986年我国恢复邮政储蓄业务后,1997年,央行就曾提出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的想法,并先后提出改革方案,可一直未果。直到2005年,由国家银监会牵头起草的方案才获得国务院批准。

  这个过程之所以曲折,是因为在于利益平衡的困难。长期以来,关于邮政储蓄改革的方案,不仅邮政局与央行之间意见经常不一致,学术界也是争论不休。

  “自恢复邮政储蓄业务后,一直是邮政吸收存款,然后又转存到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给其支付利率。这样邮政可以从中获得一部分相当可观的利率差,而人民银行得到这部分资金后,通过融资等宏观调控,以弥补国家资金的短缺”,内蒙古一位金融界的人士分析说。

  邮政储蓄银行很快就要挂牌了,但是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为何好几年前就开始酝酿的邮政储蓄改革直到今天才成为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资金的充足,邮政储蓄混合型业务已不能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要求。由于人民银行近年来的数次降息,使得邮政坐收利率差额剧减,而且人民银行还要在近年内逐渐退出吸收邮政的存款,所以就迫使邮政储蓄要市场化,其资金市场要开放,”该人士分析说。

  ★邮改漫漫之路

  198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回笼民间资金,便与原国家邮电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意欲凭借遍布全国的邮政网络筹措资金。

  作为对邮政部门的回报,人民银行也将因此付给中国邮政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利息。当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通过,邮政储蓄从此成了邮电系统既定的业务之一,邮政储蓄最初被人民银行界定为只存不贷。

  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但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

准备金利率,仅仅2002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

  1992年和1998年,人民银行提出的两次邮政储蓄改革尝试皆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没有结果。

  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首次提出通过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来解除邮储转存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支付压力。直到1999年,国务院才会同人民银行对此作出明确批复。

  2003年8月1日,人民银行提出,邮政储蓄的转存应该实行新老划断,准予此后新增的存款可以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作,但放贷获利仍为禁区;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在人民银行;央行的邮储“包养”政策至此终结,邮政储蓄当年因此一项就减少了45%左右的收益。没有了旱涝保收的转存利息,邮政储蓄开始被迫为自己吸收的存款资金苦寻出路。 截至2005年底,已有将近4000亿的资金游离在人民银行的监管之外。

  2006年1月,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方案,今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浮出了水面,正式挂牌成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