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14:33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

  中国新闻周刊:为了阜新这个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听说当时有多位中央领导去视察过?。

  薄熙来:阜新煤矿对中国工业很有贡献,是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156项”中的一项,当时人民币票面上采煤工人的画面就是在阜新拍摄的。但几十年过去了,阜新矿井的煤挖完了,大露天矿也见底了。2000年末,阜新市城区人口总共70多万,下岗失业的就有15万人,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城市居民近20万人。职工宿舍条件很差,四层的简易楼上下都没有暖气,冬天零下二十多度,要在一楼生好煤球炉再搬到三层、四层,楼道里烟雾腾腾,一片阴冷。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去阜新视察,挨家挨户地看望了下岗矿工。随后,国务院就组织了工作组,确定了方案,而且拨出了十几亿元的专款,组织了再就业,使下岗矿工得到了妥善安置。2003年的大年三十,温家宝同志亲率国务院有关部门到阜新视察,并且换上矿服下到700多米深的矿井慰问矿工。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在治理抚顺、本溪采煤沉陷区矿工住房方面,中央财政的补助比例曾一再提高。

  薄熙来:记得朱镕基总理和吴邦国副总理都亲自去抚顺和本溪视察,他们仔细察看了已经下陷的厂房和职工住房,并现场研究,下决心改造采煤沉陷区,明确中央财政一定要拿钱。经过一段准备,在2003年1月,当时的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来到抚顺和本溪,那是很冷的一天,有零下25度,他看了很多矿工家庭,走出来的时候,眼里噙着泪水,随后决定将中央财政的补助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时隔半月,温总理又在严寒中来到抚顺和本溪,走访困难职工家庭,并决定将中央财政对抚顺、本溪、南票、北票几个沉陷区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0%。我们也当即表示:中央拿了一半,剩下的,我们省、市两级,砸锅卖铁也要凑齐。经测算,采煤沉陷区的总面积330多平方公里,涉及到12万户34万受灾群众的搬迁,需要新盖12万套房子,总投资超过40亿元。为了完成这一工程,中央财政补助了20多亿,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老基地、老职工的一片深情。

  中国新闻周刊:看来,这几件事都很复杂,又都是治本之策,但也非干不可。

  薄熙来:这些事的确很难,但“在劫难逃”,躲不过去。那几年,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四大机关全力以赴,终于用3年的时间做了这3件大事,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从2000年到2003年,辽宁的GDP由4600多亿元增长到6000多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近15%,三年间,全省还种了20多亿棵树,高校也新增了300多万平米的校舍。沈阳、鞍山变化最大,不论是城市面貌、民营企业还是利用外资,都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在此之前,辽宁已极度困难,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辽宁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作为当时的省长,我至今感念不忘!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百姓

  中国新闻周刊: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当时省里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薄熙来:我还记得2001年春节前,漫天大雪,沈阳、大连和鞍山分别组织了100多台大货车,满载着扶贫货物,拉到朝阳、阜新和铁岭这些最困难的城市。沈阳的张行湘书记和陈政高市长,大连的孙春兰书记和李永金市长都亲自带队。在零下二十六七度的严寒中,阜新、朝阳的市民都自发地走上街头,迎接亲人送来的扶贫物资。有老人说,“过去只在林彪打锦州的时候才看到过这么长的车队!”3年间,全省共筹集了款、物40多亿元,帮扶了特困群众900多万人次。省、市政府还筹集专款,为特困老劳模、老军人、老烈属盖了37000套住房;资助了50多万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省政府还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偿还了各类个人债务160多亿元。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全省上下的扶贫帮困真让人感动!

  薄熙来: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百姓和广大职工。他们做奉献,顾大局,能忍耐,肯吃苦,才使辽宁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阜新有个老同志,家里很困难,自家的5个孩子都下岗了,但当他听到全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时,立即捐了200元!这种人很多。作为当时的省长,我从内心感谢他们,也被他们所感动。当2003年全国SARS肆虐之时,因为辽宁人口密集、高校众多,又临近北京,所以压力很大。吴仪副总理高度关注,派出专家组指导辽宁。当时全省总动员,真是,退休工人都走上街头进行卫生巡查,很快就控制了疫情。有人说,当时群众动员的程度,都赶上抗战时期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