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图书馆欲推中国家谱总目 市民可查自己家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2:20 新闻晨报
知道曾祖父的名讳,知道家族从何处迁来上海这座移民城市,据此就可查出自家一脉相传的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生活、迁徙历史。 晨报记者昨日从上海图书馆获悉,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市民乃至全球华人有望一点鼠标就能实现问祖寻根的梦想。今年年底,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千万字巨著《中国家谱总目》将定稿,该书电子版将适时上线提供检索服务,上海市民可以在网上输入宗族堂号、始祖及始迁祖、名人和聚居地等信息,查寻自家的千年历史。 荣毅仁在上图找到家史 6年前,上海图书馆产生了一个设想:把全球华人家谱收录到一本书中。这个设想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中国家谱总目》立项后,2001年,文化部正式行文,要求全国相关单位全力配合上海图书馆的编纂工作。6年来,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新加坡、荷兰、中国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图书馆和中文资料收藏单位,全国民间家谱收藏者为编纂工作添砖加瓦,如今一部千万字传世巨著距定稿仅一步之遥。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说:“我们提出《中国家谱总目》的设想,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来到上图要求借阅家谱寻根。” 拥有众多馆藏家谱的上图一直是海内外知名的寻根圣地,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此查寻家族历史。王鹤鸣回忆,1997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到上海图书馆视察,我们当时为他准备了三本《荣氏家谱》,分别是清代同治年间编修本、宣统年间编修本和民国年间编修本。“我至今还记得,当荣老看到‘第31世毅仁’的名字时,兴奋不已!”王鹤鸣说:“当我表示要把世系表复印一份给他,荣老高兴地连说三声‘好’!” 全球华人可上网寻“根”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告诉记者,自1996年12月20日开通“中国家谱阅览室”以来,虽然满足了部分读者寻根问祖的愿望,但馆藏一万八千种家谱仍然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达成心愿。《中国家谱总目》开始编纂后,全球收藏中华族谱的图书馆、宗亲会和私人藏家都按照我馆提出的要求提供了目录。家谱的题名、哪一年编印、谁人主修、始迁祖是何人———信息规格是全球统一的。在收录到的近八万种家谱中,排除重复的谱牒之后,到目前为止我们获得了近五万种家谱信息。有的私人藏家提供的信息不规范,省级图书馆又重新按照要求进行询问修订。 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负责人顾燕告诉记者:“等《中国家谱总目》出版后,电子版将适时上线,并不断加入新搜集的信息,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中国家谱电子索引,全球华人均可足不出户获得家族史线索。” [专家观点]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 家族观念增强衍生修谱热 曾主编《中国移民史》的葛剑雄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他一直关注着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工作。葛剑雄认为:“《中国家谱总目》的数字化能够克服家谱纸质载体不易保存这样一个致命的缺憾,使家谱数据不会遗失,为谱牒学、社会学、人口学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并且为海内外同胞的寻根谒祖提供了便利。” 葛剑雄表示,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比较剧烈,有的人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更有甚者,从小便离开了家乡,在海外定居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中国家谱总目》的数字化让这些游子寻根不再需要远渡重洋。 针对近几年浙江、福建、台湾等地民间修谱的热潮,葛剑雄说,这说明社会安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后,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更加迫切,家族观念也随之增强,“从主流来看,修谱有利于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向心力,有利于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但他同时表示,有少数人利用修谱敛财,还有的人捏造家族历史,攀附显贵。“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修谱的初衷。”■晨报首席记者郭翔鹤 □晨报实习生赵颖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