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秘书回忆:毛岸青讲的是长沙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5:21 长沙晚报

  “虽然早知道老郭病危住院,可是当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我他逝世的噩耗时,我依然不敢相信,也不肯相信。”谈起刚刚逝世的毛岸青,曾经为毛岸青当过3年秘书的章庭杰唏嘘不已——“老郭”是章庭杰对毛岸青的称呼,“邵华他们在家里都这么叫他,身边熟悉的人也这么叫,因为毛岸青在苏联时曾经用过‘郭良’这个化名。”

  偶然机会走入西山

  章庭杰生于1949年10月,为中国作协会员,现供职于长沙县人民政府。自幼爱好文学写作的章庭杰在当了8年民办教师后,于1979年进入县文化馆工作,那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到毛岸青、邵华夫妇身边工作,并和毛岸青一家结下深厚的友谊。

  章庭杰回忆,那段日子,毛岸青、邵华夫妇家面临着几个重大活动:1990年,杨开慧烈士牺牲60周年;1991年,杨开慧诞辰90周年;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为协助筹备这些活动,长沙县政府和文艺界朋友推荐章庭杰到毛岸青家当秘书。多才多艺又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章庭杰很得邵华的赏识,很快就融入了毛家的生活中。

  “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并非秦砖汉瓦,却是朴实无华。毛家小院,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扃……”在章庭杰的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毛岸青的居所。“没有去之前,总觉得那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当章庭杰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西山毛岸青的住所时,此前的顾虑很快就打消了,他说,“毛岸青一家在那里已经住了几十年,从外观看上去,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院。走进房间,里面的摆设也很简单、朴实。”

  1990年至1993年,章庭杰和毛岸青、邵华一起共同生活,并成为了知交好友。

  毛岸青湘音无改

  “毛岸青的湘音浓重,不过不像毛主席那样是浓重的湘潭音,毛岸青讲的是长沙话。”回忆起毛岸青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章庭杰开始给记者模仿起毛岸青的说话方式和语气。章庭杰说,毛岸青沉默寡言,话非常少;但回到湖南,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清水塘,回到母亲的娘家板仓时,话明显就多起来。

  章庭杰告诉记者,毛岸青一家生活俭朴,早餐一般是稀饭、

咸菜——在毛家的厨房中,摆着一溜的坛子,里面腌的是坛子菜。在日常生活中,毛岸青一家也偏爱湘菜,只是考虑到健康问题,
厨师
在做菜时不会把味道做得那么重。“和毛主席一样,毛岸青最爱吃湖南的臭豆腐,每次回到湖南来,都会点名要吃臭豆腐,临走时还要捎一些回北京。”章庭杰告诉记者,离开毛岸青家后,自己每次去北京时,都会给毛岸青一家带些湖南特产。

  《毛泽东选集》是精神食粮

  “毛岸青身体一直不太好,晚年主要是在修养,邵华还自创了一套健身操,经常和毛岸青一起锻炼。”章庭杰说,毛岸青的日常生活很简单,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外,基本上就是看看电视、下下棋、读读书。毛岸青读的是俄文版的《毛泽东选集》,几乎每日必读,一套俄文版的《毛泽东选集》已经读得纸页发黄、封皮磨破。

  毛岸青很少主动说话,也很少谈起自己过去的故事。在母亲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后,毛岸青兄弟被转移到上海。在上海,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曾在烧饼铺当学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逃出店铺后,两人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帮助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毛岸青说过,《三毛流浪记》是他最不敢看的一本书,因为里面的许多情节就是当时他在上海的生活写照。”章庭杰告诉记者,毛岸青晚年衣食无忧,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四幅挽联悼岸青

  “岸上松高/革命多艰岂顾身/母饮弹/子流浪/赖他手足相亲/才经过风雨/死别生离/惨绝人寰伤地狱;青中柏老/毕生无故何来病/弟夭折/兄献身/凭我夫妻互爱/方课子弄孙/党恩民惠/优逾家父乐天伦”

  ……

  惊闻毛岸青逝世的噩耗后,章庭杰写了四幅挽联表示对毛岸青的哀悼,这是其中的一幅。

  “一个星期前,我给他们家打电话时,才知道毛岸青已经病危入院,可是没想到他会去得这么快。”章庭杰说自己在春节前曾到北京去看过毛岸青,当时毛岸青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我已经给邵华大姐和毛新宇打了电话,让他们节哀。这两天我就动身去北京,去参加他的追悼会。”章庭杰说。记者 千灵坡 实习生 童瑶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