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直击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7:40 扬子晚报

  

记者现场直击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

  

记者现场直击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

  

记者现场直击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

  

记者现场直击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

  

记者现场直击曾荫权高票连任香港特首

  昨天中午,12点钟的光景,香港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结果公布前的一刻,1号候选人梁家杰和2号候选人曾荫权并排站在点票区的中央,面对一个小时前刚刚不记名投完选票的数百名选举委员以及在场的数百名传媒记者和香港市民,等待最后的结果。

  稍后,选举主任冯骅法官宣读点票结果:在总共772张有效选票中,梁家杰得到123票,曾荫权得到649票。冯骅宣布,根据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条例》有关规定,曾荫权当选。本网特派记者经香港特区政府选举事务处核准,在选举现场全程直击了新特首的产生。

  ■现场直击

  曾荫权“三高”连任

  3月25日,特首选举日。还有三个多月就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纪念日了,连日来非阴即雨的天气,在昨天猛地放晴,700多名香港选举委员就这样沐浴着上午的阳光,迈进位于香港机场近旁的亚洲国际博览馆选举现场。而曾荫权和夫人曾鲍笑薇约在10时左右抵达会场。

  天公的确很给曾荫权面子,就拿23日晚上曾荫权竞选总部在湾仔修顿球场举行的那场造势晚会来说,因为是露天场地最怕下雨,阴沉的天空在一个多小时的晚会时间里始终无雨,而晚会刚一结束就滴起雨来。

  按照香港选举法例,行政长官由一个800人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而想成为候选人,必须首先得到至少100名选委的提名。在此前的选委提名中,曾荫权获得了641名选委的提名,梁只有132名选委提名,因此,最后的选举结果谁胜谁负,对香港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悬念。人们感兴趣的是,高提名的曾荫权,最后究竟会是多少的高得票。

  昨天上午的投票从9时一直延续到11时,大部分选委并没有早早一齐到来,反正只要在这两个小时内投票都是允许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宪梓先生是内地人熟悉的香港知名人士,他也是此次的选委之一,并较早就来到了选举现场。虽然步履略有蹒跚,但他一进门就被记者拦住采访时精神却显得格外好,此前他早早就公开表示支持曾荫权连任成功。选委中,内地人熟悉的还有李嘉诚父子三人,以及谭咏麟、吴思远、汪明荃等。

  11时许,点票开始。工作人员将两个票箱内所有选票倒出清空并向现场公众展示,随即六名点票员分成三组开始点票,每一组前分别摆着两个标着1号和2号(分别代表梁家杰和曾荫权)的票盒,点票员将手中的选票确认后分别放进两个票盒。现场人们可以看到,点票员手中的票频频被放入2号票盒,而1号票盒往往要稍长一些时间才有票放入。

  最后的结果出来后,人们发现,早先641人提名的曾荫权最后拿到了649票,比原来还多了8票,而132人提名的梁家杰最后却跑掉了9票。

  高民意、高提名下的曾荫权,最后以高选票实现“三高”成功连任,赢得可说十分漂亮。

  ■竞选过程

  “煲呔曾”对阵“袋巾梁”

  熟悉曾荫权的人都知道平时爱系领结的他,有个雅号叫“煲呔曾”。62岁的曾出席正式活动都是系领结而非领带。当然,记者23日晚在其竞选造势晚会上见到他时,他一身便服未系领结,因为向来给人以较严肃形象的他,在这次选举中频频以亲民、随和的形象示人,可以说是一个变化。

  曾荫权昨天在胜选后发表感言时对梁家杰的参选也表示了感谢。因为正是梁的参选,使得这场竞选变得有竞争性。大律师出身的梁平素爱在西装上衣口袋中装饰一条手帕,对应“煲呔曾”,香港传媒也送了梁家杰一个“袋巾梁”的雅号。

  “煲呔曾”对阵“袋巾梁”,就这样成了香港市民近两个月来的关注焦点。因为香港回归以后先后进行过二届特首选举和补选,当时董建华和曾荫权都是作为唯一有效提名人选自动当选。这次不同,2月14日,梁家杰在获得有效提名后,被香港选举主任冯骅率先裁定为候选人,两天后,曾荫权的有效提名也获裁定。

  香港传媒同行向记者转述了3月1日和15日“煲呔曾”和“袋巾梁”作为竞争对手进行的两场电视辩论的盛况,据称两场辩论的收视观众都在230万人以上,这对总共只有近700万人口的香港来说,这样的收视成绩可以说赶上了最热门的电视剧集。香港“收视之王”是由韩剧《大长今》创下,当时收视观众平均就达到235万之巨。

  除了上电视辩论,网络也是不可或缺的竞选手段。曾荫权和梁家杰都开通了个人竞选网站,每天更新自己的选举网络日志,以此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的支持。

  记者此次抵港采访的当天即赴设在湾仔东亚银行港湾中心28楼的曾荫权竞选总部,工作人员冼先生热情地向记者提供了曾荫权的政纲材料,曾以建设经济、就业、生活、未来及民主五方面的“好环境”作为目标,十分务实。在当晚的造势晚会上,“支持曾荫权,建设好环境”就成为民众响亮喊出的主题口号。

  ■当选意义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在这个背景下采访新特首选举,记者特别注意到曾荫权此前在谈到回归十年纪念时曾强调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意即在1997年以前,一国两制还只是“一个伟大构想”,而这十年则是从构想进入到实践。

  1967年加入港英政府的曾荫权,今年也正值他从政40周年。昨天中午他在当选后会见全体记者时表示,这次行政长官选举体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是在基本法框架下,逐步推动香港民主政制发展的重要一步。

  曾荫权特别提到,当选那一刻,他又想起了温家宝总理2005年委任他为行政长官时的嘱咐,为此“心情激动,百感交集”,他说,这让他更感到了国家的期望、香港市民的期望、同事及家人的期望,深深感到任重道远。

  曾荫权在记者会上承诺,他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带领香港成为亚太区内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以新思维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并会务实落实香港政制发展目标。他最后表示,希望5年后香港市民会更加自豪、更加肯定“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香港大学民意调查显示,曾荫权宣布参选以来,公众支持率不断攀升,从2月26日开始滚动调查时的72%,稳步上升到3月23日的81%,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他成功竞选连任。

  胜选后的曾荫权一度也走到点票区旁靠近传媒采访的位置,本报记者恰好在前排只与曾荫权相隔不到一米,正欲发问之际,在场大批香港传媒未料到曾会突然走近向传媒致意,便一起疯狂向前涌去力图靠近曾荫权近身采访,以致站在第一排的记者差点被挤倒在曾身上。

  根据香港基本法,曾荫权胜选后还须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后宣誓就任。

  特派记者 冯海青(香港报道)

  本版摄影 冯海青

  中联办等电贺

  曾荫权高票当选

  新华社电 曾荫权当选的消息正式公布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均向曾荫权发电致贺。

  中联办的贺电对曾荫权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中高票当选致以热烈祝贺。

  中联办的贺电说,曾荫权自2005年担任行政长官以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领导特区政府积极贯彻“强政励治,缔造和谐,福为民开”的施政理念,得到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他的再次当选,充分表明社会各界对他服务香港、服务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同。

  中联办在贺电中还表示,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对香港的热诚、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市民的高度信任,曾荫权一定能够带领广大市民携手并进,共创香港美好的未来,谱写“一国两制”的新篇章。

  香港各界人士认为

  曾荫权当选众望所归

  新华社电 曾荫权25日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中,以超过80%的高得票率,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选举结果公布后,香港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曾荫权高票当选是众望所归,反映了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说,曾荫权有较强的管治能力。近两年来,他依法施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相信在曾荫权的带领下,未来5年香港会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改善的好势头。

  “民建联”主席马力说,这个选举结果反映了香港的主流民意,反映了香港市民求发展、求稳定、求和谐的愿望。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认为,曾荫权踏实、勤奋、进取、实干,有理念、有工作经验。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形容此次选举是理性的。曾荫权不但赢得了行政长官选举,更赢得了市民的支持。他相信,曾荫权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

  历届特首选举

  1996年第一届特首选举

  方法:由特区筹委会进行资格审查,选出8名参选人,包括吴光正、董建华、杨铁梁、李福善四大热门人选;1996年11月15日,400人推选委员会进行投票,最后董、杨、吴均获超过50个提名,成为候选人

  结果:1996年12月11日投票日,董建华以320票当选,杨铁梁及吴光正分别取得42票和36票

  2002年第二届特首选举

  方法:由800人选委会提名及投票选出

  结果:董建华一人独取714个提名,自动当选

  2005年第二届特首补选

  结果:2005年6月16日提名期结束,曾荫权取得674个提名及36份支持同意书,自动当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