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育部称政府需帮助高校化解财务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16:52 中国网
3月26日15时,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回答了记者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正如王主任所说,高等教育是媒体非常关心的问题。韩司长,上次吉林大学报出在全校的师生范围内关于解决学校的财务问题,引起了很多的关注。不管高校合并还是扩招,都是在教育体制改革框架范围内,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韩司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第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现在有很多争论。比如说江苏、浙江,他们在财力上相对来说比较充裕一些,他们在政府的财政范围内可以拨一部分款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些地方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我想知道教育部按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思路? [韩进]: 解决教育问题,没有财政是不行,今天确实应该把财务司的人士请来。我试着回答一下,我也不认可这是民办教育发展里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部分高度学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规模迅速扩大,再加上世纪末和世纪初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场管理体制改革,为了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我们组建了一批高等教育大学,您刚才提到的吉林大学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阶段,大家都知道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是迅速增长的。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跨过了15%,这在国际上被认为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的一个标准目标。过去我们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也纳入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我们高等教育在设计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客观上说,按照中央国务院《决定》的精神,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去年五月份,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讨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做了结论。当时中央的这个决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但客观上存在这么一件事儿,就是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资源不成比例,那时候政府并没有1:1的用资源保障高等教育发展,因此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已经进来了,我总要有地方住,有地方上课,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成比例的,教师也要办公、备课,进行科研活动。所以客观上讲,高等教育在这种形势之下,各位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学基本上是在城市的中心区或比较好的位置,在这个时候,学生数量扩大,办学条件不具备,盖房子得有地,又没有地,扩张成本太高,一部分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一些政策。为学校规划一部分土地,扩大办学资源,学校相应扩大了自己的硬件条件。因为资金的不足,有一部分学校利用银行贷款解决了这件事儿。当然,要说利用银行贷款,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从积极意义上说是我花明天的钱做明天的事儿。客观上它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能够在那个时间达到这种目的,又保持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不至于下降,它是做了贡献的。但客观上它使得一部分学校现在的债务负担比较重。在这件事情上,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高等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追求一种不必要的高水平,也有这种情况。但从主体上说是满足学校的办学需要的。 我觉得应该这么考虑这个问题。当然,个别学校有一些问题在这里不容回避,但对于总体评价,要对个别学校产生的问题合理区分开。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控制,教育部实际上已经采取措施了。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和财政部一起,不记得是2001年还是2002年,对教育部的直属学校已经控制了贷款比例。学校贷款要审批,我们对每个学校建立了一个资金模型,它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可以动用的财力状况,因为学校和学校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些状况我们判定它可贷款的上限额度。我们设置了预警指标,在一定指标之下,他可以自行决定。但超过这个特指标之后就需要审批,在超过另外一个限度之后,就不让他做了,但是有些东西是历史形成的。一旦起步,就很难收场。应该说学校资金的压力和学校建设的周期不同步,并不是学校建设的高峰期的时候就是学校资金的高峰期,它有一个滞后。尤其是我们采取相当一部分资金,由贷款解决,这几年陆续显现出来,我觉得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靠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贷款使用效率,把化解学校的资金风险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来考虑。另外也确实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帮助学校来化解或者是承担一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刚才记者提到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工作了,江苏、浙江分别采取了一些办法,我觉得这些办法确实是非常积极,当然不是全部,他们在帮助学校。一方面要放在学校重要的位置上考虑,一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力度。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可能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还是比较可行的。 谢谢!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