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对话崔永元:长征背后的感动和怀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17:31 央视《面对面》
王志对话崔永元:长征背后的感动和怀念
崔永元

王志对话崔永元:长征背后的感动和怀念
崔永元走进《面对面》实话实说《我的长征》背后的感动和怀念

  央视《面对面》3月25日播出节目《崔永元:实话长征》,以下为节目内容。

  他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

  我是第一高手

  他发起了举世瞩目的《我的长征》电视行动

  我在这个队伍中是宣传队,我在这个队伍中是播种机,

  历时250天的艰难行走

  6100公里的坎坷经历

  他们脚上起这么大的泡,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泡。

  70年前的长征往事

  尘封于山野的历史碎片

  我每见到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和目击者,对我心灵都是一次养育,

  崔永元走进《面对面》实话实说《我的长征》背后的感动和怀念

  人物介绍:

  崔永元,1963年出生,1981年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96年主持《实话实说》节目,2006年策划实施《我的长征》电视行动。

  2007年1月5日,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发起的《我的长征》大型电视活动的行程全部结束。队员们用了250天提前4个月走完了原定的长征线路,由于这次活动从头到尾都有电视节目参与报道,整个活动吸引了数亿观众的目光。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崔永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提前结束的长征活动到底是为什么?艰辛的路途又给队员和他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和改变?幕后又有那些珍藏的故事没有被讲述出来。

  记 者:提前四个月为什么?是偷懒了呢?还是计划改变?

  崔永元,就是说明我们能力强,我本来预计最快的结果是十个月,最慢的我预计十三个月,没想到后来我们走得飞快,原来的测量是七千多公里,但是我们走下来是六千多公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是因为,比如我们翻一座山的时候,当地党史办告诉我们红军就是翻过了这座山,那么这山你有两种方式来翻,一种是按照山上的盘山公路翻过去,这是一种,一种是顺着这个山直接翻过去,我们通常的选择的是这样的方式翻过去,因为这样更艰苦一点,但是这样距离就短了

  记 者:回来以后会适应吗

  崔永元: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我早就意识到可能会不适应。现在我的队员都处在失常的状态他们背着包,有的跑到山上去了,有的跑到沟里去了,有的在家里还接着睡睡袋,有的生病了,有的嚎啕大哭。我觉得现在状态都不太好,我真的希望他们尽快地调整过来。

  《我的长征》队员在8个月的时间里走过了9个省份,共行程6100多公里。

  ( 画面 音乐 )

  崔永元 :很多当年红军走的路,现在已经不是路了。我们在江西翻五岭逶迤腾细浪,翻其中一岭的时候用了三个向导,就是每个向导只知道三分之一的路,多年没走过了。我们用了三个向导才翻过这座山。里面全是原始森林,竹叶青蛇,把我们摔得乱七八糟,那一座山摔坏了两台摄像机。我们的行军速度是每小时五点五公里,最快的时候是每小时七点五公里,行军速度就是这样走。每一个小时休息五到十分钟,每天都是这样走。

  记 者:但是如果说八个月算下来六千一百公里,这个速度并不是很快。

  崔永元:对,不是很快。

  记 者:为什么当初没有把标准定得高一点?

  崔永元:当初我想,就我挑的这些人,能有四个人走下来就阿弥陀佛了。我甚至在第一个月,我们在瑞金走的时候我看他们脚上起的大泡,寸步难行。最严重的每个小时连一公里都走不到,就等于是挪了,拿着拐杖,一点一点的挪了。我当时就觉得完了,所以我那个时候接受采访的时候,我放了一个风,我说长征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年走不下来,明年还可以走。明年走不下来,后面还可以走,子子孙孙走下去。我觉得其实给自己找借口,因为知道这个项目有可能要流产了。

  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崔永元经历了各个艰难的时刻,事实上路途中队员受伤这样的遭遇还没有把队伍击垮,最难的是《我的长征刚》面临资金的短缺,因为这次活动是采用制作和播出分离的运作方式,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整个活动的经费要靠组委会自己筹措,而《我的长征》开始之初,并没有人看好这个项目,因为缺钱,工作人员曾有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

  记 者:后来的状况有改变吗?

  崔永元:特别好,后来特别好,我觉得越往后越好,我最感动的是像大益普洱茶,像爱国者,像这样的企业对我们也是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给了巨大的支持,没有他们,就真做不下来。

  隔断

  这是2006年4月《我的长征》选拔队员的情景,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当初选拔他们的热闹场景成为2006年很多人难忘的记忆,报名的人数达到5000多人。

  记 者:当初五千多人来报名是你想到的吗?

  崔永元:没有,我们当时是相机行事,我们在网上发了这么一个征兵令,征兵令就是大家都可以来报名,我觉得能有一百个人报,两百个人报,可能就不错了,这开玩笑呢,这可不是一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这是个一年成名的机会,一年用玩命来成名的机会

  记 者:大家冲什么来呢?冲小崔的魅力?

  崔永元:面试那三天的时候,我特别激动,我没想到有这么多有理想的人,他们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年龄最大的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报名。

  记 者:到底有多少人是冲着“长征”这两个字来的?

  崔永元:应该说也就一半人吧。

  记 者:但是虽然都叫长征,两次隔七十年,听起来很刺激。实质上完全是两码事,你觉得有可比性吗?

  崔永元:没可比性。所以你看我叫得非常清楚:“我的长征”,“我的长征”呢就是,王志的长征,崔永元的长征,就是非常个性化的,就是每一个人的长征,你在这个团队里走,但是你可能得到的这个东西,跟其他的队友不一样,

  记 者:造那么大声势,动员那么多人一起走,好象就不是你的初衷了。

  崔永元:其实我有很多种选择方式,我都选优秀共产党员,最次的是优秀共青团员,我可以都选人民警察,或者都选解放军,最好是特种兵,我选这样的部队,那他在路上,无论是行走的技能技巧,包括他们团队合作能力,我相信应该是一流的。因为有人都替训练好了。我总觉得意义不大,既然我们叫我的长征,想让它个性化,最好能把整个国家、国民的状态体现出来,这话听着有点大,但是我选的时候确实是什么样的人都在选。包括比如说选的这里面有几个我不喜欢的,有几个明显有弱点的都放进来了。为什么?我们是想看到他在长征路上的变化,我们想看到他的长征。

  记 者:但是你所选择的这些队员,心态也好,体质也好,在当今社会中间有普遍性吗?有典型意义吗?

  崔永元:有普遍性。你可以看看他们的体检表,城市人爱得的病他们也爱得,脂肪肝,高血糖,这些问题都存在。我总说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人群的一个缩影。

  2006年5月1日,经过层层筛选的26名队员上路了, 从他们迈出长征第一步那天起,各种赞美和怀疑一直没有停息过,很多人无法相信這26名普通人参与的长征能够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红色经典”。因为崔永元个人曾经患有忧郁症,甚至有人认为《我的长征》就是一次怀有企图的个人行为。

  记 者:正是因为你个人最初的东西带来一个最大的质疑?几千万的预算在做这样的一个的游戏,来帮小崔治疗失眠。

  崔永元:我失眠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自己职称没评上,房子不够大,车不够好。我从来没有为这样的事失眠过,我失眠的时候是我晚上看电视,看我的同仁做的一些疯狂娱乐的一些电视,让我感觉到这种浅薄,不负责任。在这样一个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中国人用这样一些特质,想在世界上站立起来,我觉得很难。我是因为这个睡不着觉,所以我想呢,我能改变其中一些人什么呢,我是一个做媒体的人,做电视的人,我觉得如果他们参加我们的节目,能对历史有兴趣,愿意独立思考,可能就功德无量。

  伴随着社会上的种种偏见,崔永元带着自己美好的愿望和26名队员走在了红一方面军曾经走过的路上,尽管这些队员有着不同的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验,但是崔永元希望他们能经受这次考验,他希望队员们在长征路上来认识这段70年前的历史。

  崔永元:这是历史的特点,要有贯穿感。那么因为过去极左的那套东西,弄得很多人现在反感这段历史,因为知道这段历史在过去的描述里,假的东西太多,所以现在大家排斥它,我觉得负责任的态度是我们搞清楚它,想办法,想尽办法去搞清楚它。

  记 者:那通过这次长征,能改变什么呢?

  崔永元:他们起码对这一段历史有兴趣了,我们有一个大学生叫陆昶全,他是在福建的宁化出发的。出发的时候,宁化的人就问他,你知不知道过去的长征从宁化走?他说不知道,我都不知道。当地人说你们为什么不知道,就是因为从我们这儿出去的红军基本上都牺牲了,这个很打动他。所以到了湖南湘江的时候,因为在湘江那个地方,我们红军死了五万人,宁化籍的红军战士在那,大部分都牺牲了。所以他们就买了白酒在那各地方祭奠,当时陆昶全就流眼泪了,那个场面很打动我,真的很打感动我。我当时想,他这就是对历史亲近的感觉,亲近历史的感觉,我们可能再让陆昶全上到研究生,他都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感觉。他学历再高,他知识再多,她不一定能找到这种感觉。我在一路上看到了很多他们的泪水,这个泪水极其宝贵。这是对历史流下的泪水。

  记 者:你自己呢,对于这段历史的看法,?

  崔永元:我是觉得真的,我们这一代人,四十多岁人,基本上是在社会上干事的人,所以就是说,这个社会有责任,应该这拨人来承担责任,那么我觉得这种情况其实挺不乐观的。比如我沿途看到的纪念馆,很多纪念馆的照片摆得是错的。位置是不对的。我认为比如是摆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党和军队领导人的照片,那一定要按照当年真实的情况摆,对不对?还有我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的就让我们把真的历史事实给忽略了。我在夹金山底下看一个纪念馆,里面有一个“陈云出川”这么一段,就是在长征路上,他到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当时护送他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席懋昭,一个叫陈梁,陈梁后来叛变了所以我们历史上描述都是一个人护送。那么这次我才搞清楚,是两个人。在这个路上,有很多大溶洞,坑里面,这里面有十几个被害的红军,这里面有八个被害的红军,不知道是谁,在夹金山下面,红四方面军,百丈关大战以后,又要翻夹金山,一千个伤员,那时候没办法带他们过雪山,所以把这一千人全放在了雪山脚下。当时陈昌浩,李先念他们翻夹金山走的时候,嚎啕大哭,就因为把自己战友扔那儿了。

  记 者:这些细节,很多我们都是第一次听到,很真实很震撼,今天小崔在说,我们听到了,两年以后,一年以后,甚至可能更短的时间内,又能怎么样呢?也许大家就忘了,能改变什么?

  崔永元:得有人不断地说,得有人把它当个事,甚至得有人把它当个事业,比如说媒体就应该总说这个,这是一个公共电视台的责任。

  记 者:那你觉得这次行动对民族的作用是什么?

  崔永元:我个人的理念,通常是能影响几个影响几个,当然影响更多更好,你干高质量的影响了一个人,也算你没白。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