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庵“广西马帮”生活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02:12 海峡都市报

  

七里庵“广西马帮”生活纪实

  骡子和地上的箩筐是他们营生的工具

  

七里庵“广西马帮”生活纪实

  ▲闲时牧“骡”

  

七里庵“广西马帮”生活纪实

  ▲每次运东西都要在一旁帮扶

  

七里庵“广西马帮”生活纪实

  ▲“家”虽脏乱,倒也其乐融融

  N陈东升 谢向明 文/图

  弯弯的山路上,几匹骡子驮着重重的沙石,蹒跚而上。

  如此景象,要是让诗人看见,说不定能触发诗意。不过,这对于广西来泉的小徐一家来说,这却是他们每天的生活,他们的生计。

  昨日,本报记者在草邦水库,与一队“马帮”邂逅,走近了他们的生活。他们靠山路而生,货车不能到达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营生之地。

  山路上的马帮

  从东岳山少林寺往前走几百米,就到七里庵了。

  庵外的地下室,借住着小徐一家七口,再加上从云南买来的11匹骡子,就组成了一个“马帮”。

  30岁的小徐是家中的老大,去年7月,他带着妹妹、妹夫、弟弟、堂弟、妹夫的弟弟及两岁的外甥来到泉州。

  昨日下午,当记者拜访这一家人时,他们正在草邦水库旁的湿地上放马。开阔的湿地上草长得茂盛,几匹骡子忽而撒蹄狂奔,忽而低头啃草。小徐则和弟弟远远地在一旁闲聊,不时逗逗在附近玩耍的外甥。“没开工时,我们都这样放马,这些牲口会认人,不怕丢。”

  两年前,小徐与一帮老乡开始经营马帮,游走全国各地,受雇于需要山路驮运的工程队。后来,小徐一家人单独分离出来自己干,主要为电力工程在山间架设高压线路运输泥沙。

  “车上不去的山路,靠人力累而且效率低。这种时候,我们的骡子就可以派上大用场。”小徐说,他们的骡子一次可以驮200公斤的沙石,11匹骡子一起跑起来就非常可观了。“一般上午7点开工,干到11点多,下午3点再一直干到天黑。”

  至于工钱,一般都是以运一吨多少钱计算,如果路程比较长或者比较难走,则要另外加钱。“有工做的时候,收入还可以。”小徐说,他们长期都是在各地的山里作业,哪里有活就去哪里,一般都租房子住,有时就住在搭的帐篷里。

  最怕下雨和等活

  他们住的地下室,被改成一个小小的房间,兼做卧室和厨房。这里没有电,晚上要点蜡烛。“这样的条件对我们来说并不算恶劣,我们只怕下雨和等活干。”

  从过年到现在,小徐一家还没开工,原来工地的老板让他们等,但要等到什么时候并没有说清。“等待的日子是没有工资的。”小徐说,每头骡子是他们花五六千块从云南买来的,平时除了青草还要喂玉米。

  未来,何方?

  “马帮”干的重体力活,是要将200公斤的沙石弄上骡背,还要跟着骡子走完山路。“估计现在的年轻人都干不下去。”小徐笑了笑说。

  等到自己干不动了,要怎么办?小徐说,先攒些钱,回家做点小生意,安定点,不用这么四处漂泊。

  妹婿小彭对未来的忧虑是明显的:“听说去年厦门都开始搞地下电缆了,如果以后全国都这样,那我们也干不下去了。”对马帮来说,没了山路就等于没了工作。“真到那时,我也只能回家种地了。”小彭说完这话的时候,被媳妇狠狠地瞪了一眼,惹得他哈哈大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