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春天似寒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11:13 江南都市报

  德安县石桥村村民渴望远离氟化厂污染

  ●树木枯死良田绝收

  

  核心提示:位于德安县郊区的河东乡石桥村,原本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居民生活的一方乐土。但自从这里建立氟 化企业以来,生活在这片乐土上的村民们就再没安宁过。由于废气废水的污染,村里总是被滚滚浓烟包围。废气飘过的山上, 看到的都是枯树残枝;丰收季节里,稻田是枯草一片,果树结不出果实,牲畜无法生养;被废水“光顾”的藕塘,挖不出一节 藕,湖里捞不到一条鱼。生活在这里的村民,30岁后就不同程度地患有骨质疏松症。不论是白天黑夜,村民们都像躲避“瘟 疫”一样紧闭门窗。在距离该厂最近的石桥村7组40多户村民中,有7户居民因不堪忍受污染,不得不举家搬迁。3月23 日,记者来到江西省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附近村庄进行实地采访,所见之处的荒凉景象让记者触目惊心。

  记者目击:污染让春天变成“冬天”

  23日下午,记者来到距离氟化厂最近的石桥村七组采访。在通往村民家的路上,记者发现厂房上空3个大烟囱正飘 出浓浓的黑烟,厂房的废料区一股股白色气体不时冒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怪味。由于废气的长期熏染,记者发现,村民家 中原本透明的玻璃窗都像糊了层白纸,感觉雾茫茫一片,用手轻轻一敲,玻璃就碎了。

  随后,村民们带记者来到污染最严重的孙家山,只见几十亩面积的山上枯草一片,村民们辛苦种植的樟树、杉树都呈 枯黄色。正值春季,乡村原本应是花红柳绿、绿色遍野,可在石桥村七组,记者发现村里几乎没有一棵长着绿叶的树木,池塘 边一棵粗壮的柳树垂着枯萎的枝条似乎在向记者诉说着无奈,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和所有的塘坝上,映入眼中的全是枯草一片。 眼前的景象使记者有身处冬季的幻觉。

  当记者极目远眺,却发现孙家山对面、距离该氟化厂较远的焦家山的山林则是郁郁葱葱。村民们无奈地告诉记者,如 果没有废气的污染,他们的孙家山这时候也应该是树木林立、郁郁葱葱。

  村民讲述:牲畜无法生养良田减产绝收

  据村民们介绍,江西省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德安氟化总厂,始建于1986年,1989年建成后试车生 产,产品为氟化氢和致冷剂氟利昂。1997年,根据国家保护环境规定,致冷剂产品停止生产。之后,从江苏引进了氟苯生 产线及设备,成立了创安公司,公司引进和投产的还有氟化铵等多个产品。由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村民多次上访。2001 年11月,该公司被浙江中萤集团公司整体收购,成立了江西省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该厂虽多次变更,但污染却依旧如故 。

  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发现家养的鸡、鸭、猪莫名死亡,连强壮的牛也拐脚直至死亡,良田里的稻谷减产甚至不抽 穗,藕塘挖不出藕,湖里养不活鱼,几十亩青翠的山林莫名枯萎,果树只开花不结果。当初,村民们并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直 至1996年,村民才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工厂排放的气体和污水,杀牛到环保部门化验后,证实是水草受氟化物污染导致了牛 拐脚死亡。现在,整个村庄没有一头耕牛,农家常见的鸡、鸭、猪等牲畜也难觅踪影,更听不到狗吠声。

  村民王冬生等人告诉记者,石桥村7组共有200多亩土地肥沃的良田,每亩年产稻谷可达1500斤左右。由于氟 化物的污染,有100多亩良田减产,70多亩良田绝收。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自2002年开始,江西嘉华氟化工业有限 公司对该村民小组70亩因受污染而绝收的良田,按照每亩30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对能耕种但有减产现象的良田则根据受 污染程度给予相应补偿。

  生存现状:半数村民关节疼痛

  “农作物受损了,他们能从经济上给予微乎其微的补偿,可我们的身体受到摧残,他们补偿得了吗?”村民们告诉记 者,流经该村的博阳河是德安县的母亲河,可村民饮用河水后皮肤瘙痒、牙齿发黄,许多村民只得到一里之外的地方挑水吃, 不但水不敢吃,就连自家种的菜和稻谷也不敢吃。“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不得不昧着良心把自己种的菜和稻谷拿出去卖,卖 掉后再重新买没有污染的菜和粮食回来吃。”

  村民们告诉记者,该工厂白天一般冒黑烟,可晚上冒的就是白色的废气。“就像放烟雾弹一样,整个厂区的上空都笼 罩着白色的烟雾,气味飘过来时,特别呛人、刺鼻。在空气原本清新的乡村,我们却时常要捂着鼻子过日子。”

  七组的组长陈骏毕告诉记者,七组共有40多户、150多名村民,目前,全村有半数村民都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 靠近厂房周边的10多户村民最为严重,几乎每家35岁左右的劳力都患上了骨质疏松症,30岁左右的人则会不同程度地出 现胸闷、腰腿疼痛等毛病。据医生讲,这是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产生的病症。

  今年35岁的孙焱火看上去是一个壮实的庄稼汉,可他告诉记者,自30岁开始,他的双脚就有疼痛症状。现在,早 晨起床时,双脚要揉好一阵子才能走路。孙焱火家距离厂房只有20米远,是受害较严重的家庭之一,他们一家5口人除了从 外村嫁过来的妻子,有4个“拐脚”。他的爷爷及父母亲双脚关节多年前就开始疼痛,爷爷如今发展到走路要拄拐杖,父母亲 因为脚痛行动迟缓。记者发现,孙焱火今年55岁的母亲殷细金,一坐在板凳上,就不停地揉脚。她告诉记者,经常揉搓是为 了减轻疼痛。

  迫于无奈:7户村民举家外迁

  “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谁也不愿搬走,可由于污染实在让人无法生存。目前,村里有7户村民为了孩子的 健康,不得不举家外迁,到其他地方租房住。”村民们告诉记者。

  村民熊开栋的房子与该厂后门仅隔一道围墙,记者发现熊家的大门上了两道锁,院子里一片寂静。村民告诉记者,熊 开栋家距离厂房最近,是全村受害最严重的一家。由于污染的缘故,他家的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要矮一大截,因无法忍受 废气的污染,3年前,他不得不举家外迁。他搬走后,有6户居民也陆续搬到外面租房住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年逾花甲的村民王冬生却因为污染问题,不得不与老伴分开。王冬生告诉记者,老伴住 在家里的时候,常年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等病症,每年花费几千元治疗,也不见好转。因不堪忍受氟化物的污染, 2005年,老伴只得独自一人搬到县城租房住,家里就靠王冬生一个人打理。“我们渴望远离氟化物的污染,让老伴早日搬 回家居住,让那些举家外迁、背井离乡的乡亲们也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园。”

  企业说法:政府曾承诺无偿搬迁

  随后,记者就村民反映的问题来到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张总经理称,原国营企业污染严重是事实, 收购前当地百姓反应强烈。2001年11月,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荐下,浙江中萤集团公司整体收购该企业,成立了江西省 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成立的新公司撤掉了老厂的陈旧设备,并投资240万元对周边绿化环境进行了治理,同时更新设备 。现在,该公司只生产氢氟酸。但作为一个化工厂,如果说对环境绝对没一点影响,他不敢保证。冲洗设备的废水对当地的环 境影响不大,只是排放废料时多少有些粉尘、废气产生污染。

  张总经理还告诉记者,按相关规定,村民住房的安全距离与该厂至少要有500至1000米,但目前该村庄绝大多 数村民都没达到这个距离,甚至有村民的住房与厂房距离不到10米。鉴于这样的情况,2004年,德安县政府曾承诺无偿 搬迁受污染的住户,有关部门还到村民家登记过情况,但至今没什么动静。

  环境监测:氟化物浓度超标

  村民所处的污染环境跟该公司的生产究竟有无必然联系?在记者的要求下,该公司出示了2004年5月份由九江市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所做出的《江西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氟化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告书”的现状监测结论表明:氟化物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致病影响;氟化物对牲畜的机体的毒性 作用与人差不多,主要是影响钙和磷的正常代谢……即使在污染程度不高时,家畜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受到危害。

  “报告书”还表明土壤测点以山上“小树林测点超标最大(达1.11倍)”,“小树林的树木枯死与空气中氟污染 有直接关系”;对“农作物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结果是“各测点稻谷中氟化物均超过《食品中氟充许量标准》的要求”。

  “报告书”另指出该公司现有生产线的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超标,氟化氢反应炉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处理排空,烟尘 黑度大,生产工艺废气及萤石投料口产生含萤石粉尘废气,属无组织排放;由于目前生产线未采取清污分流措施,生产过程的 各类废水一并混合排出厂外,废水中含氟浓度超标。

  村民们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尽管该企业对村里的环境有着明显的污染,但多年以来,他们不是积极解决污染问题, 而是每年给村民一点经济补偿了事。

  “我们要的不是经济上的补偿,要的是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要的是健康的体魄。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能为 我们的生命安全着想,让我们远离污染!”采访结束时,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向记者吐露了他们的心声。文/图记者危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