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哈铁路大提速的幕后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00:25 新晚报

  关明月 实习生 董士炀 本报记者 杨建平

  从时速120公里到时速200公里,大提速后的铁路将载着乘客驶进一个全新的生活。目前,“4·18”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已近在咫尺,作为提速主干线路之一的京哈线,提速后哈尔滨到北京只需8小时,从王岗去五家子一根烟工夫就到。“飞一般感觉”的火车如何保障安全?铁路部门准备工作是否就绪?昨天,记者走进哈尔滨铁路局工务段,提前揭开了大提速的“神秘面纱”……

  “打磨列车”焊出

  77公里无缝铁轨

  以往坐火车时经常能听到咣当当、咣当当的声音以及火车震动的颠簸感,为了提高旅客乘坐列车时的舒适度,哈尔滨铁路局特意从昆明租来一个大家伙———一列有三节车厢的“打磨列车”。这个大家伙每个车轮上都装有一个砂轮,当其缓慢行驶在铁轨上时,砂轮就能把钢轨打磨得圆滑、平顺,经打磨的钢轨将使高速行驶中的列车保持较高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截至目前,这个大家伙已对京哈线近百公里钢轨打磨“美容”。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这辆造价6700万元的“打磨列车”是国内最先进的设备,每公里的打磨费用高达1万元。为了减轻钢轨接缝对列车带来的震动,铁路工人还将单根25米长的约3000余根铁轨逐一焊接起来,在提速区间连接成一个全长77公里的大钢轨,这种无缝隙铁轨的铺设,使过去列车咣当当的恼人噪声一去不复返。

  消灭平交道口 “黑匣子”上车保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此次京哈提速改造工程中,为了不影响提速速度,从王岗到兰棱区间望哈、王岗等原有5处弯道被拉直,沿线涉及到的与村路交叉通行的平交人行道口也全部由新建的立交桥或涵洞取代。特别是200公里的提速区间,平交道口更是全部被消灭。

  据工务段负责人介绍,在这次大提速中,安全是重中之重。为达到万无一失,各种先进设备全部大显神威。例如,以前检测轨距都是人工用持轨距尺一段一段进行,不仅浪费时间、人力、物力,测量的数据误差大。现在哈局首次引进的推着走的小型钢轨检测仪,推着走时轨道会出现的高低不平、三角坑等险情,都会直接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出来。列车机车安装的类似于飞机上的“黑匣子”装置,更给高速运行状态中的火车上了保险,旅客完全可以放心地出行。

  零下20℃严寒

  更换21组提速道岔去年12月18日,在哈尔滨铁路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数百名铁路工人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大干90天,“啃”下了京哈线上下行154公里提速区间21组提速道岔的更换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突破了高寒条件下铁路继

青藏铁路后在冻土地带没有施工的禁区。

  在施工现场,为实现道岔无接缝焊接,工人们必须要攻克低温焊接关。哈尔滨工务机械段工人每天在施工现场以不同时段、不同环境进行9组模拟焊接实验,并进行探伤和落锤等4项测试检验,终于摸索出焊接前预热半小时、焊接后石棉被包裹匀速降温等方法,圆满对21组提速道岔的168个焊头,实现了规定的技术要求,使列车通过道岔时达到良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两百工人徒步

  丈量154公里提速线

  今年2月27日起,工务段218名职工历经20余天,步行从沈哈(沈阳—哈尔滨)交界处开始,按照“一米不落,一尺不差”的标准,对管辖内的铁路进行了精检巡视。据工人们讲,200公里的运行时速不允许铁路各个环节出现一点纰漏,机器检测不到的地方都得靠人工。他们几个人一组,每天轮流从沈哈交界处一直走完往返154公里的提速区间。

  在五家站道岔区,记者看到一群群身披“黄马甲”的铁路工人正手持螺栓扳手,晃着膀子和螺栓较劲。他们按照“一毫米不差,差一毫米不行”的标准完全消除道岔缝隙,杜绝列车运行中任何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