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讲话也时兴从中国古籍引经据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06:17 中国青年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3月的莫斯科,日最高气温已经达到15摄氏度左右。近几天,莫斯科一直都是阳光明媚。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俄罗斯老百姓也迎来了中国国家年的春风。春风拂过莫斯科各主要街道两侧挂起的橙色的中国国家展宣传条幅,一条条迎风招展的宣传条幅成了莫斯科街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红场边上那副长210米、高15米的巨型广告板更是吸引了无数过往人群的目光。广告板的右上方是一位俄罗斯姑娘的大眼睛,那双大眼睛专注而好奇地欣赏着中国的巨变:在那双大眼睛的左下方是古老的长城和现代的东方明珠塔,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建筑物……

  随着“中国年”的到来,就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开始在讲话时从中国文学中引经据典,借用中国古籍中的名句来形容中俄两国关系。“中国的《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尽管我们的文化各具特点,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拉开了俄罗斯‘中国年’的序幕,共同把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古代名言说:‘根深则叶茂。’应该说,我们共同努力培育起的枝繁叶茂的树冠反映出两国人民真挚友好情感的深度和牢固程度。我相信,这种牢固友谊将永远成为我们共同工作的基础。”普京在中国国家年开幕式上的这段讲话赢得了在场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一位外国总统引用中国的经典名著来形容两国关系的发展程度,这并不多见。

  俄外交部一亚司副司长库利克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作为中俄国家年活动的亲身参与者,我很高兴看到去年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国家年’取得圆满成功,我也坚信,今年的中国国家年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库利克强调说:“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元首的共同创举。实践证明,该活动有利于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加强交往、加快发展。”

  27日一大早,一位俄罗斯朋友就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对中国国家年成功拉开大幕表示祝贺。他激动地说:“中国!中国!了不起!了不起!昨天,我们全家都通过电视直播看了中国年开幕式庆祝演出,简直是超乎想象。我那刚刚20岁出头的儿子用了一个中国青年人经常使用的词‘酷’来形容自己对这场晚会的印象。”而前两天,另一位俄罗斯朋友问记者能不能弄到中国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视连续剧的DVD。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从3月19日起开始播放中国导演执导的这部反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20集电视连续剧。这位朋友由于工作忙而不能准时观看,故想通过记者弄一套DVD,以便自己有空时欣赏。

  “俄罗斯百姓正在重新认识中国,‘中国年’为俄罗斯民众推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那已不是满街自行车的中国了!”一位从事多年中国问题研究的老学者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本报莫斯科3月27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