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留守儿童让人担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08:23 贵州都市报
富了家庭却“负”了孩子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仍有许多群众尚未脱贫致富。为了摆脱贫困,不少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有不少家庭夫妻双双一起外出务工。 如今,毕节地区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余万人,占全地区720万总人口的18%,成了我省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区。 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有3900多人,近几年来,村子里80%的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平时,村子里空荡荡格外冷清。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的贫困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据毕节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估算,该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家乡的钱达39亿元,几乎是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倍。 “我们镇有5.7万人,外出打工人员就有1.37万人,他们每年寄回来的钱有3500万元以上。”毕节市小吉场镇镇长邵昌明说,“这些年来,打工收入成了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每个村子里新修建的房屋几乎都是村民们用打工挣来的钱修建的,外出务工成了村民们目前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寄回来的钱竟是当地乡镇财政收入的数十倍。由于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全区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家的土墙房、茅草房都变成了砖墙房,彩电、洗衣机、电话等电器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物。 然而,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大量的孩子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或远亲近邻家,有的孩子甚至独守门户。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位,再加上监护人的素质较低,这些留守儿童与亲人缺少沟通和交流,长时间在一种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于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每次离开家,我都会感觉心痛,作为父母,没有谁忍心把几个孩子长期丢在家里不管,可如果不出去打工,一家老小连吃饭都成问题。”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村民张以群无奈地说,“平时也想回家来看看孩子,可两人回来一次车费就要花1000多块,哪有这么多钱啊。” 留守儿童让人担忧 共青团毕节市委曾作过一次全面的统计,全市有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4608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 在毕节市亮岩中学的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480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失去了在成长中家庭应有的关爱和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厌学情绪严重。 受打工潮的影响,不时有学生相互邀约离家出走。“学校的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对这些留守孩子的管理上。”亮岩中学袁武刚校长无奈地说。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才能较好的完成,可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家,家庭教育的配合根本无法谈起。”班主任叶老师感触很深。由于许多留守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有心理缺陷,老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和进行管理教育时,常常是事倍功半。 据了解,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不好,他们中有30%以上是“双差生”。面对留守儿童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教育部门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地区教育局副局长章剑平说,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不少孩子会表现出任性、孤僻、冷漠,学校教育相对就承担了很大压力。 “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有性格缺陷、是非观差的孩子,一旦被人利诱后,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章剑平说。 “这些孩子今后都要踏进社会,现在如果不设法引导、帮助他们迈入健康成长的道路,今后的结果是难以想像的。”毕节市妇联主席阮友茂对此也是忧心忡忡。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去年9月,共青团毕节市委副书记李永红曾配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刘正奎两位博士对毕节市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查。 李永红认为,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家庭功能缺失。由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留守孩子的监管不到位;第二,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学校借宿制未能普及;第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毕节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目前,共青团毕节市委等部门已开始在全市展开摸底调查,着手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配合学校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动员全市基层团员和团干部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定期与他们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聘用当地有知识、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派出所民警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教育;动员城区学校学生与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看朋友”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缺陷。整合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借宿制学校,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预防犯罪和维权工作力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然而,要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依然任重而道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