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在和:471个孩子的“爷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8日10:51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73岁的他是湖南省湘潭县文化馆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12年来,他赔上自己微薄的退休金,骑自行车、步行、搭公交车,耗时2700多天,行程8万多公里,为471个贫困高材生募得近100万元助学善款,帮助很多人上了高校。在湘潭,这个老者被尊为“爱心爷爷”。 赵在和:471个孩子的“爷爷”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谭 剑 “内查外调”多次险些“丢掉老命” 12年前,退了休的赵在和在湘潭县一个山村偶然发现,村里品学兼优的五年级小学生王小红与残疾父母挤在破旧土砖房里。因为贫困,女孩辍学了。孩子凄楚的眼神,让赵在和一夜无眠。第二天,赵老放下一年能“抓票子”近万元的乡村摄影业务,开始募捐助学。 12年间,赵在和常骑车跑农村,跑“丢”了2辆自行车、3台手机。他曾在韶山灌区连人带车翻进沟渠,最近的一次险情,则是在夜宿山村不留神掉进粪坑。湘潭市委干部陈敏说,赵老在农村家访,不吃困难户的肉、鱼、鸡,不抽烟、不喝酒。“赵老要扶助的学生,一定是那些墙上奖状贴得满、碗柜里油盐空的特困高材生。” 赵在和的工作经费,部分来自每月900多元的微薄退休金:700多元贴补家用,200元作为奔走经费,12年来,他贴进去近3万元。因为电话多、来访多,赵在和为不影响孙子的学习,只好在宿舍楼中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昏暗小房当作自己的“慈善工作室”。 “慈善月老”精于“劝募” 赵在和亲手设计名片。名片背面,印着“钱财如粪土,爱心值千金”“做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堂堂正正的退休干部和勤勤恳恳的慈善义工”。不久前,赵在和荣获“湖南慈善奖”。加上以前在国家、省、市、县获得的荣誉,因此,他的名片正面印了满满的几行头衔。“赵老这样做不是炫耀,是为了提高劝募的说服力。”湘潭市委干部陈国良说。 为了当好这个“慈善月老”,赵在和四处“拉关系”。湘潭县委宣传部曾编印了一本《莲城之子》,集纳湘潭县籍成功人士。赵在和按图索骥,虽然也时常“冷脸伴热脸”,但效果不错。 赵在和的另一募捐路子是找官员。所有在湘潭市和湖南省任职的湘潭县籍的副县级以上干部,他都有一本联系册。 湘潭县一位干部说,赵在和很有“煽动力”。在湘潭县部分干部们参加的一次会议上,赵在和跑去说一些贫困学生的难处,情动时,声泪俱下,在场的干部们也眼泪汪汪的,主要领导马上拍板解决问题,还现场组织捐款。 “明白账”和“善劝”赢得尊重 “我从事的是‘一帮一’民间助学活动,最要讲诚信。”赵在和说。记者看到,每一笔捐助,赵老都登录到《学费到位清单》之上,详细注明捐款单位、金额、送达方式、学校收款日期和证明人等。记者随手翻开一页,上面详细记录着2006年2月4日这天赵在和前往湘潭县送总额2万元捐款的情况。受助的8名学子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华中科大和湖南师大,每笔善款,都有学生、教师亲笔签收。 这些“明白账”,赵在和全部严格归档。资料,分为“待办”和“急办”。“待办”,又细分为“面上待办”“调查待办”,令人叹服。 有账可查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赵在和用劝募来的善款扶助的贫困学生达到471个,金额97万元。2007年以来,各种善款还在源源不断地经他的手送到贫困学生手中。这些年,赵在和转送的救济棉被、学习用品、雨具及衣服有6000多件。 与人玫瑰 手留余香 “拒绝感恩是一种道德癌症。”赵在和对每一位接受捐助的学生说。据了解,赵在和对每位受助学子都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信、打电话向捐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多数受助学生遵守了这个约定。 赵老自己还编辑了《劝学篇》《品学篇》,将这些信息一一对捐款人反馈。湘潭县委书记朱少中感慨地说,不论对贫困学生还是捐助者,赵老都是一位心灵的导航员。 在赵在和的斗室中,收藏了约2000封受助学生来信。其中不少人,直呼他为“爷爷”,有的称作“爱爷爷”。他们学业有成时,在第一时间告诉赵老。 赵在和70大寿那天,有人将平时跟随赵老下乡拍摄的捐资助学现场照片拿来,拼成一个一尺见方的“寿”字,挂在正堂。赵在和笑眯眯地坐在“寿”字下,细细品味。“我希望能把慈善助学办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那一年,我87岁。” (据新华社长沙3月27日电)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