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藏五年内投资千亿建设180个项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张勇 被称为驴友(旅游)的张海,最近颇有些兴奋。 令他喜形于色的是这样一则消息,未来数年内到日喀则将可乘坐火车或飞机到达。 张海还记得上一次到日喀则的艰辛。当时他坐飞机从北京飞到拉萨,再颠簸了4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被称成为“如意庄园”的这个西藏第二大城市。 转机来自于3月26日。是日西藏自治区政府宣布,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将投资778.8亿元,在西藏建设180个项目。全部项目完成总投资需1097.6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底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该项规划,曾经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大力协助。国家发改委牵头,有专门协调小组进行过多次调研,中央统战部也曾参与其中。 据悉,今年西藏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预算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不久将正式公布。 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张海这样的旅游爱好者。“这次开发一切要从基层农牧民的利益出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在采访时向记者指出。作为中国第一位藏族博士、国际知名藏学家格勒对于西藏的情况可以说得上是“了如指掌”。 的确,如何使西藏在青藏铁路贯通后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内地沿海地区工业化的老路,成了西藏各级官员考虑的首要问题。而政府未来重金投入无疑将促使西藏经济与内地走向更紧密结合。 投资重心转向农牧区 本报记者获悉,3月26日,西藏自治区领导已与多个项目相关部门签订项目分解责任书。涉及交通、能源、环保、电力、社会发展等的180个项目,涉及金额以及完成时间表都已明确。各个部门每完成1个项目,解除1个记录,不按时完成的将追究责任。 这些项目全部完成预计需要投资1097.6亿元,而国家投资以外的300多亿元可能属于配套资金。其中拉萨-日喀则铁路线可算是最大的项目,该铁路将于今年开工,2010年完工,初步投资预算达110亿元。目前已经勘探完毕,线路全长253公里。按国家Ⅰ级铁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不低于120公里/小时,客货运量近期为700万吨,远期可达1000万吨。 比较大的项目还包括阿里机场新建等,预计2010年10月1日建成。一直以来阿里地区由于气候恶劣、路况复杂,每年仅5-10月道路可以通行。阿里机场和其他新建的西部37个机场,总投入将达到96亿元。全部的西部的机场建设、维修、改扩建等需要520亿元。 “这轮投资,要从拉萨、日喀则这样的大城市转向阿里、林芝、那曲这样的农牧区,实现都市辐射作用。”格勒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投资和各地区对西藏支援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多达百亿元。但整个自治区80%以上人口仍是贫困的农牧民人口。 对本轮投资的重点以交通、教育、科技为主,格勒表示认同:“交通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改善的效果立竿见影。我年年入藏,发现凡是交通沿线的农牧民,吸收知识快,自主发展快。所以这轮投资,“村村通”公路是关键,市场发展没有物流是不可想象的”。 观察人士指出,千亿投资对于人均GDP只有1万元、GDP总数只有300亿、人口只有277万的西藏自治区来说,无论是人均投资,还是人均GDP的投资,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如此高的投入是否必要?国家民委一位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人士指出,西藏面积有120多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左右,由于分散定居,所以解决饮用水、居住需要大的投入。千亿投资摊到每平方公里上并不算多。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全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均收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80%。同时城市化率也相对较低,也只有全国的一半水平。而西藏作为边远地区,上述问题也显得较为突出。比如2006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50元,比全国平均低1000块左右。 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代远指出,关键是要通过投资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居民获得的收益不断上升。 重点发展旅游藏药 就重点应该发展的产业,格勒指出,首先是旅游业,可以保持文化多样性,同时保证牧民不离乡。 青藏铁路通车给西藏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会。据统计,2006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总收入达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5%。旅游总收入已占到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9%。旅游业初步成为西藏第三产业的“龙头”。 而《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描绘的远景是,到2020年旅游业将成为西藏自治区主导产业,旅游业产值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预计入境游客112万人次,国内游客9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8亿元。 目前看来,西藏旅游设施仍大有改进的余地。自从去年青藏铁路运行后,去西藏旅游的人数出现井喷现象。目前青藏铁路也是以客运为主。即每三趟客运后有1趟货运。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文长指出,青藏铁路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过农牧民由此获益尚需时日,应该沿着铁路有各种延伸的路段,使农牧民直接受益更多。 其次是藏医药产业。“一个香港企业家曾跟我说,如果对藏药深入开发,将藏医发扬光大,就可以养活整个藏区。但开发前提是保护,特别是虫草这类自然资源一定要严格保护。”格勒表示。 传统手工艺也将是一个产业亮点,这是西藏特有优势和竞争力所在。但这需要下力气用5-10年培训人才。 对于矿产资源和重工业,格勒不主张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他认为这对政府短期GDP增长见效快,政绩好,但造成的长远损失无法弥补,农牧民也无从获益。 而引入大企业带动民营企业发展,是格勒最为推崇的发展模式。他建议自治区政府加大力度吸引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入藏投资。 “西藏最缺的是企业家” 要实现上述宏大目标,需要政府战略制定到位、观念转变。 首先是扩大开放。“目前一些藏区没有开放,我的意见是全面开放,开放才能推动问题的积极解决,才能在世界面前展现西藏崭新形象。”格勒直言不讳地表示。 加大教育投入则是另一重要工作。以前藏区的教育建设,某种程度上存在“大跃进”、“政绩”工程。格勒建议,这次一定要把钱花到实处,基层教育要实现全免费;师资培训要本地化;高等教育要扩大;加大传统藏语、文化普及。 格勒这一建议,来源于他的深切感受——目前藏区最大限制是人才极端缺乏。格勒说,这里的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初中文凭;而企业家人数少得可怜。 “现在的西藏企业家就如同浪子一样无人理睬。”格勒痛心地说,应该利用各级党校、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本地官员、企业家。如果国家资助他们接受现代企业管理、财经金融知识的培训,则对西藏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可限量。 王文长则从产业战略选择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西藏目前第二产业比重只有20%左右,但是以后也不能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走沿海地区的老路。第三产业应该成为发展重点。 西藏自治区书记张庆黎对此自有一番见地:“西藏的三产可以说是起步比较晚,青藏铁路开通后一定会使第三产业迎来大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三产能广泛吸纳劳力,家家户户又可以赚钱,都可以致富,所以在西藏三产怎么发展都不过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