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网络争论需要规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8: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自称有“攻击性人格”的某作家又出场,由此打开文坛口水战的序幕。只是这次“被攻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老中青一串长长的名字。

  文化批评还是口水大战

  在这份“名单”上,“某某就是一小偷”;某导演是“装修大师”;很多作家、“知识精英”“假装谦卑,实际上控制大量资源,搞绝对权力”,“天天在那儿招摇撞骗”,“这些人都是跪着的人”;红学家“全是考证索隐派,都不是正常文学评论”,“他们之间很可笑地形成门派之争,把中国人那点坏全抖出来了”……这些天来,在接受各家媒体访问时,他再次对当前中国文化现状进行“点评”。从人气超强的“80后”到“掌握话语权力”的“知识精英”;从近年大热的“红学纷争”,到诸多名人纷纷倒“毙”于其“嘴”下。

  与此同时,另一场文坛恶战也正硝烟四起。3月12日,一位作家在发言中提出,对一场比赛的输赢的政治意义不要做过分夸张的报道,更不要把比赛与国家间的争执联到一起,不要在赢了以后联系到种族、肤色、眼球颜色、洲籍等国际政治中极其敏感的内容。还说:“只有缺少自信,才会动辄提出我们的肤色与眼球。我们已经自立于民族之林,我们已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与重视,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丧权辱国、抬不起头来的梦魇里,我们不能老是用受气的小媳妇吐苦水的语气说话。”

  谁料,第二天,有“80后”作家立即在其博客里将炮火对准了这位作家。“这发言实在是吃饱了撑的,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作家的虚伪”,“太奇怪了,一个著名作家居然出来教世界冠军怎么虚伪和扭曲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要不然就给你上纲上线,说你的不文明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恶劣影响”,还说,“不要以政客之心度运动员之腹,也别觉得他们粗糙”。

  2007年第一个季度的名人之争不能不让人回想去年文坛间的是是非非。从年初的韩白之争、湖南作协影射打人事件、东北作家洪峰挂牌乞讨、大大小小的诗歌歼灭战和保卫战……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文坛怎么了?

  “自由天堂”还是“天真错误”

  2006年可谓网络大事年,异军突起的博客成为名人与公众“面对面”自由交流的阵地。网络所具备的对“眼球效应”的号召力,让名人的价值直接通过点击率体现出来,名人们纷纷选择加入到网络的“造势风暴”。

  然而,经过一年披沙拣金的博客狂潮,越来越多的人却认识到,博客不是话语自由的天堂;没有自我约束、没有道德底线的自由话语毫无意义。伴随“开博热”的,是接踵而至的名人关闭博客的声明。经历“韩白之争”的白烨,“不敌”网络“韩寒粉丝”对自己的恶语相向,关闭了博客;随后,同样卷进“韩白之争”的高晓松,留下三封公开信,随即关掉博客;曾在2005年末预言“作家博客基本上坚持不下去”的徐坤,在出此言后5个月不到,“现身说法”关闭博客。

  “开博是一个天真的错误”,2006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谨慎思考,作家池莉决定关闭新浪博客。7月18日,她在《在关闭博客之前给我读者的信》中写道:“博客是工具,我当它是快递邮局、储存器和个人告示栏。几个月过去了,我发现博客并非如我所愿,我决定关闭。”“博客像一个没有篱笆的院子,大家‘高度自由’地乱窜,反倒让身为写作者的作者自己失去了‘自由’。”“网络上一切都来得太直接――爱起一个人来易肉麻,攻击起来又太不择言――我消受不了。”池莉将博客视作“疯人院”,并以“疯人院院长”自居。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美丽却拥有着毒性!”一位叫做“梦雨轩”的网友说。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接近于本真状态,同时也正是在这种本真状态中,人们脱下了文明的外衣,暴露出渐渐膨胀的原始本能。

  理智观者还是冲动看客

  值得称道的是,与去年一场争论便裹挟数百万网民参加的“盛况”相比,面对今年的文坛之战,网友们显然理智多了。

  一位叫做“土摩托”的网友撰文说:“昨天我看到那位老作家在两会上针对中国体育的发言,编辑给的标题是‘体育比赛是游戏不是战争’,看完后觉得说的挺好的;今天早上又看到某篇博客,批评那位老作家的敏感和虚伪,看完后,觉得也说的挺好的。”“土摩托”的观点代表了相当多网民的观点,网络是个放大器,使得很多琐碎的间隙被放大成深不见底的沟壑。“互联网上的很多评论都是这样,抓住对方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不放,按照自己的理解,大加批判,完全不考虑一下,对方的本意到底是什么。这样的批评,没有意义,反而显示了批评者的敏感和虚伪。”“土摩托”说。

  “名人的修养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会卖弄文字,说几句俏皮话。”谈到风起云涌的名人之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作家说:“斗嘴耍贫,只会贻笑大方。”

  “名人博客与老百姓博客最大的区别在于受众的规模相差太悬殊,这使得名人如果在网络相互谩骂,甚至恶语相向,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性的话语事件。”一位网友说,他提醒作家在互联网上要尤其注意自律。

  “今人得志笑古人,不知古人脱凡尘。放飞思绪八万里,后人复笑古今人。”对于名人间一场又一场“口水战”,网友“增增日上”这样幽默地写道。在去年的种种争论中“长了见识”后,许多网友质疑这些新春以来的名人之争是某些名人在“别有用心”地为即将出版的新书炒作。有人说:“用骂街的方式来唤回公众的关注,这是过期作家发书前的惯用招术。”

  去年的此时,鉴于互联网上的种种恶战,中国博客网曾发起了签署《博客公约》活动,以期通过网友的自律,对博客用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博客是虚拟社会中的个体成员。当互联网演变成为一个虚拟社会的时候,博客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以独特的方式,血肉相连。我们发言、我们歌唱、我们共享,我们信奉自由平等,我们关注世间万象,我们要创造全新的文化。”这份声明的优美段落仿佛还在耳畔回荡。

  然而,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互联网依然硝烟未尽,当初的理想似乎还很遥远。

  “争鸣是好事,但不能将争鸣变成人身攻击。”一位网友说:“互联网是一个言论高度自由的空间,由于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行业限制条款,网友在网上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诸如泄露隐私、侵权、谩骂,甚至诽谤、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于名人互相攻讦的现状,我们与其寄希望于道德的谴责,不如用法律进行规范,拿出一些真正可以量化的标准和具体的罚则才能够使得规范发挥作用。

  看来,严格的自律和法规都是网络争论的必需。

  《人民日报》(2007-03-29第09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