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地平线的千里之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11:53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这个欧洲西北部的岛屿国家,在用望远镜和火枪踏上四个大洲的土地后,于1792年迈开了走向中国的第一步

  英国在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到乔治四世时期,经历了催生一个新国家的工业革命,此后它迎来了鼎盛的19世纪,影响力从欧洲波及全球。由大英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英国与世界”采撷的正是1714到1830年间英国在金融、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展品来自全球

  创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不属于国王和教会,也不属于个人,而是根据议会法案建立的“人民的博物馆”——它属于全英国,曾经规定衣冠整齐者皆可入内。

  生活于1660至1753年间的医生汉斯·斯隆同时还是自然史学家和收藏家,这位从小喜欢自然历史的爱尔兰人被视为大英博物馆的创立者。他年轻时闯荡过牙买加,并用他的书籍向英国人介绍这个岛屿。斯隆时期的收藏家倾心于人文和自然的艺术品,因此藏品中除了少数英国古器物,更多的是英国历史和文学的手稿书籍,以及反映世界自然史的标本和不同文化的艺术品。到了1753年斯隆离世,他已经收藏了约71000件器品,337卷植物标本,5万种图书、手稿、版画及素描。

  到了1772年,英国政府购买到威廉·汉弥尔顿爵士的古希腊瓶瓮,这是运到大英博物馆的第一批重要古物。还有很多标本则是由从事环球航行的詹姆士·库克和其他早期旅行者取自世界各地。

  大英博物馆成立初年,更倾心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19世纪以后,视野扩大到埃及和亚述文物的研究和对古代手稿的破译。奥古斯塔斯·渥拉斯顿·弗兰克斯1851年成为英国古文物的负责人后,给予英国和欧洲的古代文物以及年代稍近的艺术品一席之地,而且有序地收集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朝鲜在内的世界各国文物。此次展品中就有16件物品来自英国、中国以及德国、阿拉斯加和复活节岛等地。

  英国崛起时,远东的中国正值“康乾盛世”社会大动荡之后的一个稳定发展时期。“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据故宫博物院提供的研究数据表明,盛世100年间,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首次突破了3亿。18世纪中期,中国的生产总值远远超过整个欧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国库积存已是弘历即位之初(1736年)2400万两的3倍,建立起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现代中国奠定了基础。

  通过“千里眼”和冒险者看到了远东盛况的乔治三世,1792年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派遣了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大使团访问中国,以期叩开这个封闭的大国。

  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的一行50多人及800多船员1792年9月26日出发,航行9个多月到达北京。

  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为了开通与中国的商贸关系,取悦83岁高龄的乾隆,马戛尔尼的使团带来了代表当时西方科学、文化发展顶峰的礼品。在一张故宫博物院藏的藏品资料上,能够看到“红毛英吉利国王谨进天朝大皇帝贡件清单”。位列第一的就是“西洋语布蜡尼大利翁大架”,其实是一座天文地理大表,它在

圆明园被安装了一个多月。上面所载日月星辰同地球之像,“俱自能行动效法天地之运转,十分相似。依天文地理规矩,何时应遇日食、月食及星辰之愆,俱著于架上。并有年月日时之指引及时辰钟”。

  此外,为这个岛屿国家打开视野的千里眼(望远镜)、带来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等,都是乔治三世的礼品。甚至包括冬天的暖车、夏天的凉车这样新技术含量甚高的机械设备。英王的礼品别出心裁,皆为“表明西洋人之格物穷理”。

  数件献给乾隆御用的军器是长短自来火枪和刀、剑。其刀、剑能断铜铁。火器还包括铜炮西瓜炮数个,为了演示其性能,还随船带来“一小部红毛国兵,跟随供差进京”以备为乾隆爷御前演示用。

  处于鼎盛时期的乾隆帝,为了展示天朝的富足,对于各藩属及外国使节,一贯以“薄来厚往”原则待之,赠以这个农业大国的传统礼品:丝绸缎绒、

瓷器玉器、茶叶文具及各类工艺品。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可现一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