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南海的农民工樊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14:30 民主与法制时报

  2月6日,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成了中国农民的骄傲,这天他与另外11名基层代表在中南海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他是怎样的一个农民工,他是凭借什么走进中南海?

  走进中南海的农民工樊书生

  □特约撰稿 关霄汉

  34岁的农民工樊书生,经历了媒体一轮轮的“轰炸”。使媒体感兴趣的是,他在今年2月6日走进了中南海,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议政。他现在已经平静下来了:“我还是个农民工,我还得做工!”

  两会召开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准备邀请12名基层代表单独开座谈会,其中必须有一名农民工代表。

  入选农民工代表有条件:一是出门打工要10年以上;二是要技术好。樊书生出来打工已满16年,而且曾在去年全国建筑行业大赛砌筑工比赛上得了第7名,建设部授予他“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他光荣地入选农民工代表,成了中南海的宾客。

  外出打工16年辛酸坎坷

  2月4日,他打工的北京住总集团领导给他买了一身休闲装,领导说:上级选中你作为农民工的代表去中南海,要和一位领导人见面。你对政府有什么建议,都可以说,不要紧张,中央领导就是想听听农民工的心里话。接着,他被安排住进了劳动保障部的宾馆。此时樊书生才正式接到准确的通知:2月6日要接见他们的中央领导人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樊书生原是河南省内黄县田氏乡东田氏村的农民,1991年,离家到各地打工,眼下在北京住总集团第六分公司做砌筑工。

  回顾自己打工的生活,樊书生感慨万分。他可以算是打工世家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他父亲就进城搞建筑。

  1989年,父亲回到老家,对樊书生说,自己快60岁了,做不动了。18岁的樊书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瓦刀进城打工。

  他在黑龙江鸡西和吉林珲春做工程,赚了一些钱,21岁结婚。后来,他和舅舅共同组建了一个120人的工程队。可是,出师不利,开工没有几天,队里出了个大事,一个电工触电身亡。樊书生感到对不起老乡,两天两夜没睡着觉,嘴都起了大泡。经协商,死者家属要求赔偿7万,可是樊书生所隶属的公司只给3万元。樊书生和舅舅商量,剩下4万咱们给拿吧?舅舅同意了。加上当初的投资,1997年这一年,樊书生白干了。

  他不服输,又接着往下干。可是,拖欠工资的现象出现了,连干了3年,每年都要他出钱为农民工垫工资。2000年年终结算的时候,托亲戚找朋友,花了不少钱,建筑方才同意拿出两套仅值14万的房子,顶他的31万元。结果,他和舅舅又往里垫了16万给工人开工资。

  2001年,那家公司欠了他80万工程款,可是,只顶给他一台捷达车和一些白面,他变卖了30万元,另外50万元等于没有了。樊书生对舅舅说:别干了!我们年年都当“杨白劳”。就这样,2002年,他在老家整整呆了一年。

  2003年,实在呆不住了,他又到湖北打工。苦苦干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他去公司要钱,公司的大门紧闭。腊月二十七,在苦等了一个星期后,樊书生不得不长叹一声空着两手回家。

  2004年的春节,全家人过得冷冷清清。父亲说:“用我的老底子过年吧。”妻子也习惯了他“杨白劳”式的劳动形式,她劝公公说:“别怪书生,全国都是这样!那些黑心的人就是欺负咱农民。”父亲说:“我不怪他,我只可怜我的孙子孙女,他们过不好一个年。”樊书生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4年,樊书生又借钱带人到河北做工程。可是,建筑方利用他不懂合同的弱点,在年底算账时,又让他赔了8万元。

  这时,有个朋友找到他:“别包工了,北京有个工程,一天给80元。凭你的技术,他们肯定会相中。”2005年年初,樊书生拿着瓦刀来到北京。

  回忆起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樊书生捂着脸哭了起来。

  进中南海和总理聊天

  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6年年底,樊书生在北京赚了两万元。他告别了“杨白劳”的日子。他想,那是因为北京各项法律法规执行得好。那么,其他地方的农民工都能像我樊书生一样如数拿到工资吗?他们能保证不当“杨白劳”吗?

  他要把这些心里话和总理说说。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樊书生反复阅读这份报告,思考着如何在有关农民工政策问题上,和总理交流。他觉得应该围绕着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和总理展开话题。

  最后,他还是决定要写一篇稿子,免得到时候一紧张,问题讲得不全面。公司领导给他请来集团宣传部的同志帮助他写稿。

  2月6日15时,樊书生穿上崭新的衣服和另外11名代表一起走进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他刚刚坐定,就发现电视上经常看见的温家宝总理走了进来,代表齐刷刷地起立。

  温家宝总理笑容满面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大家的姓名和职业。看到代表都坐了下来,他才落座。他说:“多年来,每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都要召开座谈会,征求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然而,为基层群众代表单独召开一次座谈会、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还是第一次。大家可以放开讲,讲讲你们的心里话。你们关心什么事,希望政府办什么事,对政府工作有什么批评、意见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温总理的这番开场白,让代表们感到了亲切平和。座谈会的气氛和在自己家里聊天一样。

  按照事先排定的顺序,樊书生应该是第五个发言。温总理看见有个女同志,是排在最后一个发言的。就说:今天我们让女同志最先发言吧。

  代表们的发言都是照着稿子念,有一位代表把厚厚一叠稿子念完了,足有20多分钟。由于语速过快,气也喘不过来。

  “请农民工代表樊书生发言!”樊书生听得真切,轮到他发言了。他想了想,还是拿起了那份厚厚的讲稿。他紧张地念道:“领导好。”

  温总理笑了:“我不想听你念,你别看稿子,有什么说什么吧,好吗?”樊书生点点头。可是,他的脑子却突然空白。离了稿,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总理亲切而温和地看着他,渐渐地,他不紧张了。

  温总理问:“小樊哪,你有没有工伤保险,签合同了吗?你现在和以前的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吗?”樊书生回答说:“我是有保险的,合同也签了。我现在的公司有食堂、宿舍、娱乐室,平时还能看到电影,还可以打预防针。”

  这时,樊书生放松了。想到他以前的“杨白劳”日子,他大胆地提出:“我希望国家能成立一个专门来管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部门。我们农民工文化低,乡音又重,如果接触的部门太多,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跟谁说。现在一些农民工讨不到工钱,矛盾激化了,只好靠爬楼房电线杆等方式来讨要,那样才能通过舆论把钱要回来。这很不合适。要是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那这件事就好办多了。”

  温总理肯定了他的意见:“你提的意见如果报告上没有,我会研究考虑。”

  樊书生接着说:“总理呀,我觉得农民工的工资有点低。”温总理说:“以后会慢慢涨的。”樊书生又说:“总理,我还希望能让我们的子女到城里来上学。可是进城读书费用又太高,我们承受不起。”温总理说:“考虑到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希望农村的子女出来后上大学将来能回农村发展,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这方面,以后会有相应的政策。”

  总理建议他“保护好那一亩地”

  人们被温总理和樊书生轻松的谈话感染了,现场的气氛活跃多了。樊书生越说越自如,他想和总理算算土地的收入与支出问题。于是,他说:“我家一人有一亩地……”温总理就接过他的话说:“你要保护好那一亩地。”

  樊书生点点头:“可是种地不赚钱呀,一亩地一年只能赚几百元钱,不吃不喝也不够供一个孩子上学的。”温总理说:“你可以发展企业和养殖业呀。”樊书生说:“可是我没有资金,贷款很难的。又要担保,又要拿房屋做抵押。所以,我还是出来打工,这样资金慢慢就可以积攒起来了。”温总理说:“我们将来会考虑解决农村贷款问题,不再担保和房屋抵押。”

  樊书生在结束与总理的对话时,提了一个要求:“我想请您签个名,我还想单独与您合个影。我不是为我自己,我是想让别的农民工知道,农民工是可以和总理聊天合影的,让他们也看到总理对我们农民工的关怀。”温总理爽快地答道:“没有问题!”

  樊书生谈完了,静静地坐下,看着总理与别的代表交流。

  最后一位代表发言结束后,已是18时30分。座谈会已持续了3个多小时。樊书生来到温总理身边,请求总理给他签名,并且合影。温总理旁边的工作人员说总理已经很累了。温总理笑道:“我答应这个小伙子了,一定要给他签!”

  签完了字,也拍了合影。摄影师向樊书生要了电子信箱。

  温总理拉着樊书生的手说:“来,我送送大家。”说罢,和樊书生向门外走去,温总理送代表们一个个上车,当目送最后一位代表乘车离开后,他才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我肯定还是一个农民工”

  回到公司,樊书生的工友们要他请客。于是,几个人来到酒店喝酒,庆祝总理接见农民工,也庆祝农民工成功地把心里话告诉了自己心爱的总理。正在畅饮的时候,樊书生的手机响了,13岁的儿子在里面惊喜地大叫:“爸,爸爸,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了,你怎么上了电视?我爷我奶我妈我姐,在新闻联播里全看见你了!爸,是真的吗?你真的去了中南海?你真的见到总理了?”

  樊书生说:“是真的,儿子。我真的去了中南海,我真的见到了总理。你要好好学习,总理说将来要有政策,让咱乡下的孩子进城读书,到那时,你也可以见到总理。”

  3天以后,樊书生的信箱里出现了新邮件。他打开一看。正是自己和总理的合影。他高兴极了,赶紧打印了出来。

  2月16日,怀揣着与温总理的合影,樊书生回到了老家。一进村,他就让乡亲们围了起来。

  “书生呀,你真的见到总理了吗?”

  樊书生就把与温总理的合影拿出来给大家看,人们感叹着,并且艳羡地看着他。

  走进家门,父母妻子儿女早在院子里等他了。樊书生把一年赚来的两万元钱交给老人说:“开春咱们盖房子,以后再挣了钱,咱就带孩子到北京去上学,也带您去。”说罢,把自己和温总理的合影放在高高的柜子上。妻子说:“有了钱,咱一家在一起吧。你看两个孩子,他们在背后说想你,可是你回来,他们却不敢和你说话。”樊书生说:“我看出来了……”

  一个亲戚问:“书生呀,你这回见了总理,就是名人了,以后你可能就不要做工了。”樊书生说:“我肯定还是一个农民工,我也不会做别的,我只会做工。”话是这么说,可是,人们却不让他闲着,大家像对待名人一样对待他。回到家,屁股还没把炕坐热,县劳动局的局长就开车把他接走了,并把他作为嘉宾招待,请他讲讲和总理谈话的情形,还有在京老乡的工作情况。接着是当地的新闻媒体轮流采访,使他没有一刻的空闲。第三天,北京一家电视台给他打电话,请他回京。在电视台做完节目,又被另一家媒体请去搞座谈。春节期间,他全部是在应酬中度过。

  3月6日,他对找他的人们说:“我要回老家了,和父母好好唠个嗑,过两天开工就没时间了。” 版权声明:转载该条新闻,须著明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本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