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伟人之子的传奇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14:32 民主与法制时报

  毛岸青:伟人之子的传奇人生

  毛泽东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次子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23日凌晨4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能见到岸青最后一面,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了。”3月27日,从湖南匆匆赴京悼念毛岸青的韶山乡亲们,此刻又在收拾行装,准备乘航班离京返乡,大家仍沉浸在对毛岸青深深的缅怀中。

  毛岸青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位妻子杨开慧的次子。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保释出狱,后来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家中。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省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员击伤头部,造成精神病。

  毛岸青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坚持读书、作词、谱曲。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赵宗禾

  流浪上海拾破烂卖报纸度日

  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1930年11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鉴于毛泽东的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所处的危险境况,党组织决定将他们转移到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岁的杨老太太和20多岁的李崇德舅妈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岸英三兄弟坐火车前往武汉,而后改乘轮船到达上海避难。

  当时,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和夫人钱希钧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们亲自把三个孩子安排到上海大同幼稚园,这是我地下党领导的中国互济会办的。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党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被解散,岸英兄弟暂时寄养在董健吾家。后因白色恐怖严重,董健吾又去武汉工作,岸英兄弟生活无着落,开始流浪街头。老三岸龙在几次迁移中病死(亦说失踪)。岸英、岸青曾在烧饼铺当学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逃出店铺后,两人靠卖报纸、拾破烂、捡烟头、帮助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

  1936年,上海地下党找到了岸英和岸青,两个流浪儿见到亲人,倾诉着委屈,伤心地哭了。党组织通过在白区的统战关系,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介绍,借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带岸英、岸青和董健吾的儿子董寿琪一同出国。

  张学良资助赴苏联学习

  董健吾与张学良有很深的友谊。1936年上半年,董健吾到西安办事,张学良设家宴款待。席间,张问有何私人要求。董健吾见张学良诚恳,也就提要求说:“我有三个小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张学良答应照办。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张学良就来到上海看望老部下李杜。李杜一直要求去苏联,招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三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痛快地答应了张学良的请求。张学良表示:“三个孩子的出国费用由我负责。”随即将一张10万法郎的支票给了董健吾,要他尽快把孩子送到李杜家中,迅速作好出国的准备。

  上海地下党研究后,决定派在上海赤色工会工作的杨承芳和李杜一起出国,一路上负责护送三个孩子。1936年7月初,李杜通过各种关系办妥了出国手续,带着三个“儿子”,登上了法国邮轮康脱罗梭号,去苏联考察,于8月初到达法国马赛。

  经过辗转,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往苏联驻法领事馆,在那里他们见到了亲自来巴黎接他们的我党干部。1937年初,毛氏兄弟来到莫斯科,随即进入西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取名塞尔盖伊,爱称是谢廖沙,毛岸青取名亚力山大。当年毛岸英14岁,毛岸青12岁。

  不久,兄弟俩和父亲毛泽东音讯中断多年后终于联系上了,他们不断地给父亲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汇报离别后的生活、学习情况。父亲每次收到来信,心情都非常激动,并尽可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他们回信,给兄弟俩鼓劲加油,还多次寄去哲学、文学等各种书籍,让兄弟俩和他们的“小同志”们在异国他乡不忘学习祖国的文化知识。

  童年苦难是父亲心中永远的内疚

  毛泽东对两个儿子的成长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他第一次在延安看到岸英岸青兄弟俩的照片,正在生病的毛泽东激动地捧着儿子的照片在室内不停地来回走动。左看看右看看,那份发自心底的挂牵和惦念,好像花儿正在慢慢地绽放、绽放……凝视着儿子,毛泽东心潮澎湃,多少往事如泉涌心头:那艰难的岁月,那难忘的里程,那恩仇的往事,那爱憎的心情,毛泽东一半是欣喜,一半是内疚。尤其对曾遭毒打、头部受过伤的岸青,他既心疼,又同情。直到解放初期,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了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上世纪40年代,毛岸青与父亲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在莫斯科一起生活了五六年,1949年回到父亲身边,从此再没与贺子珍见面。毛岸青生母上世纪30年代被国民党杀害,他从贺子珍那里得到母爱,后来曾说过:我觉得贺妈妈好,我想念贺妈妈。

  鸿雁传书,父子情深

  在苏联,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吃过苦的孩子早当家,岸英岸青兄弟俩更懂得和平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哥哥的带领下,岸青和哥哥一起刻苦学习,发奋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都曾跳过级。从十年制学校毕业后,毛岸青考取了东方大学深造。而哥哥岸英于1946年1月先期回国,把弟弟岸青的生活学习情况告诉了父亲。

  从1945年11月开始患植物神经失调症的毛泽东,亲自抱病到机场迎接大儿子的归来。人们都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其实,哪一个儿女不是父亲的心头肉呀!仍然在疗养中的毛泽东看见阔别近20年的儿子岸英,又得知岸青的消息,精神倍爽,病除大半,当即挥毫泼墨,给远在异国的岸青写了一封家书——

  岸青,我的亲爱的儿:

  岸英回国,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欢喜。看见你哥哥,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李讷)问候你,她现已五岁半。她的剪纸,寄你两张。

  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毛泽东

  一九四六年一月七日

  岸英回国后,毛泽东更加关心远在他国的岸青。1947年9月12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特别提到,“这孩子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得很好”。同年10月8日,毛泽东又致信毛岸英说,岸青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寥寥数语,父爱深深。

  给夫人当模特,和儿子斗象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岸英和邵华的同母异父姐姐刘思齐结了婚。

  1960年邵华读大学期间,因病休学去大连疗养,毛岸青也在那里。毛泽东去大连时,和毛岸青谈话中,毛岸青忽然讲起了他做的一个梦,便对父亲说:“爸爸,您说怪不怪,几十年没有梦见妈妈了,昨夜她来了,笑眯眯地跟我说:孩子,我不能给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好好练字呀!”说着毛岸青泪流满面。也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毛岸青告诉父亲自己想找个女朋友。

  有一次,毛泽东就试探着问儿子:“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毛泽东这一问,正合儿子的心思,后来二人确立了恋爱关系。毛主席一边鼓励这一对青年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边认真地对毛岸青说:“你以后身边有中文老师了。”原来毛岸英、毛岸青早年被党中央送到苏联,异国他乡,毛岸青俄文学得呱呱叫,中文却逊色得多,而邵华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毛岸青和邵华同年在大连结婚。时年,毛岸青37岁,邵华22岁。

  邵华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摄影保持着痴恋。毛岸青特别喜欢妻子的摄影。邵华拍摄的1994年毛岸青在杭州打桌球的照片,富有动感,毛岸青的那一双眼睛炯然有神。1998年毛岸青在西山家中下象棋那张照片的捕捉角度,在邵华的照相机里又不同了。毛岸青的眼睛是低垂的,看着棋盘,可他的右手却猛然握拳点击右脑穴,动静结合,有情有感。

  只要毛岸青在家,毛新宇喜欢陪父亲下象棋。毛岸青从年轻时就喜欢下象棋,善于用炮,毛新宇则喜欢用马,棋盘上往往打得你死我活。毛岸青也喜欢看电视,每天的国内外新闻都是必看节目,革命战争片和二战片,也非常喜欢看。

  回韶山:凝望父亲铜像无语流泪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优美散文是毛岸青和邵华合写的。邵华和毛岸青是毛主席子女中回韶山最多的。

  1995年2月22日,毛岸青一家三口在湖南省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又一次回到韶山。原来毛新宇2月8日从韶山回去后,一讲韶山的新变化,毛岸青是铁了心非回韶山不可。这一年,毛岸青72岁了,回到家乡非常高兴。晚上在韶山欢迎他的宴会上,他的眼睛多次望着桌上的烟酒。邵华叹了一口气,说:“岸青过去对烟酒都有瘾,可因为身体原因,医生早让他戒了。今天他高兴,想开戒。”韶山的领导、同志都抢着说:“高兴,开戒吧。”当韶山的乡亲举起酒杯欢迎他回韶山,为他的健康干杯时,毛岸青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也举起只有几滴酒水的酒杯,慢慢地一饮而尽。喝完后,毛岸青酒杯倒置,表示他干了杯,心里很明白,只是说不出来。邵华笑着递了一根“精白沙”香烟给毛岸青,划了根火柴,毛岸青大口大口地把它吸燃了。

  毛岸青这次回来因行动不便,气候也冷,只参观了故居和毛主席铜像广场。当邵华介绍铜像高10.1米的寓意时,毛岸青久久地望着铜像上江泽民书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大字,流出了泪水。(版权声明:转载该条新闻,须著明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本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