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广海葬面对死墓危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14:39 SMG《七分之一》
上海推广海葬面对死墓危机(图)
面对死墓危机

  SMG《1/7》4月1日播出《面对“死墓危机”》,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最近两天,正值清明扫墓高峰,在这个祭奠祖先、纪念逝去亲人的传统日子来临之际,一个来自殡葬部门的数据,让人感到十分不安。据预计,上海目前43座经营性公墓中,五年之内,将有80%发生“死墓危机”,也就是再无墓地可卖。而在上海周边地区,情况同样严峻。针对殡葬业的现状,有关修改《殡葬管理条例》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正文:

  2007年3月24号,清明节前夕,在一艘驶向东海的轮船上,这些特殊的乘客将在今天把去世亲人的骨灰,亲手撒入大海。

  (点蜡烛灯实况 姜鸿妹撒骨灰实况)

  今年62岁的姜鸿妹和两个女儿一起,来为丈夫的骨灰举行海葬。姜鸿妹的丈夫去年11月因病去世。姜鸿妹和丈夫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去年9月,在老伴病重的时候,夫妻俩约定,逝世后两个人的骨灰都将撒入大海。

  (姜鸿妹和两个女儿哭,洒骨灰)

  记者串场:

  我现在所在位置在东海海域东经12145.5分到50分的一个确定区域,在今天的现场我们了解到,总共有两百具骨灰在这里进行了撒海仪式,参加的人数达到了五百八十人,虽然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但是这个数量相对于上海每年十万人的火化人数来说,仅占百分之一。

  对于亲人们来说,此时此刻,意味着最后的生离死别,此情此景,令人哀伤动容。

  飞思海葬服务部经理 许国香: 海葬让生命回归自然,还有一条,骨灰撒海把我们有限的土地留给子孙后代。

  许国香经理介绍说,上海举行这样的骨灰撒海仪式已经有16年,16年中累计举行了101次骨灰撒海仪式,先后有13638具骨灰在亲人的陪伴下撒向了大海,如果按照目前国家规定的最小一个墓地占地2平方米来计算,这些海葬的人们已经为后代节约土地近3万平方米。在已经持续了16年的海葬后面,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乔宽元:上海市现有的公墓土地平均在5年内,80%的公墓将进入到无地可葬的死墓危机阶段。

  乔宽元,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从事殡葬研究八年。在市民政局2006年完成的《上海公墓业发展规划研究》中,乔宽元的调研数据表明,目前上海拥有的43座经营性公墓,五年之内将有近30家的公墓陷入“死墓危机”。

  记者:这些墓园进入到死墓危机阶段,是一种什么样的危机呢?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乔宽元:主要的影响就是不能再安排入葬死人了,这个影响主要在这里。一个公墓如果发生这个影响,对老百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当普发性的死墓危机一旦形成,那么就构成一个社会问题。

  那么,事实情况到底如何呢,从这张上海市经营性公墓分布图上我们看到,上海的公墓主要集中在嘉定、松江、青浦、宝山等地,另外还有几家位于浦东,南汇等地。记者分别选择了位于闵行区的天国墓园和浦东的永安公墓进行调查。

  天国墓园工程业务部主任 祈生荣:这(每个)墓非常小,只有零点八平米,卖得差不多了,这些空着的都是没有卖的。

  记者:现在算算总数,我们还有多少墓穴可以卖。

  天国墓园工程业务部主任 祈生荣:这里还有70个。

  创建于1996年的天国墓园,总共占地60亩,现有墓穴16000多个,当初每个墓穴的面积最小的也有三平方米。经过十年时间,他们现在把每个墓地的占地面积缩减为零点八平米,但是即使如此,恐怕也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土地的匮乏。

  天国墓园工程业务部主任 祈生荣:我们土地一直批不下来,因为我们这里靠市区近,土地很紧,我们只能往(区)外面发展,但是外面又是青浦,两个区,更不好搞土地。

  天国墓园位于闵行区,北面和青浦交界,东面是严格控制的连片耕地,西面和南面是北青公路,毗邻虹桥开发区交通枢纽,十年以前人们觉得这里还很偏远,但是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很快就让墓园担心今后的生存问题。为了能维持经营,现在天国墓园只能把园区的边边角角也开发成墓穴,面对诺大的墓园,用他们自己的话却说是在"螺狮壳里做道场"。那么那些老的墓园情况又怎样呢?记者来到了位于浦东川沙镇的永安公墓。

  永安公墓经理 庄根福:我们已经进入到将要封园的时候。

  记者:为什么?

  永安公墓经理 庄根福:因为土地没有了。

  庄根福经理将要封园的说法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永安公墓1958年创建的时候,只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公墓,1987年永安公墓通过改制转为经营性墓园,占地167亩,5万6千多穴,由于国家已经开始对公墓用地进行严格控制,而同时,每年墓穴的销售数大大高于预先的估计。永安公墓已经七年没有增加土地了。

  永安公墓经理 庄根福: 当时没有想到这个土地是有限的。

  记者:这么大的量进来,总有一天会卖完的?

  永安公墓经理 庄根福:是啊,想到了,但是没有想到卖得这么快。

  为了维持经营,永安公墓只能控制墓穴的销售数量,现在墓园的销售已经从每年的3000穴下降到1000穴。

  记者:现在总共还有多少穴可以卖?

  永安公墓经理 庄根福: 5000多。

  记者:我看到现在这一片也有很多绿化,那是不是将来这片绿化也保不住了?

  永安公墓经理 庄根福:肯定是保不住了,就是尽量空的土地要利用足利用掉,你不利用我们土地已经没有了,现在在挖潜力了。

  解说:事实上,上海对购买墓地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70岁以上老人、或者有医院病危通知的有本地居民才能够购买墓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目前对社会开放的43家一共6000多亩经营性墓园,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就已经面临目前的局面,这是许多人意想不到的。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乔宽元 用掉了4000多亩,还有2000亩。每年10万人,计算下来,有的墓地已经进入死墓了。

  这两天,正值清明扫墓高峰,700万扫墓人流涌向上海周边地区,那么,周边地区又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呢?

  事实上,每年清明期间,上海的扫墓大军纷纷去周边城市祭扫的时候,这些城市的一些市民也同时在上海寻找着为逝去的亲人下葬的恰当方法。在长三角地区,几乎所有地方都出台了严格的规定,只有当地户籍居民凭亲人的死亡证明才能够购买墓地。而在3月24号上海举行的这次海葬仪式中,就有40具骨灰来自无锡,占了当天的五分之一。

  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 沈毅:我们江苏常熟(经营性公墓)已经全部关闭了,采用全部建骨灰堂,每个乡镇都建骨灰堂,市里也建了经营性骨灰堂来解决骨灰安葬问题,常州到2008年市区(公墓)全部关闭,10年整个县市去全部关闭。

  沈毅副局长介绍说,目前无锡有8个经营性公墓,土地存量只有五到七年,他们动员市民来上海参加海葬,也是在考虑寻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方式。

  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 沈毅:如果一旦我们土地用完,公墓关闭的话,骨灰将如何处置?

  为进一步节约用地,上海的单个墓穴面积,近年已从传统的3平方米变成1平方米。而在一些经营性公墓中,也试图通过各种新型的葬式来缓解上海墓地用地紧张的矛盾,比如室内葬,草坪葬,植树葬等。

  上海福寿园副总经理 葛千松:花坛葬,我们人为地把它做成一个花坛,30公分以上永远是鲜花,30公分以下是埋葬骨灰的。

  记者:像这样一个面积的一个花坛,它大概能埋葬多少个人?

  上海福寿园副总经理 葛千松:这里边可以容纳250到300个。

  记者串场:

  根据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仍然有75%以上的上海市民选择入土为安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后事,仅就上海福寿园一家为例,在原有243亩土地的基础上又扩充了336亩的新东园,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墓地土地使用资源越来越少的矛盾,但是对于上海43家经营性公墓来说,死墓危机仍然是他们要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

  因为土地资源紧张,墓园不可能无限扩张,根据保守测算,从现在到2052年累计自然死亡人口将达到700多万,究竟是"适度提高土地供给",还是"寸土不让",是一个"两难选择"。一些公墓已经开始放慢销售墓穴的步伐,但与此同时,墓穴的市场价格也一路上涨,仅以天国墓园为例,单穴墓已经从几年以前的两千元上升到3万。

  天国墓园工程业务部主任 祈生荣:这个地方是我们新开发的,大概有50排,一排做三到四个墓,还有150个现在我从34排做起,从后面做起,后面地段差一点,我销售价卖四万一千八,第二次再做17排我可能就要卖四万五千元。

  墓穴价格的高涨,引起了市民对殡葬费用一路上涨的抱怨。目前民政部正在深入调研,将对十年前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进行修改,据悉,新的《殡葬管理条例》将推进新的殡葬改革方式,那就是我国殡葬业在完成了“土葬”到“火葬”后,将提倡不保留骨灰,也就是提倡江(海)葬、空葬等殡葬方式。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正在经历采用绿色殡葬方式、尽可能节约殡葬用地这样一个过程,同样也面临着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第二次跨越。

  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葬是没有选择的,死了都在葬,葬式是可以选择的,有多种葬式 。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乔宽元: 按照传统的葬式,就入土为安的葬式,我们现在上海的土地已经非常稀缺了,必须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入葬方式。

  上海市殡葬协会会长 王宏阶:首先我们确立刚才一个概念,死人该不该有地,第二我们可以延续下去说,他该有多少地?按照我们法规规定,每一个墓穴1.5平方米,当然我们在尽力做得更小一点。

  事实上,在我们邻近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同样在采取各种手段,鼓励和提倡新的殡葬方式,节约殡葬用地。今年是清明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的第一年,在乔宽元看来,我们既要尊重

传统文化,又要找到一种合适的过度模式,乃至改变传统的殡葬观念。

  乔宽元: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几十年,他最值得保留的是什么,是骨灰吗?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纪念的不是纪念骨灰本身,而是纪念这个人所留下的标志物,表明这个人特征的标志物,要纪念他是这个东西,纪念他给我们这些相关的人留下什么,给我们的恩德,给我们的培养,给我们的赞美,给我们艰苦环境下如何度过,留下这一系列的人生故事,这是最值得纪念的。

  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我感到这个很难,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比第一次要难的多。但是,我们不能光解决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还有子孙后代,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况:姜鸿妹:

  老头,尽管你是走了,但是你在我身边,都是存在的,走到每一个地方,特别是厨房,我就想到了你,你在的时候,有很多好吃的你都会烧给我吃,我跟你结婚三十今年没有下过厨房,全是你烧菜,就是你走的那天,也是烧菜给我们吃。

  把老伴的骨灰撒入大海后,姜鸿妹依然还常常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在家中,姜鸿妹常常地这样和老伴对话。除了老伴的遗像,姜鸿妹还常常地仔细端详这支毛笔,因为这上面寄托了家人的太多的哀思。

  姜鸿妹:我会跟他说的,老头子,若干年以后,我会来陪你的,哪一天我走了,我就会来陪你,就到这里来和你葬在一起的。

  记者:你舍得他吗?

  姜鸿妹:不舍得,但是我想这是我们两个在他生前就约定好的,所以我说,我不舍得也要这样做的。做了一个头发笔,这样骨灰没有了,但这是他活着的头发,孩子就会有一个永远的纪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