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点燃族群战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11:18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 据台湾《联合报》社评指出,马英九“特别费案”昨日首次开庭,是否有罪,尚待审判。但是,特别费案开庭前夕,马英九的“血统原罪案”却已被王金平审结宣判。判决主文是:“少数族群的政治菁英,不适合统治多数族群。”

  这项判决若译成白话,王金平是在说:“马英九是外省人,外省人不可以做台湾人的‘总统’。”

  台湾的族群政治闹了几十年,迄未见有头有脸的政治人物说出这种大白话,甚至从未出自民进党及“台独”的台面人士之口。如今,王金平语出惊人,确实令人侧目;难怪连游锡堃亦指其“失言”。

  若要讨论台湾族群政治的因果,是一个牵涉广大的复杂议题;此处只能从王金平的角度切入。王金平是因欲与马英九竞逐代表国民党参选人的资格,才使情势逐步演变到今日地步。王金平一开始就就“中南部人不会投给外省人”,如今又说“少数族群菁英不适合统治多数族群”。其实,这是王金平站在马王对比的架构中,主张外省人马英九没有参选资格,他台湾人王金平始有参选的正当性。这样的政治逻辑,不免骇人听闻。

  在社会评价上,马王二人应当不只有“外省人/台湾人”的差异而已,其他在学养人品上的高下亦可公评。但是,王金平却将二人的差异,集中放大在族群因素上;难道马英九只因是外省人就不宜代表国民党参选,而王金平只因是台湾人就有代表国民党参选的条件?

  王金平说“中南部人不会投给外省人马英九”,但是,“中南部人就会投给台湾人王金平”吗?马英九是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外省人?王金平又是不是政治流行语汇中的“台湾人”?其实,台湾政治的族群地域因素极其复杂,连施明德都成了“中国人”,萧美琴亦成了“中国琴”;否则为何国民党在中南部推出的“台湾人”,往往选不赢民进党推出的“台湾人”?王金平将马英九贴上“外省人原罪”的标签,固然太过粗暴;他自封为“台湾人的代表”,恐怕也有点托大。

  王金平将情势推移到如今地步,王马配固不可能,马王配亦可能无望。一方面,王金平将马英九的参选正当性贬损至此,又对国民党的“结构”提出强烈质疑;则王金平尚有何面目接受“马王配”。另一方面,王金平既撕破了脸,则马英九似亦没有理由邀请一位明显的政敌为竞选搭档。王金平如今不仅是与马英九摊牌,亦是向国民党“族群融合”的核心价值挑战。且不说马王配已无可能,即使配成了也已无加分效果。因而,一般认为,“马王”已难合作,王金平亦不再可能代表国民党参选,他独立参选的可能性已见升高,届时并可能成为族群论述最鲜明、最激越的候选人;王金平在大选中或许会为“台湾人”候选人催出一些族群情结的选票,但这些选票是否会投给王金平这个“台湾人”,却是未定之天。毕竟,尚有其他“台湾人”参选。

  王金平指控国民党的初选,是“为特定人士量身订作”;其实,他也是在为国民党的人选“量身订作”了另一个参选条件。那就是:只有他台湾人王金平有资格代表国民党参选,外省人马英九不够格。但是,以王金平比马英九,马除了“外省人”的“弱点”外,似乎尚有其他优点;而王金平除了有“台湾人”的“优点”外,也不能说在其他方面皆较马优异。

  王金平的论述是“违宪”的,因为“宪法”规定不可有族群歧视。王金平的论述是扭曲的,因为,何必要用“外省人”“本省人”作多数与少数的区分,其实也可以用“主张族群融合”及“主张族群对立”等其他标准作多数与少数的区分。王金平的论述也是反文明的,对一个人的肯定或否定,应看他整体人格的成就,而不应以族群为唯一标尺。何况,外省人也有良莠之分,台湾人也有贤不肖之别;王金平有何立场指马英九是不可接纳的“外省人”,又何以自认是万民称誉认同的“台湾人”?

  这次选举的族群斗争,没想到是由王金平点燃战火。这无论是“历史共业”,或是政客造孽,祸福凶吉,反正最终皆将由全体台湾人来裁断。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