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被捕台湾间谍命运:一个历史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10:39 生活报

  在台湾的情报人员名单中,这些老人的名字恐怕根本不会被提起,他们是历史当中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这特殊的一笔,却改写了他们的整个人生。

  2007年3月30日晚上8点,刚成立三个月的香港民间组织“海峡两岸受难者协会”会长姜建国住在台湾朋友家里,却开始做起了辞去会长职务的打算。

  来台湾21天,其实这一天他最高兴———下午台湾“军情局”的梁参谋打电话来,说长官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处理姜建国等一批情报人员的补偿问题,让他先不要回香港,等着“军情局”答复。

  这天中午,姜才首次和台湾前“立委”冯沪祥见上面,冯担任“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由他出面与“军情局”沟通召开质询会,解释对这批老特工的处理。

  1987年,香港商人姜建国作为台湾特务被大陆国安逮捕,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近15年,出狱后回到香港,失去了工作,失去的名声,贫病交加,妻离子散。今年初,他联合同样遭遇的香港狱友,共同向曾经利用了他们后来又抛弃了他们的台湾“军情局”进行索赔。索赔清单上列明:要求补偿15年服刑期间的工资1000多万元台币,要求补发出狱至今的工资1200多万,要求发放台湾身份证……

  他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索赔,但他曾经为“台湾间谍”这一身份付出的巨大的人生代价,他希望台湾方面至少有个表示。

  姜的算盘这么打:如果台湾“军情局”同意补偿他们一批8位香港籍的间谍,这笔钱一半将给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作为经费,两成将捐给刚由他牵头成立三个月的“海峡两岸受难者协会”。同时,他还想说服比自己年轻12岁的陈景圣接会长的职,把为相同命运的人讨回应得利益的工作继续下去。

  于是,他选择在长久的缄默之后站出来,公开他曾经的间谍身份。

  一件让姜建国有些费神的事是,到底给台湾的报纸《联合报》还是给香港的凤凰卫视做独家报道?这两家媒体都提了一样的要求。而姜建国更期盼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采访,“这个事情现在搞大了。”他兴奋地说。

  事情确实搞大了。2001年从上海的提篮桥监狱回到香港的姜建国,已经到台湾“军情局”做过三四次“客”,每次都被敷衍地打发,最后拿着1000~3000元美金回家。

  这次不一样,他感受到了除媒体以外的关注,台湾“军情局”的人两次拜访他,梁参谋还对他说:“你来可是大事情啊!”

  “这是一个历史悲剧。”中国社科院

台湾问题研究专家王建明这样概括姜建国等一批台湾间谍的命运。

  他说,1949年以后,

国民党退守台湾,两岸之间随即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间谍暗战。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台湾的战略是保台澎金马,伺机反攻大陆,但到了70年代,两岸关系出现很大变化,中国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蒋经国上台之后,在军事政策上也进行了调整,变成了积极防御,独立互守。到蒋经国后期,香港开始成为台湾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桥头堡。香港作为自由港,历来是国共两党情报站的重要基地,是台湾向大陆渗透的基地,当时大陆渐渐地开放,所以利用一些内地籍的香港人做情报工作,成为台湾编织巨大情报网的重要手段。

  姜建国,陈景圣,他们只不过是这个巨大网络当中小小的一环,只是他们并没意识到,作为最外围的情报人员之一,他们是可随时被牺牲的。

  “这就是历史的悲剧。一个选择错误了,命运就无法改变。这种历史现在应该结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还原历史的真相。”王建明说。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55,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