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营造温暖环境集聚创新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5:12 常州日报

  常州日报消息 昨天上午,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人才工作座谈会,邀请部分重点企业、高科技企业的企业家们,就全市加快引进海外人才、高层次人才问题,听取各方面意见,以谋求在新一轮人才争夺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常州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市委书记范燕青作重要讲话。市领导杭天珑、居丽琴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津通工业园、安格特塑胶有限公司和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6家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结合企业实际,畅谈了各自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困难及瓶颈等。

  据了解,近两年,常州市加大了对海外

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的引进力度,通过组织赴国外招聘、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招才引智,两年共引进留学人员112名,是2004年前总量的一倍。全市吸引留学人员总数突破了200名,创办企业93家,园内孵化企业63家,来常工作的外国专家达到107人,逐步从原来解决一般性的技术项目、低附加值的技术项目,有重点地向动力和精密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电子电力、新型纺织等行业转移。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州市对人才的集聚能力与周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工业企业科技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还远没有成为推动常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企业层面分析,主要有思想观念陈旧、投入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短缺、激励措施乏力等原因。当前,常州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要依靠有形资源,受制的主要是人才、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源。

  “

十一五”末,常州市要着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40%%,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将达到2%%,将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8家,50—100亿的企业8家,10—50亿的企业80家,一大批企业将在竞争中做强做大、做精做特。

  新的历史时期,常州靠什么顺利实现产业提升、发展转型?关键在于能否培育起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能否集聚起强大的创新研发人才团队。时下,打造增强自主创新力的“人才工程”,已成为企业突出以人为本,加快人力与知识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

  市委书记范燕青在座谈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人才引进的主体也在企业。现在要把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到企业上来,推进和发动全市更多的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增强常州的综合实力。企业家要确立引进人才的忧患意识,具备引进人才的远见卓识,要有引进人才的扎实举措,要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全市企业家要努力培植和强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致胜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更自觉、更紧迫地扶持和鼓励企业自己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做强做大自己的创新人才、高层人才和领军人才队伍。面对人才争夺的热潮,常州市的企业要着力打造自己的“人才工程”,在人才引进上要本着实在、实用、实惠的原则,特别是全市的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更要走在引进人才的前列,大胆聘用人才,为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着力构建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投入、配置、激励、福利、服务等环节在内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施展所长、创出业绩。

  范燕青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要充分认识高层次人才引进对于推进创新型

城市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营造温暖环境,集聚创新人才,全力推进海外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人才流动的首选城市之一,建成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各展所长、创新创业的热土。(王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