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融冰之旅:从相互了解到相互理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4:56 CCTV-4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之初,出访首站选择中国,展开一段“破冰之旅”;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融冰之旅”即将启程。从破冰到融冰,中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政府到民间,相互交流推动相互理解,稍后请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王世林):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 欢迎您继续收看温家宝总理访韩访日的特别报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乘专机抵达韩国首都首尔,开始对韩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七年来,中国总理首次正式访问韩国,在结束了对韩国的访问之后,温家宝总理从11号开始对日本访问。对于这次访问,温家宝总理称之为“融冰之旅”,这同时也是时隔七年,中国总理首次访日,这一次重要的访问对于推动中日关系的继续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历了五年的寒冬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所以今天围绕温家宝总理出访以及中日关系的相关话题,我们演播室请两位嘉宾来参与讨论,我介绍一下,一位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另外一位是我的同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宝印先生,欢迎两位到演播室参与我们的节目。 就温家宝出访的情况,我们首先通过电话来连线新华社驻韩国的记者魏建华。 (电话连线) 主持人: 建华,你好。 魏建华: 世林,你好。 主持人: 对于这次温家宝总理在韩国的访问,大家非常关注今天温家宝总理的行程主要是什么,给我们介绍一下? 魏建华: 温总理今天访问韩国的行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紧凑,从早晨参观韩国的SK电讯公司,到下午和韩国总理韩德柱,和总统卢武铉会谈,到晚上参加卢武铉总统的欢迎宴会,并出席中韩交流年的开幕式,可以说是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日程如此地紧张,但温总理每次的讲话可以说是妙语连珠。比如说,他的专机在抵达首尔之后,是从机场直奔韩国的SK电讯公司参观,他在参观时就说,我刚下飞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首尔离北京这么近,跟从北京坐飞机到上海差不多,我还没想到的是,下飞机后参观的第一个韩国企业就是电信产业,世界上只有电信产业具有高新技术,又能沟通人的心灵,飞机快但是却没有通信技术快。他的讲话紧扣主题,博得在场人一致的赞同和赞许。今天韩国的媒体对温总理的访问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主持人: 好,我们知道这次温家宝总理对韩国访问,韩国的媒体是高度的关注,据你了解,韩国的媒体对于这次访问都有哪些主要的评论? 魏建华: 韩国媒体对温总理的访问关注度超过了我们中国记者的预料,很多的媒体可以说当地韩国绝大部分的媒体都派了记者进行采访,全程的采访,更多的当地媒体甚至在酒店周围进行了驻点。我今天是在酒店看到当地的《韩国时报》,大篇幅地对温总理的访问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从今年年初温总理前往菲律宾出席中盟系列峰会时会见韩国总统卢武铉这件事开始说起,对这次温总理的访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说中国同韩国和日本在内的这些亚洲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一支和平的力量。 主持人: 非常感谢建华给我们介绍温家宝总理访韩的相关情况。明天温家宝总理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相关的情况我们通过视频连线本台驻日本的记者孙岩。 (视频连线) 主持人: 孙岩,你好。 孙岩: 你好,世林。 主持人: 明天温总理将开始他对日访问的“融冰之旅”,据你了解,日本的媒体对于这次温家宝总理访韩访日都有哪些主要的评论? 孙岩: 日本媒体对此次温总理访问日本高度重视,做了许多大量的报道。从年初开始到目前可以说主流媒体,像大报《读卖新闻》一直在做相关的报道,包括介绍温家宝总理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等等。特别是明天总理就要来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今天的大报纸《每日新闻》在显要位置登出专集,题目就是“进一步加强互惠关系,迈出第一步”,同时期待总理明天的到访,在题目上进行了专集的报道。大报、主流电视台等等都进行了许多的报道。目前,媒体就总理来日本的日程,以及还要去京都,包括与日本的首相进行下一步两国关系进一步的强化方面做了许多报道,特别提到战略互惠具体的成果方面,日本媒体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媒体都普遍认为,温总理的到访可以使中日的关系今后进一步走向稳定,进一步走向友好,进一步迈向新阶段的标志,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主持人: 这是媒体方面的一些情况,日本方面对这次温家宝的访日还做了哪些准备? 孙岩: 从政府方面,4月5号日本今年中日两国有一个项目,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日体育文化交流年任命亲善大使酒井法子担任文化大使,体育由“瓷娃娃”之称的乒乓小将福原爱担任,那天正好是在日本首相安倍的首相官邸接见了两位,鼓励她们为两国的友好,为两国民间进一步加强理解和交流多做出贡献,说你们的道路很远,很长,做好这个大使的工作。日本的高官频频访问中国的预热,以及媒体各方面的报道,为总理的到访做了很好的一些环境上、条件上的铺垫。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孙岩给我们介绍温总理即将访日的一些情况。从刚才孙岩的一些报道中大家可以感受到,日本方面对温家宝总理的访问是期待很多的。实际上从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以来,中日中间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如今日本人可以免签证短期来中国访问,所以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段相关的背景情况。 (播放短片) 解说: 2007年3月21日,250名中国高中生从日本回到中国,他们是第五批中国高中生访日团成员,刚刚参加了“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中国高中生访日活动。在日本期间,他们和日本高中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参加课外俱乐部互动,到日本高中生家里住宿,还进行了文化、经济、社会状况等方面的考察。这项活动开始于2006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名中国高中生应邀对日本进行了访问。 在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时,两国领导人决定将2007年确定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2007年4月5日,日本著名歌手兼演员酒井法子和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分别作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亲善大使,手持“2007日中文化体育交流会”的标志在日本东京正式亮相,从而拉开了“2007日中文化体育交流会”的序幕。整个交流年活动将涉及文化艺术、体育、旅游、媒体、影视和青少年交流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活动都将使用一个共同的标志:图形中的字母“C”代表中国,字母“J”代表日本,它们组成的心形,象征的正是中日交流的心灵。而与此对应的广告语则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主持人: 可以说中日两国民众的交流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民众的交流,我们注意到,去年以来,中日之间专家的交流也很多,而且刘教授还参与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我们第一个问题想刘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中日之间地理上是非常的接近,文化是水土交融,为什么两国迫切地需要这种对话?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非常荣幸,我有机会参加两国关系和其它问题的一些探讨,有的时候争论是很激烈的。中日两国虽然是地理上很接近,而且看上去表面都是亚洲人,穿上衣服以后有时候分不出来,但是实际上两国的国情还是很不同,毕竟社会制度不同,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生活习惯,人文社会背景都不一样,更何况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有很复杂的一段历史,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伤害的历史。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如果对这个历史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也会使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很不理解。 还有就是中日两国毕竟只是从各自的媒体去了解对方,而缺乏实际接触,但是一接触以后觉得有些问题好像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很多新的感受,有些反而是对方觉得他的误解太深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交流,今后这种交流还应该进一步增加,是这样一种感觉。 主持人: 对,今天请宝印来也是因为宝印对日本问题也非常的了解,因为宝印在日本当驻站记者六年的时间,很长的时间了,对于日本的问题宝印也是非常的关注。关于中日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你个人的理解来讲,为什么每次都能格外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孙宝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两个国家文化是非常相近,我们经常会因为这种相近忽略它其中不同的地方,经常人们会说两个国家非常近,但是有的时候感觉非常远,这个东西造成我们在交往当中的一些,会比地理上更加遥远的国家克服比他们还要多的困难,恰恰体现在我们相近的地方,但是途径很多。刚才我们还跟刘先生在底下聊天,特别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年轻人的交往。刚才我们提到三千年的年轻人的交流活动,那是1984年,当时刘先生也参加了,我作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已经20年过去了。那个时候他们是20出头的年轻人,到现在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了,他们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当时跟中国人真实的接触应该说在他们后来的工作当中,在他们后来的生活观念里边,发挥了很微妙的作用,对中国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了解,至少他希望了解你。 主持人: 刚才你谈到了近和远的问题,说到这儿使我们想起来今年的“两会”期间,今年3月16号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谈到中日关系,他引用了中国古代哲人管子的一句话,他说:“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要想招纳远方的人,你必须跟近邻处好关系,人家觉得你跟近邻处好了关系人家才能来,还有一个是说要避免一些祸端的话,就是要除掉一些怨气。刚才宝印谈的就是说中日之间的青年交流是很长时间了,1965年的时候就有过中日之间的青年交流,宝印是参加了1984年的交流,当时他上大学二年级。刘教授您是不是也参加了类似于这样的活动? 刘江永: 是的,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和日本的交往,特别是年轻人的交往,因为年轻人背负着未来。在中日邦交没有正常化之前,就是1965年的时候,当时中日两国进行了第一次战后青年友好大联欢,那个时候日本的政府不愿意让青年人到中国来,所以也没有外交关系。这个时候日本的一些进步青年,他们是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分两批闯关硬到中国来,跟中国当时的年轻人一起在北京载歌载舞,进行邦交正常化以前的大联欢。在这之后,这些日本青年在日本积极推动日中关系,同时对中国抱有很好的感情。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时隔将近20年,在1984年的时候,当时又是中国政府邀请三千日本青年分三路来中国,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地进行友好访问,也在中日两国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谊的种子。现在又过了20多年,由于前一段种种政治上的原因,两国的交往受到一些干扰,现在应该说春暖花开、时来运转,两国青年彼此都很好奇,现在进行新的交往,可以为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主持人: 这也是在实践着温家宝总理引用的管子的话,“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交流可以说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说到中日之间这种渊源流长的交流,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说最近就有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怎么回事呢?是我们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有一个华人世界栏目,前些日子这个节目收到了一封来自横滨的信,写信的人叫菅野章二,但是他在信中说,他有一个中国名字叫王维章,他希望华人世界栏目帮他寻找60多年以前他失散的亲生母亲,还有从没见过面的妹妹。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一个真实版的“千里走单骑”,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上层就产生了向中国东北移民来培育势力的思想。到1937年,日本制定了“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并把向外移民定为日本的国策,来自广岛的牧村一家也随着这一计划来到了辽宁的铁岭。当时,在中国东北的一些城市里,风景优美的地区、街道,大多被划为日本人的住宅区。 1943年,在大雪纷飞的12月,一个男婴降生在铁岭牧村的家里。然而,这个家庭因孩子带来的欢乐却很快被日本侵略军在中国节节败退的浪潮所吞没。这样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也被拖入了战争的漩涡。 1945年7月,牧村被日本政府强行征兵,离开年幼的儿子和有孕在身的妻子,加入到抗苏战场,并从此生死不明。 1946年4月的一天下午,牧村年仅两岁零四个月的儿子被送到了铁岭一个叫王开田的普通中国人家里,并有了一个中国名字——王维章。 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王维章和他周围的同龄人一样,在辽宁鞍山的郊区过着平淡的生活。直到养母离世前,他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拥有日本血统的人。那么自己的亲生父母如今是否还在?从此他踏上了寻亲的漫漫长路。 1988年,45岁的王维章,经过中日两国政府的确认,以“在华残留日本孤儿”的名义携带全家回到日本,定居在横滨。并改用现在的名字,菅野章二。然而,20年来寻找亲生父母和妹妹的念头始终没有放弃,他多次在中日两国间通过媒体和朋友寻找亲人,但一直没有消息,如今的王维章已是两鬓斑白,而对亲生母亲和妹妹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成为他心中一直不解的情结。 王维章: 回到日本定居,我还是不死心,因为什么呢?我心里老觉得有结解不开,我的母亲、妹妹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样,哪怕见一面我就可以瞑目了。 主持人: 现在王维章的寻亲之路还在延续,因为他还没有找到母亲的线索还有妹妹的线索,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之间的联系是割不断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痛,但是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性的温暖。我不知道刘教授从中又读到了些什么? 刘江永: 第一我们是看到了中国人,中华民族是多么有宽广的胸怀,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下受尽苦难,但是对日本的一般的贫民百姓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保护他们、抚育他们,这种事例在当时是相当多的。中国在战争结束以后,从1946年到1948年,就是60年前,从葫芦岛这个地方就遣返了日本各种各样在华的人员,很多是妇女和儿童,105万。新中国政府在1956年,释放了一些在押的日本战犯,其中一些是判刑的,因为周总理想这些人不判刑是不足以向中国人民交待,但是中国政府当时的政策是一个不杀一个不能跑,把他们教育好,另外把他们一千多名战犯又送回了日本。在这个过程当中,当时战争状况是,当关中军受到致命性打击之后,很多日本人担心苏联红军进入以后遭到灭顶之灾,在日本人之间,有些人要求妇女让她们自己自杀,就是玉碎。有些人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撇下自己的子女,自己逃生,甚至死在半路,他们的儿女就这样被有仁爱宽大之心的中国百姓把他们收养下来,甚至有的妇女还给日本的婴儿喂奶。这些日本人当时看到以后,他们的军人让他们自尽,但是他们死里逃生出来以后,看到这个场景他们跪地痛哭,感谢中国人。就是这种情况,我觉得它反映中华民族这种善良之心,以及宽大为怀,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们特别不理解加害者,他们为什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去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人担心中国强大以后对日本有报复,可是从事实历史发展来,不仅没有报复,实际上中国是最容易和日本发展友好关系的邻邦。 主持人: 在这儿我们也祝愿王维章他能尽快地找到有关母亲和妹妹的一些线索。好,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今日关注》,今天我们播出的是温家宝总理访韩和访日的有关报道,稍后请您继续收看。 (中场隔断) 主持人: 观众朋友,欢迎您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接下来就相关的一些问题,继续采访演播室的两位嘉宾。宝印,你在日本工作了六年的时间,我们知道中日之间这几年不管政治上的关系怎么样起起落落,但是文化上的吸引力是相当强的,你对中日之间文化的交流有什么样的印象? 孙宝印: 文化交流的力量真的是无形的,但它体现出来以后,可能是让你会感觉到它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因为它作用在人们的心灵,而且渗透进去以后,它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我们现在这个年纪的人回想起来,当年日本文化曾经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在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我们接触到的第一批外来文化是从日本来的。这些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中国的文化影响在日本的品牌力量是越来越大,有些东西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比如,中国有一部电影,在中国的上座率并不是很高,《那人那山那狗》,但是在日本的时候,它曾经在一个小影院里边演,最后是口口相传,这个电影持续演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在日本一部电影是很难得的情况,我是特意去采访了这个东西,很多人从中看到了美山美水是一部分,渗透出来的那种其中的父子情,人和人之间的那种感情,对乡土的爱,这种东西是深深打动他们的,显然是无国界的。再比如这两年有一个品牌,那就是女子十二乐坊,打入了日本一年一度,相当于咱们春节晚会的红白歌会,一般来说都是日本最顶尖的歌手在那儿比,但是代表女方的突然有一个中国的乐队,12个漂亮的中国女孩在那里载歌载舞,这个东西在日本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现在在日本二胡是特别流行。 主持人: 所以这种交流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说到了解我们注意到,今年3月份《了望东方周刊》和日本的《读卖新闻》一起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叫同题的大型调查,完全相同的题目由中日两国的大学生一起回答,这个结果是9号刚刚公布,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来看一下日本的大学生对于中国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第一,大学生们对于想去对方国家旅游的意愿比较明显,一半以上的人都表达了“想去”的意愿。 第二,日本学生把中国看作对自己经济国家发展重要因素。这个比例达到了66%,可见日本的大学生对于中国经济对于日本的影响还是非常看重的。 第三,“列举您认为今后在国际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中有84.9%的日本学生写下“中国”。 所以我想问一下刘教授,您对第三个结果你怎么看? 刘江永: 这反映了日本现在青年人普遍的看法,在日本来说媒体的报道,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中国的报道是相当多,占的位置相当多,版面相当大。几乎每天日本的报纸上,六个大报纸,每天重要版面都少不了中国的报道,除了美国以外,对中国的报道是占最多的,有关国外的一些报道,所以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另外,中国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在国际上有四块金砖之说,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其中中国是第一,而且中国离日本这么近。再一个原因是,毕竟这几年中日关系比较冷淡,实际上很多日本人他们也认为这种状况不正常,也希望跟中国改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也很好奇,所以今后他们认为对世界更有影响的是中国,这个毫不奇怪,过去可能认为是美国,但是美国在伊拉克这个问题上的一些错误,包括日本媒体和日本的民众现在也很有看法。 主持人: 这个是一个结果,很重要的结果,您给我们做了深入的阐释,在这个结果中值得让人高兴的是双方的大学生,九成大学生都期待中日之间能够强化双边的关系,这是令人高兴的。我记得一位哲人说过,青年人的看法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让青年人说出他们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央视国际和新浪网共同推出的调查,看中国网民对于日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问题,你接触过日本人吗?请谈一谈对他/她的印象。 网民回答说,日本人工作起来认真程度和热情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在战后恢复那么快,以及现在日本经济的强盛,从这里可以找到答案。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他们中有一些不正视历史的人,这是让人气愤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日本,你觉得中国应该去学习它的长处吗?如下应该,需要学什么? 网民回答说,日本确实有许多优良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能源节约,环保卫生等方面。 宝印,看了这个以后,你觉得网民的意见是什么样的趋向? 孙宝印: 我首先感觉到是时代在进步,拿我们一开始的话题,1984年,三千人来的时候,那是一个很宏大的场面,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但是你要注意,那会儿是一些规定的曲目,一些规定的东西,好像更多的是一种仪式,虽然很友好,但是显然这些年过去了以后,双方的交往是非常密切,刚才网民的回答是非常具体的,这说明他对日本的了解很多,他的信息渠道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得的结论显然是比过去更加的理性,更加的务实。我在这儿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反省,我觉得媒体是非常重要,给人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会给青年人留下什么印象,可能会左右一代人对一个国家的好感度。我特别希望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媒体都应该有一种素描式的态度,而不是夸大其词,如其本然的展示出这个国家有高光有阴影,但是是一个真实的画像。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从专家的角度,刘教授,您对于这次温总理的“融冰之旅”有什么样的期待? 刘江永: 明天温家宝总理就会踏上日本的国土,我希望正像现在的春天一样,使这次访问像温家宝总理所期待的那样,真正的成为一次“融冰之旅”,和日本在发展,或者说构建战略互惠关系这个重要问题上取得更多的共识。 主持人: 非常感谢刘教授和宝印参与我们的节目,谢谢你们二位。观众朋友,明天的同一时间请您继续关注《今日关注》的特别报道,就是温家宝总理访韩和访日的特别报道,明天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再见! 制片人 陶跃庆 主持人 王世林 策 划 闫 敏 编 辑 马 敬 李 萍 监 制 马 勇 E-mail:jinriguanzhu@vip.sina.com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