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级干部主动下访 增强公仆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6:35 东方网

  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上许多深层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在上海,为了更好地倾听群众的诉求,化解各类矛盾,各级干部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记者最近在杨浦区和徐汇区就听到两件新鲜事儿:一是干部下访,一是包案制。

  干部下访多了 居民上访少了

  487批次、1331人次,这是杨浦区信访办今年1至3月接待来访群众的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1.6%和11.7%。统计数字显示,信访数量的下降与杨浦区干部的“下访”有关。

  这干部“下访”是怎么回事?两年前的一天,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到基层调研,被一个情绪激烈的妇女拦住,反映她家深受隔壁冷库和棋牌室噪声困扰,多次投诉仍得不到解决。陈安杰很受触动:面对百姓苦忧,为什么我们的干部就是无动于衷,让人家一次次地跑?连这样的问题都不能解决,算什么公仆?他提出:“干部都到社区去,听听老百姓在想什么,了解一下他们有什么困难,尽心尽力帮助解决。”

  去年杨浦区推出“一线工作法”,其中增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干部每月一次下基层信访接待。全区300多个处级以上干部个个都有对口居民区,将“信访办”办到了百姓家门口。

  【下访故事一】

  

  江浦街道一新建小区的停车矛盾一直让业主们烦心。大量车辆随意停放,人车抢道、小车撞人……种种隐患引发重重矛盾。

  杨浦区合作交流办主任王开芳“下访”时听到居民反映,一开始不解:小区造了车库,为什么私家车不愿进呢?

  “租金一个月要600元,太贵了!”

  王开芳利用周末和晚上先后20次召开协调会,会同区物价局、房地局、街道等部门,与

开发商协调,与业委会和居民代表座谈,最终双方让步:车库停车费降至每月350元。私家车驶入了车库。小区居民称赞:“这才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共产党干部!”

  【下访故事二】

  

  去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开鲁路上854路公交站牌旁,一群居民放起鞭炮:“854路终点站搬了50米,阿拉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854路终点站原来在工农三村主出口的马路边,停靠的车辆挡住了进出小区骑车人的视线,事故频发。早末班车噪声严重影响居民休息。居民曾经几次联名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迟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杨浦区建委副主任曹晓兵第一次“下访”到工农三村第二居委,刚坐下就有居民来反映这个“老大难”问题。调整公交站点,对建委副主任来说既难也不难。经过实地勘察,曹晓兵设计了3套方案,并邀请交警、城管、公交公司、殷行街道等单位来开协调会。最后,各方达成一致:结合殷行地区新一轮文明社区创建,对开鲁路重新布局,将854路终点站向西移50米建成一个港湾式车站。

  就这样,一桩桩、一件件,杨浦区推出“一线工作法”以来收到群众提出的急难愁问题3300多件,目前已解决95%。

  干部“包案”制信访“积案”消

  

  为改变干部“怕信访、怕上门、推责任”的不作为,徐汇区去年开始推行“包案”制解决信访“积案”,化解社会矛盾。“包案”制,即全区处级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突出信访事项须“包案”解决。目前,全区近百起包案事项得到妥善处理,化解率达92.5%。

  凌云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国梁“包”了好几个积案。梅陇有位居民父母年迈多病,儿子在读中学,夫妇俩下岗后在自家天井里搭了间小商铺。但不到3个月,这个小铺因属违法建筑被小区物业拆除。街道当时为他们安置了另一处门面房,但后来因市政重大工程建设又被拆除。这户居民写信上访,痛不欲生。

  王国梁第一次上门就心酸不已:正在上中学的孩子晚上放学回家只能喝稀饭,平时几乎吃不到鱼肉。他拉着孩子的手,泪水禁不住往下流。第二天,王国梁让市政科的同志与一家私营菜场老板联系,帮这户人家租得一间门面房,还给他们家发了补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邵宁 袁玮 赵华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