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支出九成用于公共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20:25 千龙新闻网

  来源:千龙网

  看病便宜了——社区医院建起,居民10到15分钟就能到达医院就诊,药价比一般二、三级医院低30%。

  坐车便宜了——市区公交车票价实行四折,空调车也“平价”了,出趟门常常四角钱就够了。

  学校条件好了——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让没有条件的远郊学校也完成了操场改造、教舍修缮、教学设备配置。

  这一切,得益于北京市财政对公共事业的大量投入。2006年,北京市财政总支出1104.6亿元,其中对公共事业的支出比重达到89.2%。

  2001年-2006年,北京市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文化、社会保障、政权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总额达到4144.6亿元,年均增长23.4%。

  近九成的财政支出用到了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凸显了政府

理财观念的变化,更加注重增民之利,解民之困,体现了为民理财。

   公共财政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北京市在教育投入的方向上,注重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突出向郊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办学条件困难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逐步缩小办学差距。

  2001年-2006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达到988.5亿元。自2005年以来,在保证市本级教育投入依法增长的同时,新增教育经费70%向区县倾斜,重点用于农村。用这些钱,133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备了生活用车,解决山区寄宿学生上学难问题;农村中小学全部取消明火取暖;实施半山区和农村平原地区办学条件困难学校改造工程;所有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医务室;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音乐、美术设备等等。

  2006年,启动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目标工程,市级财政投入3.63亿元,支持农村200所条件较差中小学教室维修改造、教学仪器设备补充、土操场改造,改善接收来京务工农民子女较多学校教学设备及修缮校舍等项目。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实行了“三免一补”。对10个远郊区县和城近郊区“低保户”家庭学生、全市公办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工读学校学生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杂费;对低保户家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0个远郊区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有本市农村户籍的学生免交教科书费;对有本市农村户籍的山区学生、城乡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含随班就读)、工读学校学生每人每年提供300元学习补助;对10个远郊区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中农村户籍的住宿生、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学生、工读学校的住宿生、城乡低保家庭的住宿生,免收住宿费,并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伙食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收借读费。

  41.5亿投入公共交通

  补贴公交,取消传统公交电子月票,持卡乘车四折优惠,学生二折。

  优化线网,三环路以内中心城区将减少110条重复线路。

  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2010年前实现450公里专用道。

  公交场站用地优先解决,四环周边建79处公交场站。

  从今年起,北京每年将增加13亿元的财政补贴,这样北京每年对公交的财政投入累计将达到40亿元以上。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年-2020年),2010年以前,公共客运交通在交通建设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将由现在的18%提高到50%以上,重点支持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市民的出行将更加便捷。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6年,全市投入资金4.25亿元,通过全市集中采购,实施2006年规划内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证,实现社区医护人员“吃皇粮”。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平均

药价比大医院便宜30%。

  2007年,市财政将继续专项安排公共卫生投入4亿元和社区卫生设备配置专项资金4亿元,用于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支持启动城镇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和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通过少儿和老年人医疗保险基金的建立,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缓解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看病贵”问题。

  财政支农力度逐年加大

  2006年,北京市对“三农”投入达到111.8亿元,资金投入量为历年之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在保证市本级投入依法增长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不低于70%。

  自2002年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目前全市已有8.1万农村低收入居民享受低保政策。将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区县统筹管理。提高补贴标准,支持全市260.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参合率已达86.9%。2006年,市财政补助7635万元支持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上年增长了近一倍。为解决全市近11万名被征地农转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累计投入33.9亿元,为他们补缴社会保险,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推进完善首都社会保障体系

  2001年-2006年,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838.6亿元,支持完善首都社会保障体系。2001年-2006年先后6次提高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支持完善首都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中,更加注重政策和资金的“双管齐下”,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支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几年来,北京财政始终把支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重点工作。2003年-2006年累计投入140.6亿元,支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生活设施、公共交通、环境治理、应急系统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更多的市民体会到财政资金投入带来的实惠。

  2007年,北京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将继续花到“点”上。安排资金98.9亿元支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北京市财政局今年编印的《北京市政府58件实事财政责任手册》中,“安排资金11.6亿元,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7%;安排资金1887.5万元,为1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减免费复明手术,为1万名贫困聋人家庭配发闪光门铃,扶持100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安排资金1.68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公厕1001座,资助10万户农民完成户厕粪便无害化改造,将农村地区100所中小学的旱厕改为水冲厕所”等等一系列实事,都明明白白写入了责任手册。到今年底,随着各项实事的完成,市民将更直观感受到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记者 薛廷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