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谈日本之行:客观报道赢得媒体尊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2:02 青年周末
白岩松谈日本之行:客观报道赢得媒体尊重
白岩松

  “说白了,你以为我是去看日本啊,我是在通过日本看中国。”白岩松这样概括他的日本之行。

  最近,《东方时空》连续播出了《岩松看日本》系列节目。摄制组在日本拍摄的第二天,日本的NHK、北海道新闻、共同社等媒体就开始跟拍他们了。他们想知道中国人会不会客观地报道。后来,日本NHK电视台如此评价《岩松看日本》:这样报道日本,在中国媒体中尚属首次。

  “你如果是有理、有力、有节地去正视历史,同时也看到它身上的优点,并且借鉴它,日本恐怕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白岩松说,“我们看日本,他们也在透过我们看中国。”

  等待时机

  两年前就想“看”日本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很多人认为《岩松看日本》是温家宝总理访日“融冰之旅”的前哨,是这样吗?

  白岩松(以下简称“白”):两年前六七月份,《岩松看台湾》的最后一天晚上。那天台风,我们出不去,闷在高雄宾馆里。当时这帮人就说,哎呦,我们下站“看”哪儿?我说,“看”日本。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温家宝总理什么时候去“融冰”呢。他们一听,还都有点惊讶。

  青周:为什么觉得惊讶,他们当时怎么说的?

  白:我认为当时说给任何人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无论两年前还是一年前,是中日关系最低谷的时候,彼此的敌视、恶意都是最厉害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你说不好,“看”不好,产生的负面效应可能大于正面效应。

  青周:您怎么说服他们的?

  白:很简单,他们一瞬间有些惊讶,是因为那是中日关系低谷时。但经我解释之后,就意识到了:这才是你“看”的理由啊!如果大家相处甚欢,沟通得足够好,就不再给新闻人提供更好的机会了。

  等待日本新首相上任

  青周:两年前就开始酝酿了,为什么拖了这么久,选在今年这个时候?

  白:去年四月份,跟媒体聊到我要做《岩松看日本》,他们问什么时机合适,我说可能是2006年年底,因为2006年9月份日本会换新首相,他不会马上去靖国神社,会给中日关系的改善留出一段时间来。这是我们“看”日本的最佳时机。

  现在回头来看我一年前说的话还是对的,最后这个时机的转变恰巧来自于安倍晋三首相去年十月份访华。他访华的那天晚上,同事给我打来电话:岩松,“看”日本可以启动了吗?我说:OK,可以了。

  青周:就是说你们实质性的筹备是从10月8日安倍晋三访华开始的?

  白:对。我们开始第一步准备,请专家来给我们讲课。请了主持人朱迅,她在日本呆了好多年、《人民日报》的驻站记者等等,很多很多人。然后我们梳理要做哪些选题。

  第二步,从今年开始,进行两种准备。落实选题、寻找公司进行合作,帮我们联络。春节前就把要采访的人报给了帮我们联络的日本NHK下属的媒体服务公司。

  青周:两年前你把“看”日本提了出来,那更早是什么时候开始萌发这个念头的?

  白:从我来说,十年了,十年间做了那么多跟日本有关的东西,遇到类似的选题就会看。真正的准备是你血液里的。

  我觉得这几年恰恰是中国新闻人思维最混乱的时候。下一步中国媒体的责任是,在中国全面走向公民社会的过程中,起到塑造国家、民族性格的作用。

  拿捏分寸

  日本媒体以为我们去挑毛病

  青周:听说日本有媒体跟拍你们?他们从哪里得到消息的?

  白:对。从我们拍摄的第二天他们就开始跟了,有NHK、北海道新闻、共同社…… 帮我们联络采访的是NHK下属的公司,他们自然知道了这个事儿。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跟我们联系,要跟踪拍摄。

  青周:他们跟拍了哪些节目?

  白:我们做的专题类的节目,除了动漫,他们都跟拍了。比如:环保、相扑、时尚、靖国神社、神风特工队的纪念会馆等。人物专访他们不好跟拍,因为人家只同意接受我们采访。

  跟拍结束之后,他们采访了我。他们说,想看我们会怎么报道?我听懂潜台词了:你们会不会客观?他们最早还有很多误解,说中国总理温家宝要访日,所以我们是中国政府派来的,去营造一种很好的环境。当时我就觉得特别可笑,去年我就在媒体上白纸黑字透露在准备这个节目。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找过日本外务省中国科的科长,也找过NHK,开始谈这个项目了。怎么会是政治任务?

  青周:为什么会有这些误解?

  白:他们好奇,是双方不了解、缺乏沟通造成的。跟拍以后,他们发了一篇新闻,说没有想到中国会这么客观。他们开始以为我们是去挑问题的。

  在鹿儿岛报道神风特工队的和平纪念馆,这是个很暧昧的博物馆,既反省战争,又缅怀在二战当中撞击美国飞机的日本飞行员。有三家日本媒体采访了我。我对这个纪念馆一方面表达了担心,一方面也有批评。第二天我去NHK,用他们的演播室直播新闻。NHK国际部的主任碰到我说,哎呀,你说得真好,非常客观。

  我们的节目录到尾声时得知,日本NHK将从今年4月开始来中国拍摄“看中国”节目,每月一期专题,大概五六十分钟长,一直做到明年奥运会。第一期可能做贫富差距方面的问题。

  向松下老总转达网友建议

  青周:您觉得做节目时最难拿捏的是什么?

  白:作为记者去看日本,分寸的拿捏非常困难。你也知道很多中国民众面对日本这两个字的民族情绪。今年一月份开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我坦陈:这是十年来,香港回归直播之后,我又一次感受到压力的时候。

  青周:您具体在节目里怎么拿捏这个分寸?

  白:我们可以设置让大家过瘾、解气的选题,比如多去渲染靖国神社、多去挑这个国家的缺点。但那样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去呢?那是不是在麻醉自己呢?如果你只是在骂日本这个民族,它不会觉得你真正有力量。

  我们看到日本人把垃圾分成17类进行回收。在我孙子市,每天八点半之前,居民们会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我们在那里拍摄的时候,碰到一位日本妇女,拿着垃圾过来,没扔下又走了。我们追上去问她,原来她来晚了,有些分类的垃圾已经运走,她要等到下周垃圾车来的时候,再拿过来。我听了由衷地敬佩这位妇女,也佩服日本这么多年来在这方面的坚持。

  你如果是有理、有力、有节地去正视历史,同时看到并借鉴这个民族身上的优点,日本恐怕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

  青周:不担心网上“愤青”不满你们的报道?

  白:没有什么报复比强大自己更好。越爱中国我越要把我的情绪淡化下去。

  这次从我们征集网友的提问,已经比我们想象的理性得多啦!里头有多少建议让我非常感动和有信心。我去日本拿了厚厚一摞网友的提问,全部采访结束才扔掉。很多非常有理性的文章,我甚至都转告给了当事人。我跟松下的老总大坪文雄提到网友说,“松下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明星产品”,提到索尼会想到相机,提到丰田会想到汽车,提到松下呢?大坪说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想收视

  《东方时空》是什么?

  青周:你们采访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非常重要的人物,怎么联络到他们的?

  白:我们在日本的有一个联络公司,是NHK下属的一个公司,我们把选题报给它,把人物报给它,它会根据我们的要求去帮助我们进行联络。

  青周:以民间的名义联络这样的高端访问,难度大吗?

  白:联络公司告诉我们一些细节:我们有三分之二的被采访者开始都没有直接答应,都在问:白岩松是谁?“东方时空”是什么?一两天后,他们都迅速答复:没问题,可以!他们做事非常谨慎,指望他们立即答复你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定会去做很多调查。

  这样一个大项目,仅仅有这样的联络公司是联系不下来的,日本的外务省、我们的外交部,都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否则几乎没办法。安倍夫人不通过日本的外务省是联系不下来的。

  各种渠道联系首相夫人

  青周:一般媒体可能很难跟日本外务省联系上?他们为什么会帮助你们?

  白:外务省是我们通过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来联系的。1月份我们节目开记者招待会,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也有人来参加了,也意识到这个采访非常值得期待。

  青周:首相夫人就是通过日本官方联络的?

  白:各种渠道都有,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采访首相夫人是我提出来的,去年我看到她接受过BBC的采访,我知道是可行的。另外安倍夫人喜欢京剧、京胡,在日本经常跟哪几个中国人打交道,我们也都非常清楚,我曾经找到过他们中的一个。当然不是这个人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但这是其中一个环节。

    日本小伙刺激出养老选题

  青周:您最先确定的选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呢?

  白:之前我去过日本四五次,有次在名古屋大学讲座,我讲完《中国社会的变迁》后,第一个提问的是个日本小伙子:我看到你们中国快速发展,但你们将来怎么养老呢?

  这个问题刺激了我。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首先关心养老问题,他对中国没有一定了解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国家同龄人问的话,首先会问历史问题。

  当时我对日本养老问题的认识没有现在深入,但数字就说明问题了: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社会的20%,中国60岁以上的占11%就已经让我们感到非常有压力了。

  所以我们这次“看”日本,首先就确定了“养老”选题,想都不要想,必须做!

  青周:网上很多年轻人对日本时尚和滨崎步似乎更感兴趣,而不是养老。你们考虑过收视率吗?

  白:不瞒你说,收视率我不会去想。做《岩松看日本》,我想的是我们该做什么。不排除我们也采访了滨崎步,也做了时尚,要有所妥协。但是大多数的选题,妥协是很少的。

  滨崎步不再是日本No.1

  青周:采访滨崎步是谁的提议呢?你们团队里的年轻人?

  白:不不不。说实话,滨崎步已经不是日本艺人里面的No.1了,她已经30岁了,但对中国很多观众来说,她还站在前沿。我们有我们的担心,我们知道现在谁最当红,但是如果采访了回来,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她),是达不到传播效果的。

  青周:结果收视率如何?

  白:很好啊。现在新闻频道又在重播了。具体收视率我不知道,但每天都有人在跟我聊。

  选择严肃

  通过日本看中国

  青周:从节目目前的选题来看,都是比较严肃的问题。

  白:是。人物方面,我做了首相夫人、渡边恒雄、栗原小卷、还有中曾根康弘。采访中曾根康弘,是因为他是见证了中日邦交35年的高层政治人物,从1972年到现在。

  专题方面,养老、环保、防灾、动漫、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些选题都是国人应该了解的。

  青周:从您一贯的节目风格来看,您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本正经的。

  白:我挺想反问你:你不觉得我该做这样的事情吗?你真觉得我该做时尚娱乐吗?

  时尚谁都可以去做,天天都有人做,看看我们报刊亭的杂志。老年人、环保这样的话题,我要不去做,可能做的人会很少,但这些东西才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

  还想拍“细节日本”

  青周:还有没有想做而没有做的?

  白:有,留给将来再去做吧。比如说教育,只有了解了教育,才会了解将来。但是没办法,3月份是日本的学期结束,没有机会去拍。这是我非常遗憾的。

  还有“细节日本”,这是一开始我们就想拍的,但后来把它分解到节目当中去了。将来我们还是应该去拍,日本的现代化体现在它的细节上。比如堵车时,大屏幕上准确的交通状况和时间提示;偏远、废弃的乡村破庙旁边的简易厕所里,居然有新换的手纸……

  中国在硬件上已经有可以让我们拍胸脯的地方了,但是当你看到日本、美国、欧洲那些细节,你才发现,我们的确是发展中国家,而软件和细节的发展和追赶更慢。

  说白了,你以为我是去看日本啊,我是在通过日本看中国。

  现场

  初见白岩松,他穿着黑色的休闲夹克,一如在电视屏幕前的不苟言笑。

  专访地点原本约在一个咖啡馆,因为太过嘈杂而临时换地儿。咖啡馆里没有可以安静说话的空间,白岩松感叹:太不人性化。从“迷宫”似的地下停车场出来,白岩松又一次感叹:“设计太不注重细节。”一如他在《岩松看日本》中强调,我们要借鉴别人的“细节”和“人性化”。

  落座后的白岩松,侃侃而谈,依然不苟言笑:“我没有刻意走严肃风格,从十几年前《东方时空》开始,我就是这样。”有人说屏幕下的白岩松风趣

幽默,白岩松说,“那也是冷幽默。”(记者 颜雪岭 摄影 吕家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