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创新形成创建大平安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1:38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孙玉红

  “平安哈尔滨”已成为凝聚人心、优化环境、科学发展的品牌和优势。目前,哈尔滨市已有70%的区县(市)、85.1%的街乡(镇)、76.9%的社区、71%的村和70.9%的单位达到平安创建标准。人民群众对治安和创安工作满意率逐年攀升,平安创建工作成为哈尔滨市近几年来最得民心、最富有成效的工作之一。

  哈尔滨成为中国最平安特大城市之一

  2004年,哈尔滨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将创安工作定位于服务发展全局,作为保障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前提、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首要责任。平安创建中,哈尔滨市逐级建立起几个班子齐抓共管、政法委牵头抓总、方方面面负起责任、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市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互动、大力度推进的创安强势。

  公安机关作为创安主力军,以构筑平安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防线前移,下沉警力,强化一个中枢、建立四道屏障、完善五个网络,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治安防控安全网。

  同时,继续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叫响“命案必破、挂牌全破”口号,全力侦破大要案。各部门纷纷行动,开展“平安大道”、“平安厂店”、“平安学校”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2004年,哈尔滨市“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显示,93.8%的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提高7.8个和11.9个百分点。哈尔滨市刑事发案在2003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5.5%,其中抢劫案件发案近4年来最低,“四门落锁”使全市抢劫机动车案件实现4年来首次回落。全市人均发案由2003年的万分之33.6降至万分之32,哈尔滨成为中国最平安特大城市之一。

  市民对社会治安关注度首次下降

  随着创安的不断深入,哈尔滨市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各部门相继开展“全警大巡逻”、“党员巡逻守夜”等活动。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和市房产住宅局牵头多个部门联合实施“两亮一安全”工程,为居民点亮楼宇灯,安牢防盗门,一年共安装单元防盗门10519樘,安装、维修楼道声控灯、门前灯5万余盏,40万户、100余万居民群众直接受益。

  2005年以来,哈尔滨市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强基工程”,公安机关率先开展“平安社区(村)竞赛活动”;全市以“数字城管”为平台,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使城区街路监控面积达到900多平方公里,覆盖居民区30余万户;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创安触角逐步延伸到新农村建设,在村屯大户广泛安装技防装置,可防性案件大幅度下降。

  2005年,群众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前两年分别提高2.8和0.7个百分点;群众对创安工作满意率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市民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度由上年的第三位退至第四位。哈尔滨市刑事发案总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降至3万起以下。其中,杀人案发案数量近10年来最低;抢劫案件近6年来最低。人均发案由2004年的万分之32降至万分之30.5,在同等规模城市中人均发案最低,哈尔滨再次进入全国最平安的特大城市行列。

  形成创建大平安的工作格局

  创安实践中,哈尔滨市不断适应变化,运用载体,积极探索、创造新路子、新经验、新做法,深入推进创安工作。创安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区县(市)及有关部门投入创安经费达4亿多元,投入总量逐年增加,接近2003年前10年的总和。

  ———创新体制:实施社区警务改革,各级公安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把警力合理下移,以民警名字命名辟建警务室,形成多警合一、一警多能的基层作战实体。

  ———创新机制: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先后对3个区县实行一票否决,4个区亮黄牌。建立检查监督机制,执行明察暗访通报制。

  ———创新方法:全市分地区、按战线,结合各时期重点,先后筹备召开现场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13个,总结推广经验80余条。

  ———创新形式:通过居住创建“平安家园”,出行打造“平安交通”,上班建设“平安单位”,购物提供“平安市场”,上学构建“平安校园”等,哈尔滨市形成创建大平安的工作格局。

  新闻链接

  2006年,群众对创建“平安哈尔滨”工作满意率达到90.9%,对社会治安的关注度退至第八位;群众对创安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91.2%、90.6%;市民对“创安”工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比前两年提高2个和4.9个百分点。

  编辑点评

  平安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也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3年来,哈尔滨市创建“平安哈尔滨”工作不断创造新经验,迈上新台阶,呈现出大平安的格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