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门路更宽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4:20 浙江日报

  52.3万、61.6万、67万、67万;

  4.2%、4.1%、3.7%、3.51%;

  这两组看似寻常的数字,代表着从2003年至2006年间,我省每年新增的城镇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形成了一条上扬、一条下滑的曲线。

  两条曲线一升一降,意味着数百万群众开始了更有保障、更加美好的生活,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幸福和谐的基础,意味着我省开始走上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路子。

  2003年,既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头一年,又是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的高峰年,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面对群众迫切的就业愿望和期待的目光,我省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为就业扫清各种体制性障碍;《再就业优惠证》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撑腰”;“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让农民身怀“一技”走四方,仅2004年至2006年,全省就培训农村劳动力454万人次……最近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个方面实事中,就业和再就业都被摆在重要位置。

  于是,一幕幕温馨的场景在我们周围不断上演:

  曾因下岗而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杭州朝晖街道应家桥社区居民雍国萍,如今成了社区“助老员”,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更有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在杭州,政府通过“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有1万多名“雍国萍们”重新就业。

  曾为生计发愁的缙云县双溪口乡姓潘村村民杨淑丹,从一名农村妇女变成了“土经纪人”,带动2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搞来料加工。在我省,数百万“杨淑丹们”或在家门口搞“副业”,或经过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培训,充满自信地走进工厂车间。

  曾经感到前途迷茫的应届毕业生池长庚,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3个多月后,已经获得4家单位的青睐。如今,莘莘学子都能够在大大小小的实习基地里提前“热身”,牛刀小试后再胸有成竹地应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在各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充满“人情味”的优惠政策让就业困难人员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毕业生就业指导员、社区就业援助员、农村就业联络员……充满温情的就业服务网络无处不在。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是财富之源。越来越多的人工作着,快乐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