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苦笑”直指并购“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6:00 深圳商报

  上证指数冲上3500点,深证成指冲破万点大关,上周的中国股市不断将纪录踏在脚下,演绎着“气势如虹”的“好戏”。

  这是一头什么样的“牛”?伴随着“天量”、“新高”,疑问始终未能消除,央行上周再次宣布将在16日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可是今年短短百天内的第三次。如此频密的“出招”,防范的正是“空前”的热钱。人民币稳步小幅升值的预期走势明显,这几乎消除了境外资本的汇率风险。按照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的估计,眼下每天平均有10亿至12亿美元的境外热钱进入中国。

  这会不会是“引狼入室”?经济安全的警示灯已经亮起。

  “狼”的话题并不仅限于股市,比如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眼下正面临着“与狼共舞”的“失手”。从4月3日那篇《宗庆后后悔了》的报道开始,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双方针锋相对“见招拆招”,以至于达能在11日下达最后通牒:谈判限时30天。

  1996年2月,娃哈哈与达能握手,成立三方入股的合资公司。当时的商标转让协议有着以下表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含糊的商标转让协议埋下了“伏笔”,用宗庆后的话来说:“就是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资。”

  毫无疑问,达能击中了娃哈哈的软肋。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娃哈哈集团总资产56亿元、去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达能的“压价强买”背后依托是有法律保障的合同。不管宗庆后说得如何有理,那些业绩惊人的非合资公司确实使用了“娃哈哈”品牌,确实带有违约操作的味道。评论这一事件,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很客观:“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企业与外资合作的风险无处不在。娃哈哈这么成功的企业、宗庆后这么精明的老板,都没有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这说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大可以说宗庆后中了“消灭式合资”的圈套,但是达能的“陷阱”更像是“阳谋”,笑不出来的娃哈哈被点中的正是中国企业以及中国经济最薄弱的部位。

  “我这次是跟达能拼命了!”宗庆后的呼喊极具刺激性。今年全国两会,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宗庆后一直为“维护经济安全的建议”鼓与呼。这固然表达了自家企业的苦衷,但同样是民族工业的整体呼声。随着跨国公司的步步进逼,中国的行业领先者抵挡不住世界级的对手,被吞并成为不少龙头企业无奈的选择。应对外资并购,“拼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借助民族主义情绪的做法并不可取。娃哈哈落入的是合同“陷阱”,且不去评论达能的动机,至少达能的做法“合理合法”。

  回顾整个争论,政府部门的态度无疑值得称道。杭州市政府表示,娃哈哈与达能之间属于一个法律上的纠纷,政府出面协调是不恰当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更是表示,中国已出台了有关外资并购的规定,商务部将严格按照规定行事,既要增强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同时也会按照规定保护中国企业的权利。

  防范外资的恶性并购,我们需要的是设定法律规范的框架。近年来出台的外资并购规定并不少,政出多门的文件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审查体系,娃哈哈事件彰显《反垄断法》出台的紧迫性。没有反垄断的专门审查机构,没有明确的恶性并购定义,这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都需要《反垄断法》来确立规则。

  依法行事,这才是最大的公平。当达能与娃哈哈的争论进入白热化之际,苏泊尔并购案在上周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查。和半年之前那场“卖锅涉及国家安全”的争辩相比,苏泊尔的放行并不引人注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