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悄悄吃上“皇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6:2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财政拨付750万支持全年运营费用,酝酿从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警

  中消协已悄然变成一个“吃皇粮”的协会组织。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从2007财政年度开始,中消协全年所有的运营费用将全部从中央财政拨付的750万元资金中支取,成为迄今为止内地惟一一家享受此待遇的在民政部备案注册的社团组织。

  14日,记者向中消协有关负责人核实此事时,对方没有予以否认,只是表示财政拨款与欧典事件无关。

  不再为社会筹资折腰

  据介绍,早在3年前中消协就酝酿财政全额拨款一事。

  2006年年底,中消协通过上级主管单位国家工商总局,向财政部递交申请最终获得批准,在2007年享受全额财政拨款。这意味着,当众多协会组织尚在因“社会筹资”而倍感艰难与困惑时,中消协已经不必再有后顾之忧了。

  之前,中消协的财务制度都是由中消协上报全年运营所需费用预算,经批准由中央财政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即差额拨付,其余经费全由中消协自行解决。这使得这些差额拨款只能满足中消协编制内人员(含退休职工)的工资、租用办公场地及日常办公费用,正常业务活动的经费缺口只能靠“社会筹资”,而备受争议的“3·15标志”认证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否认与欧典事件有关

  对于全额拨款一事,中消协有关负责人没有否认,但当即表示获财政全额拨款与欧典事件没有关联。至于吃“皇粮”后其性质、任务是否有改变,是否还受理消费者投诉,这位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

  记者登录中消协网站,上面对中消协性质的解释是:“是社会团体组织,不是政府部门,亦非企业单位……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与之前没有改变。

  专家质疑中消协“变身”

  《中国经营报》报道称,欧典事件后,中消协的“3·15标志”认证在去年下半年终于寿终正寝,但它却为中消协换来了全额财政拨款的待遇,在提高公信力方面又迈进了一步。另外,中消协还酝酿一场职责上的重大改变:将从直接帮助消费者维权的“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警”,将逐步退出受理质量投诉以及“事后维权”,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发布“消费预警”。

  然而中消协的“变身”也遭到了质疑。有业内人士警告说:“如果中消协由此而走向承接公权力来体现对消保运动的引导,那将是中消协被广大消费者否定之日。”(新京报)

  □新闻回放 欧典事件

  2006年遭到央视曝光,并且引起社会轩然大波的欧典地板,拥有中消协授予的“3·15标志”。中消协的“社会筹资”问题及道德风险被摆上“桌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消协授予企业“3·15标志”活动自2006年下半年终于寿终正寝。

  □媒体言论

  吃皇粮后还是原来的中消协吗?

  从长远看,负重的某些政府职能的卸载是大势所趋,有能力承担这副担子的就是民间社团组织,职能的卸载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政府职能的转换,第二政府机构人员及经费的压缩,第三培育非政府组织的民间力量的崛起。

  中消协却走了一条相反的路线,如同一个分家太早、几经在外打拼、疲惫不堪的孩子回到父母家中———而忘记了思考一个问题,吃上皇粮、职能转换后的中消协还能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去找寻公众的期盼吗?

  吃上皇粮后的结果可能生成新的关系,上下的归属、义务责任的重新确立、立场及工作方法的微妙调整等等必然随之而来,很显然,中消协的身份转化势将会带来角色错位,而之前那个体现民间救济精神的中消协更吻合消费者的利益。

  民间协会筹资能力差、生存空间狭窄是一个老问题,但让所有的社团组织靠政府财政支持而维持运转是不现实的,要使社团组织健康发展,离不开从制度上培育社会成员向社会团体良性输血的渠道。消协在中国消费者维权版图上的位置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耐人寻味。有一点是肯定,消费者已经离不开消费者协会。民间版消协20多年来的功劳之一就是培养了一代人的消费维权意识,可以肯定,一旦官方版的消协职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时,必然会促使新的民间维权组织的出现。 (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