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姑娘为病父撑起一个家-后续:艰难日子里散落点点温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0:30 燕赵都市报
一个9岁的小女孩,两年内独自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在外人看来,这种生活无疑是痛苦的。不少读者在问:他们父女俩是怎样度过了这漫长的两年呢?记者再次走近卫群的生活,和父女俩共同度过了平淡又充满着温情与坚忍的一天。 早上5时30分,熟睡的卫群被爸爸叫醒。她先扶着只有左腿能灵活运动的爸爸坐起来,之后再帮他穿上衣服。洗濑后,父女俩或用前一天的米饭泡粥,或吃一块剩馒头。两年来,卫群的每一个早晨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 “起那么早困吗?”“不困。”卫群的回答总是轻描淡写,似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晨起的忙乱中应该还包含着一份迫切吧,因为吃过早饭后,卫群就可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在学校,卫群的心里只有快乐。 校长:她是个乐观的孩子 上午,记者走进了卫群就读的学校———滦县老站小学。这是一个只有130个学生的小学,学校靠山而建,规模不大却整洁有序,校园内已经冒芽的两棵大垂柳站在操场的边缘。操场上,卫群和同学们正上体育课,小脸被晒得红红的。 提起卫群,老站小学葛素艳校长的语气中充满了骄傲,不仅因为她学习好,而且因为她乐观。“一开始我们只知道卫群家里不富裕,根本不知道她家发生了那么多事。在学校里,她和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各种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反常的地方。后来我们还是从学校的门卫那里得知,卫群的爸爸得了重病,妈妈也不在身边。”得知卫群家里的情况后,学校立即组织四年级的学生成立了“爱心小组”,帮助当时只有9岁的卫群做一些家务。 老师:她又聪明又懂事 下了体育课,带着一脑门细汗的卫群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虽然刚刚11岁,但她的个子却比同龄人高出了一大截。葛校长搂着卫群说,“这孩子从一年级时就是大个子,再加上学习、舞蹈、绘画样样好,都能当半个小老师,在同学中间也很有威信。”葛校长还说,小卫群现在就穿38号的鞋子了。 高小璟老师任卫群的英语课,她说,“卫群是又聪明又懂事,英语几乎每次都考100分,老师还没讲她就已经会了,因为她总是提前在家预习。”班主任李小美老师连连夸赞卫群的细心,“学校每天第二节课间检查卫生,卫群总是最后一个出教室,看看同学们的桌椅和书有没有摆整齐。上完舞蹈课,别的孩子都散了,但她每次都要留下来把舞蹈室打扫干净。” 除了勤奋外,卫群还非常节俭。葛校长说,“总也没看见过卫群花零钱,现在许多孩子常吃的零食她都没吃过。”而卫群的爸爸也曾经告诉过记者,“我总是把几块钱零钱放在抽屉里,告诉群群想花就自己拿,但她一次都没拿过”。 中午,卫群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问爸爸中午想吃什么饭。最终爷儿俩商定:吃米饭。“吃什么菜呀?”“拌辣酱吃。”“觉得日子苦吗?”“不苦。” 米饭拌辣酱,卫群和爸爸已经这样吃了很长时间了。 卫群:爸爸发火我能理解 临近中午时,记者先卫群一步到了她的家里,见到了正在等着女儿放学回家的卫群爸爸。一进屋记者就得知,老站小学的师生们刚刚把捐助的500多元钱和几大包衣服送到了卫群家。在学校呆了那么长时间,葛校长对此事只字未提。 说了半天感谢好心人的话后,卫群爸爸说起了孝顺的女儿,“按理有这么个闺女我应该非常知足了,可自从得了这个病后,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时无缘无故就对闺女发火。事后又后悔。”爸爸可能不知道,在他发火时,卫群虽然委屈也总是忍着,“我从来不和爸爸顶嘴,因为我理解爸爸”。 爸爸:我们每月能吃两回肉 很快,放了学的卫群赶回家做午饭了,尽管刚开始面对锅灶时不知如何下手急得直哭,尽管她非常害怕开煤气灶时那“嘣”的一声响,但时间一长,卫群早就可以在爸爸的指点下把饭做熟了。“昨天中午吃的什么呀?”“面条。”卫群回答完后还不谦虚地说,“比爸爸做得好吃。” 经商量,父女俩决定焖米饭吃,卫群熟练地把淘好的米倒进电饭锅。问到平时都吃什么菜,卫群爸爸说,“有时候买块豆腐吃,有时候用辣酱拌着吃,群群喜欢吃辣的。” “孩子正在长身体,你在养病期间也需要增加营养,平时也要适当改善一下呀。”面对这样的劝告,卫群爸爸连忙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大姐挺心疼我们爷儿俩,虽然她也60多了,而且身上也有不少病,但每个月都会让我们爷儿俩吃上两回肉。” 在厨房,记者看到了爷儿俩吃剩的窝头和馒头。卫群爸爸说,“丫头只会做面条和炒米饭,平时面饭都由我大姐来做,她一次给我们蒸下几天的馒头。” 吃完米饭,卫群把前一天洗好晾干的衣服收了起来,又用大桶把煤拎到了屋里。现在,卫群爸爸已经能自己生炉子了。“地都是群群晚上拖”,爸爸说,“因为我走路不稳,老爱摔跤,所以她总是等我躺下后再拖地。有时我在屋外,手里有什么东西拿不稳掉下去了,群群听到声音‘噌’一下就跑出去,她总害怕我摔倒。” 下午4时多,一位女士又给卫群送来了200元钱。尽管卫群爸爸一再追问,但那位女士还是没留下名字。“我有一个小本,记着所有的好心人对我们爷儿俩的帮助。”卫群爸爸说。 好心人:大家只是想帮他们 爷儿俩的日子过得简单却不寂寞,卫群一回家就和爸爸说个没完,刚学了一段时间的口风琴,有空就会给爸爸吹上一段。而且,一直有好心人不断地走进他们的生活。 3月7日,卫群收到了寄自石家庄河北师大的500元钱,另有一张100元的汇款单来自廊坊。尽管病后的卫群爸爸有时“脑子乱”,但他却清楚地记着每一位留名或不留名的好心人,“人民银行滦县支行的田兴昌两口子经常来看我们,有时候连闺女姑爷都跟着来。滦县公安局的欧阳劲松20多岁,但对我们爷儿俩却特别细心,平时给孩子买学习用具,天一冷就给我送来过冬的煤。”本报曾经提到过的“安妈妈”更是把卫群当作自己的孩子,“有空就把孩子接过去住,照顾得好着呢。还给孩子报了英语班,花了不少钱。” 让卫群爸爸感到遗憾的是,有不少好心人都没有留下名字。“去年八月十五有两名女同志拿着米面、点心来看我们,可我怎么问人家也不留名。”而在7日当天,一位不愿留名的女士委托团委工作人员也送去了200元钱。据团委工作人员透露,不知名的几位好心人是团委和县直机关党委的人,“大家只是想帮他们一点。” (本报记者:李金花;通讯员:刘雅利、张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