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山岭上长出“摇钱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4:19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讯 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国家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在肥考察期间感叹道,2006年合肥市本级财政支农资金高达4.08亿元,像合肥这样在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舍得对3县农村投入,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非常少有,且数额之大也是全国第一。

  农业历来是饱经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合肥的农业又是在土地极度贫瘠的江淮分水岭上“生根开花”的。正因如此,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据市农委主任戴昭运介绍,合肥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是有目共睹的。早在1988年,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战略方针,连年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城乡挂钩工作;并从1993年4月起,连年对长丰实施重点倾斜帮助,平均每年都携资不少于4000多万元的扶助。为了探索现代农业之路,从1993年3月起,我市又确立“肥东县长乐乡旭光村、肥西县烟墩乡卫前村、长丰县庄墓镇庄墓村”等5个农业现代化试验区,市财政对每一个示范村投入100多万,从修路、调整结构、挖当家塘、种树等多方面,改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市直部委办局(公司)98个单位分别在86个乡镇建立了城乡挂钩点,先后抽调1100多名干部轮流蹲在乡镇联系点上。据当年曾任长丰县副县长、现任市农委副主任的李晓辉介绍,我市从1996年起,市财政安排支农资金1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5%。以后形成“惯例”,财政支农不少于上一年的125%。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事,一是省委省政府决定江淮分水岭治理,每一年不少于上亿元的资金分流到农业产业上来;另一个就是本市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项目——总投资1.7亿,成了建国以来我市最大的农业投资项目,一举改造4万公顷中低产田。

  据业内人士介绍,合肥农业快速“起跳”,除了得益于“财政扶植、城乡一体”外,还有个重要因素是工业反哺农业。一方面是市内大中企业的配套产品,多在本地乡镇企业承担;另一方面,三县都在近郊各建一个高质量的开发园。目前,肥西县桃花园、肥东县龙岗园、长丰县双凤园等,都成了三县的“摇钱树”了。这三棵“摇钱树”下有一群金光闪闪之点,就是招来了国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伊利乳业、光大木材、博农大饲料、千喜鹤集团、雨润集团、黑牛集团等一大批知名农副产品加工厂商,让农民进一步分享农产品深加工后带来的利益。有统计资料表明,合肥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首次超过全国水平。

  (朱守胜徐爱群巫业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