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视点]绿色盛会聚焦武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07:23 荆楚网-湖北日报

  

[楚天视点]绿色盛会聚焦武汉(图)

  参加开幕式的外国专家。

  

[楚天视点]绿色盛会聚焦武汉(图)

  蒙古植物园的代表向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的李特佳博士(左)赠送马头琴,希望增进与国际组织的学习和交流。(记者陈勇摄)

  在武汉举行的世界植物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为了保护地球上的植物,这些植物专家们常年活跃在世界各地。

  

[楚天视点]绿色盛会聚焦武汉(图)

  你好!我们又相聚了。

  

[楚天视点]绿色盛会聚焦武汉(图)

  你好!欢迎你的到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王成钢陈迹摄)

  专家呼吁:建立迁地活体植物记录系统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王晶、通讯员蒋厚泉、刘颖)由于人为因素、气候环境演变和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等原因,致使植物不能在原生长地区保存。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各国将这些植物移到保护区加以保护,这些植物被称为“迁地活体植物”,迁地保护也是世界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

  16日来汉参加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爱尔兰国家植物园主任、国际植物园联盟前秘书长皮特·怀斯·杰克逊博士表示,中国的迁地活体植物记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加快进程。

  作为植物学专家,皮特一直致力于研究迁地活体植物的记录和管理。近几年,他到过中国的西双版纳、北京、湖北等许多地区,与当地植物学研究专家交流、合作。皮特告诉记者,迁地活体对于植物的生存以及发展都至关重要,记录这些迁地活体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过程,并将这些资料形成系统体系保存,对今后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他说,这几年中国政府十分注重保护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成为中国保护濒危植物的主要手段。但目前迁地活体植物的详细资料还没有形成系统记录体系,许多省市虽然制定了相关规划,距离具体实施有待时日。他表示,中国植物种类繁多,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此项工作,如果能够尽快完成这些迁地活体植物的记录,形成系统体系,对于中国,甚至世界植物多样性遗传基础研究和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确保不让更多的植物濒临灭绝,这就需要中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加快工作进程,在迁地保护植物的同时,进行记录整理。

  千年种子库:留下一个多样的植物世界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逐渐减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悲剧。科学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和各个物种的数量会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1992年联合国地球高级首脑会议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构想建立一个千年种子库工程:收集保存植物的种子,延续自然植物资源,给未来留下多彩的植物世界。

  昨日世界植物园大会上,千年种子库的讨论吸引众多科学家关注。

  今年七八月间,国内最大种子库项目将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启用,该所所长李德铢接受采访时表示,建立千年种子库,意在抢救濒危植物,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的可能。

  李德铢说,人类现在利用的植物也就百余种,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植物会体现出它们的价值,例如红豆杉成为乳腺癌克星,而来自青蒿的青蒿素成为治疟疾的新药。但相当的植物还来不及让人类认识就灭绝了。只有留住它们,世界才有更多的可能。

  即将在昆明落成的种子库,将是我国最大的种子库,同时也是一个世界级的种子库。该库以收集保存野生植物为主,重点收集保存珍稀濒危、特有和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物种。种子库以云南省为立足点,覆盖西南(包括青藏高原),同时向全国辐射,要建成一个全球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平台。

  李德铢透露,5年内,该库将采集4000种植物,15年内将采集到19000种。目前最主要的困难是,我们对很多植物的习性并不了解,不能很便捷地找到适合的保存方法,中国缺乏种子生物学家。

  (记者王晶通讯员蒋厚泉刘颖)

  植物园大会倡导建立全球植物数据库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王晶、通讯员蒋厚泉、刘颖)人类应该尽可能利用现代科学的成果,收集、采集、编辑、保存关于植物学方面的资料,建立一个灵活、全面的数据库。昨日,作为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全会报告,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阐明上述观点。“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供我们吃穿等多种生活需求,净化生态环境,美化生活。但是目前全球变暖对植物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彼得指出,世界温度每上升1.5摄氏度,就会有20%至30%的植物面临灭绝。如果我们不加快采取行动,许多珍贵的植物有可能在人类尚未发现前就会灭绝。

  彼得建议,所有植物及生长的地区可以用数据库反映出来,对稀少的、濒危的、灭绝的植物更应优先建立数据库供人类认识研究。他希望全球植物数据库能在未来6年内完成。彼得认为数据库能对植物进行科学分类以及管理,让人类对植物的保护更加科学化、有针对性。

  尽管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致力于这项工作。但数据库的发展面临着植物采集标本不足、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没有建立共享网络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呼吁全世界有关组织联合起来共同努力。

  野生动植物贸易急需“全程保镖”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江萌)“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正在成为有组织犯罪瞄准的目标。”昨日开幕的第三届世植会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长威廉·温斯泰克斯表示,将在该条约的缔约国中建立认证系统,对野生动植物的贸易内容全程监控。

  按1975年生效的CITES,野生动植物并非严禁进出口,但长期以来缺乏监控。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常常主动寻求野生动植物的出口,加之国际犯罪出于经济利益对野生动植物的侵害,使部分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种。如巴西红木是制造乐器的上佳材料,受到大肆采伐后,现已名列世界十大濒危物种。

  国外专家表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经济贸易发展需寻找内在平衡,这就急需在各国建立认证体系,用于辨别该物种是否受到保护,以挽救濒危物种,保持生态的多样性。同时,对海关等国际贸易监管部门进行培训,通过DNA等检测手段,以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走私等行为。

  专家献策 推广植物科普参与是最好的老师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江萌)走进天然的森林,抚摸植物的身体,倾听植物的故事,你会对植物有什么新的感受?参加第三届世植会的专家昨为不少国家科普困难支招:让人们亲身参与是最好的科普途径。

  希腊Balkan植物园专家马洛帕介绍,为提升植物保护意识,该园专门开辟了一条“植物多样性小径”。几百米长的小路像原始森林一样没任何人工修葺的道路,路两旁种植超过200种不同植物,植物老师教孩子们在娱乐探险中辨认植物名称。

  澳大利亚蓝山植物园教授罗伯特·史密斯曾作出一项统计,在人们走进植物园中,聆听植物的神奇妙用,触摸植物的树干枝叶后,有81%的人对保护植物兴趣大增。

  各国专家纷纷表示,比起传统的说教科普方式,亲身参与能使人加深对植物的形象认识,更能通过自身兴趣去选择科普的内容,是最好的老师。“试想一下,观看了植物展后,参与扮演你喜欢的一株植物,亲手种下你喜欢的小树,看着它们慢慢成长,还有比这更让你对科普产生兴趣吗!”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学者说道。

  让植物开口说话 科普行为要科学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王晶、通讯员蒋厚泉、刘颖)“‘指桑骂槐’究竟是哪两种树?台北植物园让相邻的桑树和槐树告诉人们这个成语所指。一座好的植物园需要有艺术的外貌、科学的内涵、文化的积淀。”昨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任海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流植物园里的植物会说话,科普的行为要科学。

  任海介绍,美国密苏里州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之所以获得“星球英雄”的称号,是因为他和密苏里植物园把植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广到世界各地。全球生存环境的变化,让植物园的科普功能突现出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对科普行为进行研究。

  实践表明,参与式的科普活动往往得到公众的响应,但如何设计公众参与的活动,用怎样的方式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需要科学方法指导。任海介绍,华南植物园已于去年开始在国内首度开设科普研究生硕士学位,并已招生,“我们希望通过研究科普行为,培养科普人才,让植物园里的每一种植物都能说话。”

  植物引种容易回归难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陈勇、通讯员蒋厚泉、刘颖)昨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保护专家围绕“回归引种:保护野生植物种群”的专题,探讨如何拯救濒危植物并使之能够在野生环境中继续生存。专家表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目前植物园引种的植物要想成功回归野生环境,难度依然很大。

  目前,科学界拯救濒危植物的主要方法是迁地保护结合就地保护,就是采集植物的种子,通过生物技术将它们移植到植物园进行培植保护,然后再逐渐把这些植物移植回野生环境。

  野生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基因,物种数量的减少势必影响这一物种基因的多样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克隆濒危植物甚至使它们在植物园生长得非常好,但由于这些植物的基因源不具有多样性,导致它们的生存能力格外脆弱,这就是克隆植物表面上生长好,但一旦有疾病暴发往往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因此,现在国际上普遍认识到就地保护的重要性,目的是从根本上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专家们表示,植物园保护植物最终目的还是促使它们回归野生环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途径是要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使每一个物种都在自然中有自己的栖息地,促使植物回归野生环境还能够保护这一地区的整体生态系统。

  为了孩子和孩子们的未来

  ——记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主席琼·沃姆斯莉

  在大会开幕式前,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主席琼·沃姆斯莉与省长罗清泉侃侃而谈。年过六旬的她指着自己一头花发,跟年龄相仿的省长开起了玩笑:“省长先生,人总是在头发花白的时候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谈笑间,一下子拉近了宾主之间的距离。这位出身于英国皇家的男爵夫人,目前在英国上议院任职,而她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开幕式上说,自己目前虽然是一位政治家,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但最引以自豪的是曾经是一位教师。

  多年从事教育的背景,让她把观察考虑问题的角度,放在下一代身上,把目光投向了未来。昨日下午,她专门到“通过学生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会上,与美国、捷克、南非的同行们一起分享如何让孩子们来到植物园的经验和做法。她说,植物园的角色应该是拯救、引进、种植、推广植物到自然界,还要通过各种科普活动引起公众关注,政府重视。为了孩子和孩子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否则我们未来的星球就不能居住。特别是要对一代代的孩子进行教育,如果孩子、孩子的孩子没有保护植物的意识,我们现在开展的工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作为一名议员,她也用政治家的头脑思考人类的未来。她说,植物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资源,能维系地球上所有生命,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品和水源,但植物面临灭绝却是迫在眉睫的实际威胁。未来的战争不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是因为水和植物资源匮乏而引起的纷争,这些地球未来面临的问题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植物园是植物的博物馆,对植物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植物园更重要的使命是把植物保护的信念带到公众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推动政府改变政策,说服政治家应该做什么。

  她数次到中国旅行,喜欢苏州园林那样古典风格的建筑,认为那是人与植物、建筑的完美和谐的典范。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细细品味着每个城市,她发现这些城市的道路和建筑面貌日新月异,令她欣慰的是,这里的人们没忘记在城市种上很多植物,为大地增添绿色。中国人对绿色植物的喜爱也超出了她原来的想象。

  了解到近10年中国已经灭绝了4000种植物,她说,这不单是中国的事,而是全球的事。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考虑中国对全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记者陈勇通讯员蒋厚泉刘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