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保护国际拟在汉“落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07:56 汉网

  汉网消息 昨日,国际植物园界最高规格会议——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在武汉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围绕《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简称BGCI,又称植物园保护国际)理事会主席琼·沃姆斯莉男爵夫人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

  琼·沃姆斯莉女士在会上透露,BGCI正在考虑在中国设立首个办事机构,而其地点将选在武汉。“若办事机构成立,可更好发挥中国在植物保护方面的示范作用,中国在植物保护以及相关产业方面的话语权也将加重”。

植物园保护国际拟在汉“落脚”

  

植物园保护国际拟在汉“落脚”

  会上,各国专家仔细聆听发言。见习记者苗剑摄

  目前,BGCI在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0多个植物保护机构会员,已在俄罗斯、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设立区域办公机构。

  琼·沃姆斯莉认为,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返自然等一系列措施,保护、挽救濒危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完成编撰植物志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建设重大工程时,十分注重保护植物物种,三峡工程的植物迁地保育规模世界罕见。

  BGCI秘书长莎瑞女士认为,武汉植物园像一个窗口,能接触大量游客,在这里设立办事机构便于推广植物保护意识。

  据悉,本届世界植物园大会期间,都柏林等城市已向BGCI正式提交了申办第四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申请。

  世界植物园大会是国际植物园界最具学术权威和影响力的盛会,此次是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办,由BGCI、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承办,将于20日闭幕。

  李宪生:一个物种关系一个民族的兴衰

  “一个物种可以关系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面貌。”昨日,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开幕式上,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语动四座。

  李宪生说,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对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已超越国界,成为人类的共识和追求。

  李宪生介绍,未来几年,是我市建设“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武汉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水体修复、山体保护和园林绿化为重点,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通过打造水环境、绿特色,树立“山清水绿、碧水蓝天”的现代滨水生态城市形象。

  中国确定今后植物保护16大目标

  晨报讯 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将根据已经完成的《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对野生植物进行保护管理。昨日,中国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介绍了当中的16大目标。

  贾建生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连续完整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类型的国家,拥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30年来,中国植物资源消耗速度过快,濒危物种数量急剧上升。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约国,2002年,中国决定建立一个指导全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纲领性文件,遂有了《中国植物保护战略》。

  该战略是以《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相关目标为基本框架,当中的16个目标包括植物物种编目、植物保护状况初步评估、有效保护生态地区、迁地保护受威胁物种等。

  晨报视点

  大武汉,大度能容

  丁寅

  “新西兰·新思维”中国巡展的热闹还在耳边回响,武汉又迎来了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不经意间,我们这座城市正从容地向一个国际化都市过渡。

  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武汉一直以一种特有的包容和大度,接纳着南下北上的客人——很多人喜欢武汉,正是因为这一点。可也正是因为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包容”上,武汉作为现代化都市所具有的素质,一度被忽视了。

  而现在,有着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武汉,虽然仍一如既往地展示着自己的包容和大度,但这份包容有了更广的含义和对象。过去一年间,国内外各类大型展会、活动——中国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国际赛马节、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湖北·武汉台湾周等等,纷纷将武汉作为舞台;而再过几个月,“六城会”、“八艺节”也将在汉举行。在给各类国际化展会提供舞台的同时,这个城市也以此为舞台,向世界展示着自己。

  生活在这个城市,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变化,更获益于这些变化。当超市里的洋酒、奶酪成为平常,当我们在家中接待来访的外国学生,当外资银行开始为我们提供服务,我们甚至不再觉得惊喜——因为这种“国际化”已经越来越多。

  这些仅仅只是开始。

  去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武汉,曾极力称赞武汉:“在世界人民眼里,武汉代表着中国中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核心,代表着内陆赶超沿海地区、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典范。”

  是的,我们的城市有这样的信心,我们也正向世人展示我们的步伐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大武汉的称谓再一次叫响,它已不再只是指地理面积的大,更多意味着这个城市国内、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一个城市的崛起。

  本版采写/记者王大千 冷靖华 蔡爽 通讯员蒋厚泉 刘颖

  第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